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高月明

老红军、雅安市宝兴县卫生局离休干部

高月明[公元1917年-2012年] 四川雅安市天全县人物
高月明,四川天全人,生于1917年1月,1935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红四方面军战士,一二九师、山西太行一分区通讯员,西康省革命残废军人学校内科医生,西康省商业厅医生,雅安市宝兴县灵关卫生所医生等职务。
高月明:从长征烽火中走来的医者
高月明,1917 年 1 月,诞生于四川天全这片土地。彼时,社会动荡不安,百姓在水深火热中艰难求生。高月明的家庭亦是贫苦不堪,一家人终年为地主辛勤劳作,却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维系。年少的高月明,从未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未曾吃过一顿饱饭,在地主的残酷压迫下,度过了黯淡的童年。
1935 年,命运的转折悄然降临。这一年,高月明 18 岁。听闻在老家天全县始阳镇,有一家为红军制衣、修理军械的后勤工厂,进入工厂做工便能吃饱饭。怀着对温饱的渴望,高月明毅然走进了这家工厂,就此踏上了革命的征程,成为红军队伍中的一员。在后勤工厂的日子里,高月明感受到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氛围。这里的工作强度不大,且能吃得饱饭,这让他深感自己跟对了队伍。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几个月后,红军开始长征,高月明也随部队踏上了这段艰苦卓绝的征程。出发时,油菜花正灿烂绽放,尽管高月明当时并不知晓具体月份,但心中满是上战场杀敌的热血与豪情。此时,红军卫生队人员短缺,高月明凭借自身努力,成为了一名卫生员。
接到出发命令的当天,部队从天全迅速出发,黄昏时分便抵达了夹金山脚下。天一黑,部队便开始翻越夹金山。由于未准备火把,夜色中,战士们彼此难以看清,只能凭借脚下踩在雪上发出的 “咕吱、咕吱” 声,摸索着前进。这单调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成为了行军的独特节奏,也稍稍驱散了一些行军的沉闷。经过一夜艰难攀爬,当他们终于到达山顶时,天色已然破晓。夹金山的恶劣环境,给战士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然而,这仅仅是长征途中艰难险阻的开始。
部队继续前行,到达甘肃天水时,战士们面临着新的困境。许多战友的鞋子早已破损不堪,有的甚至只能光着脚丫继续行军。而前进的道路上,有多条河流横亘在前,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临时架桥,且身后还有敌人的追兵,战士们只能咬着牙,淌水过河。这一带的河水碱质很重,多数战友的脚在过河后都裂开了一道道血口,每走一步,鲜血便顺着裂口淌出。高月明在为战友包扎伤口时,心中满是不忍,而实际上,他自己的双脚也同样裂开了大口子。只是因为双脚缠着的烂布被水浸湿,难以分辨是血水还是河水,那钻心的疼痛,只有他自己默默承受。在药品极度紧缺的情况下,高月明选择将珍贵的药品留给更需要的战友。
长征途中,战士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时常遭遇敌人的袭击。有一次,刚出草地,部队便遭遇了国军的伏兵。战斗瞬间打响,受伤的战士们陆续被担架抬下战场。高月明所在的卫生队迅速投入抢救工作。当时,有一名年仅 17 岁的小红军,大腿不幸受伤。当卫生队准备用碘酒为他消毒时,小红军却拒绝了,并向大家大发雷霆,坚持要求节省药品。无奈之下,卫生队只能用绷带为他进行了简单包扎。然而,当天晚上,这位坚强的小红军还是不幸牺牲了。这一夜,高月明满心悲痛,难以入眠,他的心中满是对战友的不舍,也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真正让高月明直面战场的战斗,发生在邯郸。他所在的四军十一师与高树勋任师长的国军骑兵师展开了激烈交火。高月明端着一杆 “歪脖子” 步枪,伏在菜地里,紧张地投入战斗。由于子弹匮乏,战士们兜里的子弹都是打胜仗后缴获而来的,每开一枪,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谨慎。就在高月明换子弹的瞬间,一颗机枪子弹迎面飞来,击中了他的腰部。那一刻,他只感觉像是突然遭受了一记闷棍,身体瞬间失去了知觉。看到鲜血不断涌出,他才意识到自己中弹了。战友们一边奋力掩护,一边迅速将他扶起,用担架将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曾经身为卫生员抢救伤员的高月明,此时自己却成为了伤员。正当他准备告诉卫生员自己不需要碘酒时,一阵剧痛袭来,他昏了过去。幸运的是,在战友们的全力救助下,高月明捡回了一条命,而腰部的伤疤,成为了这场战斗永远的印记,也时刻提醒着他那段生死与共的战斗岁月。
1936 年 10 月,历经无数艰难险阻,高月明随红四方面军成功抵达陕北。随后,他被调入红四军参谋处担任通信员。在新的岗位上,高月明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责任心,出色地完成了各项通信任务。之后,他又先后在一二九师、山西太行一分区担任通讯员,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任务多么危险,他都从未有过丝毫退缩。
