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洲[公元1953年-1994年] 云南临沧镇康县人物 王世洲(1953年12月—1994年9月1日),男,是全国公安二级英雄模范、革命烈士,王建晶、王建毅的父亲,生前系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公安局缉毒大队副大队长。 1994年8月31日,一个境内外相互勾结的武装贩毒团伙,假道镇康县军弄乡轩岗村,企图到内地贩卖毒品。9月1日,王世洲和战友张从顺在与贩毒团伙的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 王世洲:边陲禁毒英烈的热血传奇 王世洲,一位在云南临沧镇康县禁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英雄人物。他的一生,虽短暂却充满了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用热血与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禁毒战歌。 1953 年 12 月,王世洲出生于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忙丙乡马鞍山村。彼时的镇康,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山川秀丽却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饱受毒品犯罪的侵扰。王世洲自幼在这片土地上成长,目睹了毒品给乡亲们带来的种种苦难,心中早早埋下了对毒品深恶痛绝的种子。在艰苦的环境中,他勤奋好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展现出超越常人的坚韧与毅力。从小学到中专,他一路拼搏,用知识武装自己,立志将来能为家乡做些什么。 1976 年,中专毕业的王世洲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他成为了镇康县南伞中学的一名教师。在校园里,他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他深知教育对于山区孩子的重要性,总是耐心地辅导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与进步。然而,看着家乡因毒品问题而陷入困境,王世洲内心的使命感愈发强烈,他渴望能为改变这一现状贡献更多力量。1978 年,他先后在镇康县教师进修学校、县教委工作,期间他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为提升当地教育水平不懈努力。但命运的转折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1992 年,怀揣着对正义的执着追求,王世洲毅然投身公安队伍,成为了镇康县公安局的一员,从此开启了他热血澎湃的警察生涯。 刚进入公安系统时,王世洲主要负责驾驶员工作,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凭借着刻苦钻研的精神,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类公安业务知识,从法律法规到侦查技巧,从犯罪心理学到痕迹学,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很快,他便展现出了出色的侦查能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侦查员和战斗员。1992 年 10 月 31 日,在一次执行任务途中,王世洲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一辆行驶中的拖拉机形迹可疑。他果断停车检查,最终在拖拉机底部夹层中查获海洛因 13000 多克,并成功抓获毒犯一名。这次经历,让他与缉毒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打击毒品犯罪的决心。 1993 年,镇康县公安局党委根据王世洲的工作表现,有意调他到缉毒队工作。当领导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说道:“危险的工作总要有人干,怕苦怕死不配当警察,只要组织需要,我愿意干!” 就这样,王世洲正式成为了镇康县公安局缉毒队的一员。缉毒队的工作充满了挑战与危险,毒贩们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常常携带武器,与他们的较量,每一次都可能是生死对决。但王世洲从未有过退缩之意,他迅速投入到紧张的缉毒工作中,与战友们同甘共苦,并肩作战。 在缉毒队,王世洲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第一次参加缉毒战斗,就与同志们密切配合,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他们在边境成功抓获毒犯 5 名,缴获海洛因 31850 克、黄皮 54845 克、手榴弹一枚、手枪一支、子弹 6 发以及贩运毒品的拖拉机 3 辆。这次行动不仅打击了毒贩的嚣张气焰,也让王世洲在缉毒队崭露头角。此后,他更是屡建战功。1993 年元旦,在勐堆缉毒点设伏时,得知毒犯从远处入境,王世洲立即率领队友驾车前往拦截。山路崎岖泥泞,行车十分困难,但他凭借娴熟的驾驶技术,在夜色中疾驰,成功将战友们及时送达目的地,为抓捕行动争取了宝贵时间。最终,他们抓获毒犯两名,缴获手枪一支、子弹 6 发、海洛因 12000 多克。