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胡锦矗

大熊猫研究专家

胡锦矗

胡锦矗[公元1929年-2023年,动物学家,大熊猫研究专家] 四川达州市开江县人物
胡锦矗(1929年3月24日—2023年2月16日),男,汉族,出生于四川省开江县,中国共产党党员,动物学家,大熊猫研究专家,四川省动物学科学术带头人,西华师范大学教授,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原所长。
胡锦矗于1955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生物系;1957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脊椎动物研究班毕业后进入南充师范学院生物系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3年任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首任主任;2007年退休后仍坚持到办公室工作至91岁;2023年2月16日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逝世,享年94岁。
1973年前,胡锦矗先后从事脊椎动物学教学和研究、长江水产资源研究。1974年,开始从事野外大熊猫研究工作。
胡锦矗,1929年3月24日出生于四川开江,是中国著名的动物学家、大熊猫研究专家,被誉为“熊猫教父”。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
胡锦矗祖籍湖北秭归,祖辈因“湖广填四川”而入川。到他父亲胡文彬一代,家境逐渐好转,在开江城外八庙集镇上开了酿酒小作坊。胡锦矗小时候生性淘气,对老师讲课不感兴趣,逃学是常事,但在堂兄胡锦万的劝阻下,才没有退学去做生意。在开江县城读初中时,他遇到校长曾孟九,在其教导下,萌发了教育报国的理想。初中毕业后,胡锦矗追随曾孟九到万县中学读高中。后来,他考入西南师范学院生物系,1955年毕业,195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脊椎动物研究班毕业后,进入南充师范学院生物系(今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身)工作。

科研生涯
早期研究积累:1960年代初,四川编省志,胡锦矗受命参加编写动物篇,从此开始野外考察。1964年,他接受四川省科研任务,组织人员到全省各个山去采集动植物标本,为四川东部动物地理区划提供科学材料。1973年前,他先后从事脊椎动物学教学和研究、长江水产资源研究,为后续的大熊猫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熊猫调查研究:1973年,国务院召集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相关人员召开座谈会,决定弄清野生大熊猫的真正数量。1974年,胡锦矗受命进入四川卧龙,组建了一支30人左右的四川省珍稀动物资源调查队,组织和领导了全国第一次大熊猫野外调查研究。他发明了通过对大熊猫粪便比较分析研究确定大熊猫的年纪、种群数量、各种群中大熊猫的活动范围及规律、成长史、发情期等的方法,即“胡氏方法”。1977年,经过为期四年、徒步9万公里的野外调查,他带领的团队完成了20多万字的《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报告》,有史以来第一次调查出中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约为2400余只,同时也查清了金丝猴、牛羚等7种珍稀野生动物的数量和分布。
观察站与保护中心工作:1978年,胡锦矗和有关研究人员在卧龙保护区建立世界上首个野生大熊猫观察站“五一棚”,并在这里坚持工作了7年,进行野生大熊猫生态观察研究,同时向当地居民灌输保护大熊猫的意识。1980年,我国首次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五一棚”合作研究保护大熊猫工作,胡锦矗担任中方和专家组组长。1983年,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成立,他担任第一任主任。1985年,他及其领衔的合作研究团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面探索大熊猫生态环境和习性的著作——《卧龙的大熊猫》。
后续科研工作:1985年后,胡锦矗从事研究生教育,先后三次带领研究生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大熊猫研究项目。1970年代中期,岷山地区缺苞箭竹大面积开花,有人主张将大熊猫迁往湖北神农架,胡锦矗经过详细考证,写出《大熊猫东迁宜慎重》科考报告并被国家科委采纳,避免了不必要的大熊猫迁徙。1980年代,他在宝兴盐井汪家沟解剖一只死亡的大熊猫尸体,取得大熊猫蛔虫病的详细记录。2005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官员来四川考察大熊猫栖息地申请世界自然遗产,胡锦矗作为随行唯一一位动物专家,为“申遗”成功增添了重要砝码。

学术成就
胡锦矗发表论文近200篇,出版专著20多部,如《大熊猫生物学研究与进展》《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生态生物学研究》《四川资源动物志》(第二卷兽类)等。他的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级奖12项,省部级奖72项,其他荣誉、奖励100多项。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授予胡锦矗教授的濒危动物研究团队“自然保护贡献奖”最高荣誉称号;2008年,他荣获“斯巴鲁野生动物保护奖”;2010年12月,荣获2010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2019年,获得大熊猫科学研究和保护终身成就奖;2020年,获得首届中国动物学会长隆奖成就奖;2021年,入选四川百年百位杰出科学家。

教育贡献
胡锦矗从教60多年,培养了上千名学生、105名研究生,为四川省林业厅、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成都动物园等单位培养了骨干人才达200余人次。他的学生中涌现出了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魏辅文、为青藏铁路设计藏羚羊通道的杨奇森、我国海洋兽类研究权威专家杨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专家和高级人才,很多已成为当今中国大熊猫等濒危珍稀动物研究和保护领域的权威人士和中坚力量。

社会任职
胡锦矗曾兼任中国兽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动物协会理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熊类专家组成员,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务。

2023年2月16日,胡锦矗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去世,享年94岁。他的一生,是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特别是大熊猫研究与保护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卓越成就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中国动物学研究和保护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后人继续为保护大自然的生物多样性而努力奋斗。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13 11:00
上一篇:胡华居下一篇:谭金僮
中国预警机之父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李大钊的孙女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国务院原总理
江苏省委原书记
黑龙江省委原书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二十届中央委员
山西省委原书记
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中央委员会原总书记
坚定的革命志士
经济学家
中国女子蹦床队运动员
抗日英烈
中共中央原总书记
甘肃省委书记
第二十届中央委员
中共云南省委原书记
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
获金质奖章
原重庆市委书记
澳大利亚已故前总理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杰出的外交家
中国作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首届国医大师
中国女子曲棍球运动员
中国女子曲棍球运动员
大熊猫研究专家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