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林[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四川凉山州汉源县人物 李桂林,男,彝族,四川省汉源县人,中共党员,1967年出生,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小学教师。 李桂林:悬崖上的教育坚守者 在四川凉山州甘洛县的崇山峻岭间,有一个被称为 “悬崖村” 的地方 —— 乌史大桥乡二坪村。这里地势险要,村民上下山需攀爬近乎垂直的木制云梯,与外界联系极为困难。然而,就在这片险峻之地,李桂林老师以超乎常人的毅力与奉献精神,坚守教育事业数十载,成为当地孩子走出大山、拥抱未来的希望之光。 一、初入绝境,决心如磐(1990 年) 1967 年 11 月,李桂林出生于四川汉源。1985 年,从汉源县马托乡初级中学毕业后,他在万里村小担任代课民办教师,凭借出色的教学能力,他所教学生的成绩连续五年在全学区名列前茅。1990 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甘洛县乌史大桥乡党委书记找到了李桂林,向他描述了二坪村教育的困境:这个位于凉山北部峡谷海拔 2800 米绝壁上的彝族村庄,因地势险恶、条件艰苦,解放后虽陆续有三位教师前来任教,但都因无法忍受恶劣环境,总共教了不到十年便相继离开,此后学校停办,孩子们已多年无学可上。 听闻此事,李桂林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强烈的同情心和民族责任感驱使他决定前往二坪村一探究竟。从家到二坪村,路途遥远且充满艰险。他需小心翼翼地挪过大渡河上晃晃悠悠的木板吊桥,沿着悬崖峭壁上狭窄的羊肠小道前行,而后攀爬那五道由木棒和树藤绑成、仿佛直接插入云雾之中的天梯。当他历经一整天的艰难跋涉,终于抵达二坪村时,眼前的景象令他大为震惊:村民们衣着褴褛,孩子们大多衣不蔽体,村庄里房屋破旧,校舍更是成了一片荒凉的废墟。一位老大爷告诉他,乡亲们不识字,下山买东西不会算账,甚至有人连钱的面值都认不清,祖祖辈辈被困在这大山里,极少有人进过城。李桂林深知,贫穷的根源在于教育的缺失,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改变自己和二坪村孩子们命运的决定 —— 留在这个 “悬崖村”,当一名老师,为孩子们带来知识的火种。 二、艰难起步,点亮希望(1990 - 1991 年) 李桂林留了下来,可办学的艰难远超想象。没有教室,他便和乡亲们一起,用土墙、篱笆房搭建起简易的教室,再用牛粪拌草灰糊在墙上遮风挡雨;没有桌椅,他们自己动手制作;没有教材,李桂林就四处寻找,哪怕是旧课本也如获至宝。学校开学了,朗朗的读书声再次在这个沉寂已久的村庄响起。然而,李桂林自己却连一间寝室、一张床都没有,只能寄宿在老乡家那阴暗、潮湿又窄小的茅草屋里。晚上,他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备课、批改作业,油烟常常熏得他鼻腔发黑。夏天,蚊虫肆意叮咬;冬天,寒风刺骨,他只能裹紧单薄的被子瑟瑟发抖。 1991 年,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学校急需一位新老师。李桂林四处寻找,却无人愿意前来这绝境之地。无奈之下,他劝说妻子陆建芬上山帮忙。陆建芬看着丈夫坚定的眼神,又目睹了村民的贫穷与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最终选择支持丈夫,一同投身到二坪村的教育事业中。就这样,夫妻二人背着年幼的孩子和简单的行李,来到了二坪村。他们一家三口挤在老乡家狭小的茅屋里,晚上只能睡在一张窄小的床上,生活的艰苦可想而知,但他们从未有过一丝抱怨。 三、坚守教学,硕果初现(1991 - 1996 年) 在二坪村小学,李桂林和陆建芬承担起了所有科目的教学任务,语文、数学、音乐、体育…… 他们不仅传授知识,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和礼仪。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很多教学用具都需要他们自己动手制作。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李桂林常常绞尽脑汁设计各种教学方法。 这里的孩子大多来自贫困家庭,有的孩子甚至连基本的学习用品都买不起。李桂林夫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孩子们购买文具、书本,还为孩子们准备冻疮膏等生活用品。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他们主动为学生们补课,耐心辅导每一个孩子,从不收取任何费用。 1996 年,二坪村小学第一届学生毕业,成绩令人瞩目,在全县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当地引起了轰动。