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容[宋] 陕西省西安人物 # 北宋官吏李仲容:醇厚文士的宦海生涯 李仲容,字仪父,乃北宋时期的官吏,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 。其祖父李涛在宋初官至兵部尚书,父亲李承休则任职尚书水部郎中。 在真宗年间,李仲容科举高中进士甲科,初入仕途便被授予大理评事一职,并出任三原县知县(今陕西三原县) 。之后,他被朝廷召回京城,提拔为监察御史,还曾担任殿试进士考官。一次,真宗询问试题含义,李仲容的回答深得皇帝心意,随后被诏令到中书省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晋升为左司谏,并兼任直史馆之职。 进入天圣年间(1023 - 1032年),李仲容以起居郎的身份担任知制诰,历经多次升迁,官至右谏议大夫。他在知制诰的岗位上履职长达八年,依序本应补任学士之位,却因未得到宰相张士逊的赏识,改任给事中、集贤院学士,同时兼任判史馆、司农寺等职务,后又重新担任知制诰。直到石中立、张观补任学士时,他才被任命为翰林侍读学士,一段时间后,又兼任龙图阁学士,最终在户部侍郎任上去世。 李仲容一生将自己的制诰文稿编纂成《冠凤集》,版本一说为20卷,另一说为12卷 。他生性醇厚平易,喜爱饮酒,为人处世从不与人发生冲突,与人交谈时,从不提及权势利益之事。他的三个弟弟早逝,他将弟弟们留下的十多个子女视如己出,悉心教养,其品德风范备受当时世人称赞,被尊称为德高望重的长者。然而,在处理具体的官吏事务方面,并非他的专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