在短短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王世洲出差达 471 天,组织和参加查破贩毒案件 11 起,抓获毒犯 24 名,缴获精制毒品 157880 克、鸦片 19.3 公斤、毒资 50 多万元,以及部分枪支弹药和运毒车辆。他的足迹遍布边境的山山水水,身影出没在边陲的村村寨寨,成为了毒贩们闻风丧胆的 “克星”。 1994 年 8 月 31 日,注定是一个让王世洲和他的战友们刻骨铭心的日子。当天深夜,一个境内外相互勾结的武装贩毒团伙,企图假道镇康县军弄乡轩岗村,将毒品运往内地贩卖。正在热水河村查处赌博案件的军弄乡派出所所长张从顺获悉后,第一时间向县公安局报告,并请求协助抓捕。此时,王世洲正在家中休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他从睡梦中惊醒。听到队长李忠华 “有情况” 的叫喊声后,他迅速从床上跃起,火速备好车辆。在县公安局局长杨新德的率领下,他与缉毒队长李忠华、队员李云锋、王忠林、石林、王新荣等人迅速从县局出发,向着军弄乡轩岗村疾驰而去。为了不暴露行动,他们在距离轩岗村吊桥头 2 公里处的公路上停下车辆,选择跑步前进。跑出二百多米后,他们与军弄乡派出所所长张从顺迎面会合。张从顺焦急地说:“快点,时间来不及了,贩毒分子就要过桥了,他身上还带有两颗手榴弹!” 在这紧急关头,王世洲主动请缨,承担起堵截身带手榴弹毒犯的艰巨任务。他深知毒犯的危险性,也明白此去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但他没有丝毫畏惧,毅然决然地与队长李忠华一起埋伏在公路上侧小路的右边草丛中,与张从顺、李云锋的埋伏地点形成一个铁钳口,等待着毒贩的到来。 凌晨 1 时 50 分,寂静的山林中传来了 “沙沙沙” 的声音,且越来越近。王世洲和战友们绷紧了神经,死死地盯着前方。终于,上身背着毒品的贩毒分子进入了他们的伏击圈。就在这一瞬间,王世洲和战友们如猛虎般从隐蔽处猛然跃起,勇猛地扑向毒犯。他们迅速将毒犯紧紧抱住,试图将其摔倒在地。然而,穷凶极恶的毒犯在垂死挣扎之际,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轰” 的一声巨响,火光冲天,王世洲和战友们被强大的气浪掀翻在地。王世洲头部、肋部、腹部、胸部被弹片炸开了一道道血淋淋的口子,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身躯。尽管战友们迅速对他进行了现场救护,并将他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但由于伤势过重,失血过多,王世洲最终还是壮烈牺牲,年仅 41 岁。 王世洲的牺牲,让整个镇康县沉浸在悲痛之中。他的家人更是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他的妻子体弱多病,没有工作,一家五口的生活全靠他每月 400 多元的工资维持。在清理他的遗物时,战友们发现他办公桌抽屉内装着为单位垫支的车辆材料及油料费 1247.37 元、差旅费 3000 多元,共计 4200 多元。而他自己的生活却极为简朴,家中吃饭桌椅破破烂烂,唯一的爱好抽烟喝酒,也因经济困难而戒掉。他为了工作,为了打击毒品犯罪,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却对家人充满了愧疚。在他牺牲的当天,他还对妻子说:“家里很长时间没吃鸡肉了,去买一只鸡让全家改善改善生活。” 然而,这只鸡最终却成为了摆在他葬礼上的祭品。 王世洲牺牲后,中共镇康县委根据他生前的表现和要求,追认其为中共正式党员,并作出了向他学习的决定。1994 年 12 月 1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授予王世洲 “二级英雄模范” 称号。1995 年 2 月 16 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为革命烈士。他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无数公安干警继续投身到禁毒斗争中,为守护祖国的边疆安宁、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 王世洲的子女,王建晶和王建毅,深受父亲的影响。他们从小就以父亲为榜样,心中充满了对警察职业的崇敬。长大后,他们毅然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旗帜,先后加入公安队伍,选择扎根在父亲曾经战斗过的热土。王建晶成为了临沧市镇康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民警,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热情周到,为群众办实事,赢得了广泛好评。王建毅则投身缉毒一线,像父亲一样,冲锋在打击犯罪的最前沿。在一次抓捕行动中,面对企图逃跑的毒贩,他毫不畏惧,与犯罪分子展开激烈搏斗,最终成功将其制服。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父亲的敬意和对公安事业的忠诚,延续着父亲未竟的使命。 王世洲,这位来自云南临沧镇康县的英雄,他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用生命谱写的禁毒篇章,将永远铭刻在镇康县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正义、为了和平,与毒品犯罪进行坚决的斗争。在祖国的西南边陲,他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不倒,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