注册

张献诚

乱世沉浮中的唐朝将领
张献诚[唐] 山西运城市平陆人物
张献诚:乱世沉浮中的唐朝将领
张献诚(722 年 - 767 年 10 月 12 日),陕州平陆(今山西平陆)人,作为唐朝中期的藩镇与将领,其一生历经风云变幻,在复杂的政治军事局势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他出身名门,为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之子,尽管我们难以知晓他是否接受过正规院校教育,但家族的熏陶与成长环境,无疑对他的军事素养和政治眼光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献诚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年,彼时唐朝正处于开元盛世,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出身将门的他,自幼便接触军事知识,或许在家族的教导与实践中,逐渐培养起对军事的敏锐感知和领导才能。天宝初年,年轻的张献诚开始踏上仕途,历任太子通事舍人、典设郎、太原府士曹参军、孟县县令、左清道率及檀州(今北京密云)刺史等职。在地方任职期间,他展现出了出色的治理能力,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与才华,在各个岗位上都颇有政绩,赢得了 “良二千石(郡守通称)” 的美誉 ,为日后的发展积累了良好的声誉和经验。
然而,天宝十四载(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这场席卷唐朝半壁江山的叛乱,彻底改变了张献诚的命运轨迹。面对汹涌而来的叛军,张献诚在混乱的局势中选择了投靠叛军首领安禄山,并接受了安禄山所封官职。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许多人在生死存亡与政治抉择面前,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张献诚也未能例外。至德二载(757 年),局势发生变化,叛将史思明降唐,张献诚也随之归降唐朝,并被授为卫尉少卿。此后,他奉史思明之命,统领数万叛军守卫汴州(今河南开封)。在这段时间里,他身处复杂的政治漩涡中心,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其军事才能和应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考验与锻炼 。
上元二年(761 年),史思明被长子史朝义所杀,史朝义掌权后,升张献诚为兵部侍郎、汴州节度使(一作陈留节度使)。此时的张献诚,在叛军阵营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但随着唐朝军队逐渐扭转战局,叛军的势力开始走向衰落。宝应元年(762 年),唐军在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收复洛阳等地,大败史朝义。史朝义在兵败后逃至汴州,试图寻求张献诚的庇护。然而,张献诚此时敏锐地察觉到叛军大势已去,为了自身的前途和命运,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 闭门不纳史朝义,并率汴州及所部归降唐朝。他的这一举措,不仅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也为自己赢得了新的机遇。唐代宗李豫对张献诚的归降表示欢迎,下诏授他为特进、试太常卿、汴州刺史、汴州节度使,封南阳郡公。随后,又授予他宝应军左步军使、左威卫大将军之职,进封邓国公,获赐实封食邑二百户,对他予以重用 。
归唐后的张献诚,积极投身于唐朝的稳定与建设之中。广德元年(763 年),他入朝觐见唐代宗,因其归降之功以及在地方的表现,颇受代宗宠遇。不久后,他转任梁州刺史、山南西道(今陕西汉中)观察使,开始在新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能。广德二年(764 年)十月,南山(即终南山,位于今陕西西安南)贼帅高玉起兵反唐,一时间对当地的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威胁。次年正月,唐代宗派太子宾客薛景仙前往讨伐,但战事并不顺利,官军屡战不利。十一月,凤翔节度使李抱玉派兵马使李崇客领四百骑兵突袭义军,义军大败溃散。高玉突围至南梁州城固县(今属陕西),张献诚抓住时机,成功将高玉擒获,并将其押送至长安。这一功绩使他得到了朝廷的进一步嘉奖,被加为开府仪同三司,在唐朝官场中的地位愈发稳固 。
永泰元年(765 年),张献诚迎来了人生中的又一次重要任命,他被任命为梁州刺史、山南西道节度等使(即山南西道节度使)。在此职位上,他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致力于山南西道地区的治理与发展。不久后,他又被加为检校工部尚书,这一任命不仅是对他能力的认可,也赋予了他更多的权力和责任。永泰二年(766 年)正月,张献诚向朝廷献上两匹名马及十万匹丝绢、杂货等,以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诚与敬意 。
此前,西山都知兵马使崔旰(即崔宁)起兵攻杀剑南西川节度使郭英乂,引发了当地局势的动荡。张献诚奉朝廷之命,兼任剑南东川节度观察使,前往平乱。他与崔旰在梓州展开大战,然而,这场战斗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张献诚所率军队全军覆没,他本人仅以身免,就连节度使旌节也被崔旰夺去。这次战败虽然给张献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地方藩镇势力之间斗争的复杂性与激烈性 。
大历二年(767 年)四月,张献诚因身体原因,上表请求归家休养,并推荐堂弟、右羽林将军张献恭接替自己任职。唐代宗同意了他的请求,随后授张献诚为检校户部尚书、知尚书省事。然而,他的病情并未好转,八月,张献诚再次抗疏辞官。九月十五日(10 月 12 日),这位在唐朝中期政治军事舞台上活跃多年的将领,在长安光福里的家中逝世,享年四十六岁。朝廷对他的离世表示哀悼,册赠他为太子太师、御史大夫,并命山南西道监军使、宫闱令梁文秀赐其家绢五百疋,监护丧事。大历四年(769 年)二月三日,张献诚与原配崔氏的灵柩合葬于河南邙山的原上 。
张献诚的一生,前期在安史之乱的浪潮中沉浮,后期归唐后努力为朝廷效力。他为政宽裕,在地方任职时展现出一定的治理能力,对于安史之乱后蜀地等地区的恢复及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军事上,他在关键时刻做出归唐的选择,并在平定南山贼帅高玉等事件中立下功劳。尽管他在与崔旰的战斗中遭遇失败,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唐朝中期复杂的政治军事局势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经历也成为那个动荡时代的一个缩影 。
上一篇:车敏瞧下一篇:关平
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大学校长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中央政治局委员
原煤炭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晚清明将
原重庆市委书记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国务院副总理
原湖南省委书记
开国中将、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唐代风水大师
唐宪宗时期殿中侍御史
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
唐朝宰相
初唐文坛革新先驱
唐朝开国皇帝
唐朝第二位皇帝
唐朝第十八代皇帝
刚正谏臣
唐朝名将
乱世沉浮中的唐朝将领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