二坪村也因此告别了 “文盲村” 的历史,村民们看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对李桂林夫妇充满了感激与敬意。同年,李桂林凭借出色的教学表现考入四川会理师范校,摘掉了 “代课老师” 的帽子。此时,家人劝他下山到条件更好的学校任教,妻子也可以另谋职业,但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李桂林夫妇毅然选择了继续坚守。 四、生活磨难,不改初心(1996 - 2007 年) 在二坪村的日子里,李桂林夫妇面临着诸多生活磨难,但他们始终将学生放在首位。2004 年,李桂林的小儿子不慎摔倒,导致耻骨折断、右手桡骨脱位。当时,送孩子下山就医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势必会耽误教学进度,夫妻二人经过艰难的抉择,最终选择让村里的土郎中为孩子治疗,可这一决定却让孩子留下了终身残疾,每当提及此事,李桂林夫妇的眼中总是充满了愧疚。 他们的两个儿子在山下读初中高中,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李桂林夫妇连家长会都很少有时间参加,以至于儿子的同学都误以为他们是孤儿。尽管生活如此艰难,可他们对学生的关爱却从未减少。为了让孩子们能健康成长,他们每期开学都会用自己的工资购买常用的非处方药品,无偿提供给学生和乡亲们;还买来理发工具,义务为孩子们理发。即便贫困家庭孩子头上的虱子爬到他们身上,他们也丝毫不在意。 2007 年,李桂林请婚居西班牙的小弟捐款,帮忙把自来水接到全村各家各户,解决了村民们长期以来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他还在上学路的水沟上为学生们修了便桥,保障孩子们的出行安全;此外,他积极为乡亲们引进种植技术和高产品种,帮助大家增产增收;义务调解村里的民事纠纷,自贴煤油费晚上组织党员学习,义务为青壮年扫盲。李桂林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更是整个村子发展的推动者。 五、声名远扬,持续奉献(2007 年至今) 2007 年,李桂林的事迹逐渐被媒体报道,他先后被评为凉山州 “乡村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2008 年 1 月,李桂林当选为四川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同年 12 月,他和妻子陆建芬凭借多年来在悬崖村的坚守与付出,当选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并获感动凉山特别奖。随着他们的声名远扬,社会各界对二坪村小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政府加大了对学校的投入,社会爱心人士也纷纷伸出援手。二坪村的木梯修成了装上钢筋护栏的铁梯,2009 年 9 月,社会各界捐资 100 余万元修建的新校舍投入使用,学生们终于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和平整开阔的操场。同年,李桂林夫妇参加了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国庆大阅兵观礼活动,这是对他们多年奉献的高度认可。 2010 年,经过农网改造,二坪村通电了,村民们结束了点煤油灯的历史。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山上的条件越来越好。截至 2008 年,二坪村小学已有 7 届毕业生,学生达 189 人,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开启了全新的人生。2022 年 11 月 4 日,李桂林参加《时间的答卷》第二季节目,讲述他们与当地孩子朝夕相处,让 “文盲村” 变成 “文化村” 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他们的坚守与付出。 李桂林,这位来自四川凉山州甘洛县的彝族教师,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悬崖上书写了一部壮丽的教育篇章。他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山区孩子撑起了一片天,让知识的火种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熊熊燃烧,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也为中国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他将继续坚守在那片热爱的土地上,培育更多的桃李,让希望之花在悬崖边绽放得更加绚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