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邦翰

著名建筑大师

张邦翰

张邦翰[公元1885年-1958年,著名建筑大师] 云南昭通镇雄县人物
张邦翰,字西林。云南镇雄人。清秀才,由云南高等学堂选送越南巴维学常学习。加入同盟会。 
随孙中山奔走于南洋群岛及港澳等处,曾任新加坡《中兴报》、香港《中国报》主笔。参加镇南关及河口起义,1909年赴比利时留学,获黎耽斯大学电化工程师学位。1920年回滇,任耀龙电灯公司工程师,无线电报局长、航空学校教官、东陆大学筹备委员,主持校宇的设计施工。1923年,大学成立,聘为教授。后历任省政府委员、外交部特派交涉员、建设厅长、民政厅长、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昆明办事处处长、云南驿运处处长、“立法委员”、国民党云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等职。1949年去欧,后去美国。
张邦翰(1885年-1958年),字西林,是云南昭通镇雄县的杰出人物。他既是著名的建筑大师,也是民国时期的政治家,在建筑设计与政治舞台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下是对其生平的详细介绍:

早年求学与革命经历
张邦翰自幼在农村长大,为人聪敏,勤奋好学。1904年,他在镇雄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童试,成绩优异,成为州学秀才。1905年,进入云南省高等学堂肄业,因成绩优良,被选送法属越南巴维学堂留学。

1906年4月,张邦翰在越南河内加入同盟会,随后追随孙中山奔走于南洋群岛及香港、澳门之间。他曾任新加坡《中兴报》、香港《中国报》的主笔,以笔为剑,与保皇派报刊展开激烈论战,宣扬革命思想,为革命事业摇旗呐喊。

1907 - 1908年间,张邦翰积极参加同盟会领导的镇南关起义和河口起义。起义失败后,他与胡汉民等人在河内收容革命党人,保存革命力量,以待时机东山再起。孙中山见其“年轻志锐”,建议他留学欧洲深造,以获取更多知识和力量来推动革命事业。

1909年,张邦翰先到法国巴黎,后前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研习建筑,开始了他在建筑领域的学习之旅。

初涉政治与继续求学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爆发,云南随即光复。孙中山命张邦翰回国,到云南代其慰问在滇参加起义的革命党人和爱国志士。云南军政府都督蔡锷任命他为云南军政府外交司司长。张邦翰在任数月,凭借出色的外交能力,增进了中法睦谊,为云南营造了相对稳定的对外关系环境。

然而,张邦翰深知学业未成,便尽力推荐张翼枢为外交司长以代替自己,然后束装东行向孙中山复命,之后取道西伯利亚,返回比利时继续学习。在比利时的六七年时间里,他勤奋钻研,学业大有进步,毕业后获得黎耽斯大学授予的电化工程师证书。

投身云南建设与教育事业
1920年,张邦翰回到云南,被云南督军兼省长唐继尧先后任命为耀龙电灯公司工程师、无线电报局长、航空学校教官等职,开始为云南的建设贡献力量。

1922年,张邦翰参与了私立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的筹备工作。7月8日,他被聘为大学筹备员,7月14日又被推为大学大纲起草委员会委员,负责起草《东陆大学组织大纲》。大学筹备处组织学校建筑委员会时,他被推为委员,并担任建筑工程师,负责设计学校本部的主体建筑会泽院。

1923年4月20日,会泽院举行奠基仪式及开学典礼。1924年,会泽院建成,这是昆明较早的大型西式建筑之一。其建筑采用法式风格,由雄伟壮观的主楼及95级青石台阶组成,寓意《易经·乾卦》中的“九五飞龙在天”。大楼整体为二层(现三层楼是后来加建),面积约4000平方余米,楼高23.3米,长78米。阳台用水泥预制板及铸铁围栏建成,地板采用拼花瓷砖,以红砖为主并大量采用石料,设计考究,做工精良。会泽院堪称当时西南的建筑杰作,历经多年仍坚固如初,1987年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

大学正式建成后,张邦翰被聘为理工教授,在教学岗位上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为云南的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政治生涯的起伏
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张邦翰前往南京报告云南情况,随后被国民党中央派回云南,任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负责筹办党务,主持清党,成为CC派在云南的重要人物。

1928年,龙云主持云南省府政以后,张邦翰先后担任云南省政府委员兼外交部特派交涉员、建设厅厅长、民政厅厅长、外交司司长等职。他在建设厅厅长任内,致力于推动云南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奠定基础;担任民政厅厅长时,关注民生,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民众生活。1929年3月15日,他出席了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抗日战争时期,张邦翰担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昆明办事处处长、云南驿运处处长。他积极组织调配资源,保障了大量抗战物资通过云南运往各个抗日战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胜利后,张邦翰一度前往南京任立法委员,后又任国民党云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以及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主任委员,还出席了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推举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

1945年底卢汉回滇主政,张邦翰出任民政厅长,但他与卢汉政见分歧,难以合作。1946年11月,卢汉去南京要求蒋介石改组云南省政府人选,张邦翰被免去在云南的本兼各职,调回南京继续任立法委员。1947年,张邦翰对前途感到失望,辞去南京立法院职务,回到昆明闲居。地方人士劝他竞选“民意”代表,他都婉言谢绝。

晚年生活与逝世
1949年8月29日,张邦翰与张维翰乘飞机离昆去广州,然后经香港去巴黎,探视在法国留学的子女。其长子张家恭是孙中山的孙女婿,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并在美国就业。张邦翰在法国巴黎小住后,飞赴美国与长子同住。1958年10月15日,张邦翰病逝于美国,终年73岁。

张邦翰的一生,横跨了多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他早年投身革命,为推翻封建统治奔走呼号;在建筑领域,他设计的会泽院成为云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影响深远;在政治舞台上,他历经风雨,虽有起伏,但始终致力于为云南的发展和国家的抗战事业贡献力量,是云南近代史上一位值得铭记的人物。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27 10:59
上一篇:张维翰下一篇:杨伟贤
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政治局常委
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大学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中国哲学史家
西汉开国智囊
战国谋略大师,连横破局者
民国十大才女
著名爱国将领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中华全国总工会原主席
革命与建设征程中的奋进者
复旦大学校长
岭南四大家
京剧“四大名旦”
清华大学原校长
民国陆军上将
著名建筑大师
泗洪人物
民国时期四川军阀
革命烈士
中国西医学教育先驱
革命烈士
原延郡师范学堂教务长兼文史教员
复旦大学校长
民国将领
汪伪汉奸,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主席
现代知名人士、诗人
现代画家、艺术教育家
四川陆军速成学堂
著名建筑大师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