抗日战争时期,高月明所在的部队频繁转战各地,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一次战斗中,部队遭到日军的突然袭击,形势万分危急。高月明作为通讯员,肩负着传递重要情报的重任。他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穿梭在战场上,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地形的熟悉,成功将情报送达目的地,为部队的战略部署提供了关键信息,为战斗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高月明继续在部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我军伤亡惨重,许多战士身负重伤。高月明所在的卫生队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中。面对大量的伤员和有限的医疗资源,高月明和战友们不辞辛劳,日夜奋战,尽最大努力挽救每一位战士的生命。他凭借着丰富的医疗经验和精湛的医术,成功救治了多名重伤员,为部队保存了有生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高月明因在战争年代的英勇表现和卓越贡献,被安置在华北的一所医院工作。在新的岗位上,他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然而,高月明始终心系家乡雅安。几调几移后,他毅然回到了故乡,在雅安市宝兴县的一所医院从事医务工作。此时的高月明,已过而立之年,在工作中,他结识了相伴一生的老伴,组建了幸福的家庭。结婚时,组织上为他们发放了一床被子,这份简单的礼物,却让高月明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
在宝兴县工作期间,高月明致力于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当时的宝兴县医疗条件极为简陋,缺医少药的情况十分严重。高月明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一方面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医疗物资,另一方面亲自指导年轻医生学习医疗技术。他经常深入基层,为偏远山区的百姓送医送药。在一次前往偏远山村的义诊中,一位老人因长期患病,身体十分虚弱。高月明为老人仔细检查后,发现病情较为复杂,需要长期治疗。然而,老人家庭贫困,无力承担医疗费用。高月明毫不犹豫地自掏腰包,为老人购买了药品,并定期前往老人家中为他进行复查和治疗。在高月明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病情逐渐好转。像这样的事例,在高月明的从医生涯中数不胜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1977 年 5 月,高月明离职休养。尽管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依然心系医疗卫生事业和家乡的发展。他经常给年轻一代讲述长征故事和革命历史,希望他们能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他的讲述中,那些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生死与共的战友之情,仿佛就在眼前,深深打动着每一位聆听者的心灵。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的群众捐赠药品和生活用品,用自己的余热,继续为社会贡献着力量。
党和政府始终关怀着高月明的生活。每逢生日、节庆,总有领导和工作人员上门问候,让他感受到组织的温暖。高月明喜欢到雨城区老干部局活动室与大家聊天,在这里,他与老友们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回忆过去的峥嵘岁月。他常对老伴说,这辈子能有这样的待遇,足矣。然而,在高月明心中,始终有一份深深的怀念。当初在天全参加红军并一起长征的战友共有五十多个,而最终回到家乡的,却只有他一人。他时常想起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铭刻在他的心中。
2012 年 4 月 5 日,高月明在雅安逝世,享年 96 岁。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从一个饱受地主压迫的贫苦少年,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和医者,经历了长征的艰难险阻,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追求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奋勇前行。高月明虽然离开了,但他的名字和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人们心中,成为雅安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22 22:25
上一篇:郑瑛下一篇:吴之英
国务院原副总理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原河北省委组织部代部长
原南京高级陆军学院校长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
蜚声国际的国学大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山西省委原书记
原云南省委第一书记
国家审计署原审计长、党组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广东省委原书记
易学家
贵州省委原书记
经济学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香港南丰集团创办人
原黑龙江省委原书记
李大钊次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
抗美援朝老兵
青海省民政厅原厅长
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原天津市委书记
原中顾委委员、中央党校原校长
落马官员
青海省委原书记
原中央委员
中国古代十大太监
中国工程院院士
教育事业的勤勉耕耘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东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吉林省委書記
陈独秀第二任夫人
老红军
原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离休干部
老红军、雅安市宝兴县卫生局离休干部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