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范义田

著名历史学家

范义田

范义田[公元1909年-1967年] 云南丽江市玉龙县人物
范义田,字楚耕,男,汉族,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人。幼时聪慧过人,6岁能作对联,7岁能写数百字文言文。入初等小学后,11岁退学,14岁入高等小学,一年后又退学,在家半耕半读。阅读了《四书》、《五经》、老庄、唐诗宋词及梁启超、鲁迅、陈独秀、郭沫若等人的著作。 
一生著作丰厚,担任过云南省教育厅视导员、督学。24岁时,范义田就在当时全国最有影响的《东方杂志》上刊发论文,其中《中国教育病态的诊断》一文后被选入《中国百科全书》。他的学术研究从教育起步,在许多领域留下了富有新意而有分量的作品,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思。
一生孜孜好学,孤心苦诣,矢志于中华民族史的系统研究和中国各民族及族群历史源流、关系的考求,探寻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盛衰起伏之轨迹,为后辈们留下了精准的研究成果和公允的科学论断,被公认为近现代云南学术史上学识渊博、思想敏锐、视野宏阔、方法端正、立意精深的学者。
范义田(1909—1967年),字楚耕,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人。他是近现代云南学术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思想敏锐的学者,在民族史、古代史、教育等多个领域成果丰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学术财富。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
范义田出生于长江第一湾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范克明教私塾及小学,母亲种田煮酒。他自幼聪明过人,六岁就能创作对联,七岁已能撰写数百字的文言文。

范义田入初等小学后,11岁退学,14岁入高等小学,一年后又退学,开始在家半耕半读。但他并未放弃学习,通过自学广泛涉猎了《四书》《五经》、老庄哲学、唐诗宋词以及梁启超、鲁迅、陈独秀、郭沫若等人的作品,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与早期工作生涯
1928年,范义田考入丽江县教育局师资训练班。毕业后,他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开始用白话文写作小品文。在此期间,他还发起组织“青年会”,约集青年与地方上的恶霸势力抗争,主张改良旧风俗,展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

1930年,范义田离开家乡前往昆明,先是在军队中任录事,后到袜厂当记账员。1931年,他参加省教育厅的职员考试,以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为三等职员。省教育厅厅长龚自知慧眼识珠,赏识其文才。1932年,在龚自知的安排下,范义田获得公费名额,进入师范学院(后并入云南大学)教育系深造。

大学期间,范义田接触到进步书籍,接受了唯物主义思想,学术视野和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提升。他发表了多篇文章,如《中国教育之病态》和《词与诗的关系及其形成发展》等,这些文章后来被收录于《东方杂志》。他还与同学共同创办了《南荒》杂志,虽因政治原因被迫停刊,但也体现了他在学术和思想交流上的积极探索。此外,他组织的“昆华读书会”受到当局关注,幸得龚自知保护才免遭拘捕。

1934年,范义田大学毕业后返教育厅工作,同时兼任《云南日报》编辑。同年,应龚自知邀请,他重返昆明参与筹办“云南日报社”,并为教育厅边地教育委员会编写《云南边地民族教育要览》,开始关注云南边疆民族教育问题。

1936年7月,年仅28岁的范义田被任命为省立丽江中学校长。他致力于推动学校教育发展,为当地培养人才。1938年春,范义田到武汉考察战地教育,在汉口见到了周恩来、李克农等共产党人。经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介绍,他前往延安,由艾思奇介绍进入“抗大”学习,成为当时极少数到过延安的云南进步人士之一。后因生病,他回武汉治疗,期间加入了“抗战教育研究社”,并在《血路》杂志上发表《论战时教育》等文章,阐述自己对教育与抗战关系的见解。

学术研究生涯
1942年秋,范义田应聘到大理喜洲五台中学任教。他趁此机会考察唐南诏、宋大理政权遗迹,深入研究云南民族历史。1944年9月,他的《云南古代民族之史的分析》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本土学者所著的第一部云南民族史著作。

范义田把云南民族史研究纳入整个中华民族活动的大背景中,将中国古代民族分成高原系、盆地系与海洋系三大系统,提出云南的历史即“云南古代各宗族之混合、变迁、发展及其汉化之历史”,首倡了“中华民族整体观”的学术思想,对后世民族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1944年末,范义田因病以滇西北督学的身份回乡休养,期间督导剑川、丽江两县的教育局学租分配,推动乡村小学免收学费等,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1945年至1948年间,他在家专心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先秦文学,完成了《周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论先秦诸子思想大系》和《屈原概论》等数十万字的专著初稿。其中,《周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西周的社会性质——封建社会》等力作,使他在古代史研究领域奠定了一定学术地位。他还与郭沫若、范文澜等国内著名史家一起参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分期的讨论,在权威学术刊物《文史哲》上发表观点,时有“大范”(范文澜)和“小范”(范义田)之说,可见其学术影响力之大。

1946年至1950年,范义田完成《先秦诸子思想大系》,这是云南第一本系统研究先秦哲学的宏大著作,体现了他在哲学研究方面的深厚造诣。此外,他还潜心于《诗经》研究,对中国先秦社会史提出了独到见解。同时,他用金沙江边的口语,以诗歌形式翻译《离骚》和《九章》,并撰写《词与诗的关系及其形成发展》,对胡适的观点进行大胆批评,在文学研究领域也展现出独特视角。

晚年经历
1951年,范义田在“清匪反霸”运动中被错处,次年获释。1953年,在省委统战部的安排下,他到省民委调查研究室任特约研究员,侧重从历史文化典籍中辑录有关云南各民族历史资料,参与民族简史的编写和社会历史调查报告的修改,继续为民族史研究工作发挥余热。在此期间,他仍笔耕不辍,在《文史哲》等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然而,“文革”期间,范义田再度遭劫。1963年后他下放到省民委百花山农场,生活条件艰苦,身体也每况愈下。1967年10月,范义田因病未能及时就医,不幸离世,年仅58岁。

范义田一生孜孜不倦,在民族教育、哲学研究、文学创作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尽情翱翔,成果丰硕。他首倡的“中华民族整体观”等学术思想,启发和影响了一代学人,为中国民族史、古代史等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是云南学术史上一位值得铭记的重要人物。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27 14:45
上一篇:木懿
“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好战士”荣誉称号
解放军少将、空军技术部副部长
原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云南省委原第一书记、原昆明军区第一政委
清朝末代皇帝,近现代政治人物
澳大利亚政治家
澳大利亚第17任总理、澳大利亚自由党政治家
原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
原煤炭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清末秀才。法学家
开国大校
清朝福建浙江总督、左都御史、兵部尚书
秦国崛起的关键谋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中国赛艇运动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作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开国少将
文学创作的多面手
抗日英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哲学史家
原中顾委委员、中央党校原校长
原河北省省委第一书记
无产阶级革命家
四川省委第一书记
开国上将
原陕西省委第一书记
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云南省委原第一书记、原昆明军区第一政委
原甘肃省委书记
中国新讽刺诗奠基人
“北京文艺青年救国会”领导成员
中共云南省委原副书记
清朝镇南、晋宁、宜良诸州、县学正
当代著名社会科学家
著名历史学家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