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宪(?—1928),别名龚昌,湖南长沙人。龚宪少时就读于长沙,后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在马回岭战役、九江战役中,使孙传芳五省联军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后为攻克南京立下战功。1928年四月,龚宪率所部与孙传芳残部战于鱼台,战斗非常激烈,龚宪不幸壮烈牺牲,其遗骨安葬于长沙岳麓山。
# 龚宪:北伐悍将 碧血千秋
龚宪,又名龚昌,长沙人,其生年虽无从详考,却以传奇的军事生涯在北伐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年少时,他于长沙求学,后毅然投笔从戎,加入湘军第一师,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逐步晋升至副官长。
1926年秋,湘军第一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龚宪调任第三团团长,正式投身北伐洪流。他率部从澧县出发,跨越洞庭、湘江,途经修水,在马回岭一役中,与友军紧密配合,一举击溃敌军谢鸣勋部,打响北伐首捷。马回岭战斗告捷后,龚宪深知战机稍纵即逝,他向官兵分析利害:若能在拂晓前进攻九江,便可稳操胜券;若延误战机,待马回岭残敌入城,部队将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在他的激励下,全团日夜兼程强行军,趁敌不备于次日拂晓突破防线,重创孙传芳五省联军。此役令敌军元气大伤,蒋介石在九江车站单独接见该团连以上军官,对龚宪英勇善战、出奇制胜的指挥才能赞不绝口。
1927年春,北伐战事继续推进。独立第二师自浮梁、彭泽、马当出发,沿祁门、芜湖顺江而下,在当涂朱门镇与褚玉璞部遭遇,双方激战一昼夜难分胜负,担任主攻的谷正伦旅伤亡惨重。关键时刻,龚宪率部于次日拂晓从敌右侧插入敌后,与正面主力形成夹击之势。战斗中,二营营长陈英不幸阵亡,但龚宪毫不退缩,指挥三营迂回敌后,两面夹击之下,敌军全线崩溃。龚宪身先士卒,率部乘胜追击,不给敌人喘息之机。敌军退守牛首山负隅顽抗,龚团趁其立足未稳发起猛攻,敌军一路溃逃至南京上新河,企图北渡未果。龚宪连夜部署,将敌军逼至江边,最终全歼山东第五师,缴获人枪万余,仅敌师长逃脱。此役令北洋军阀闻风丧胆,张宗昌盛怒之下斩杀毕庶澄。
九江、南京两次大捷后,独立二师声名远扬,扩编为第四十军,龚宪升任第二师副师长兼三团团长。1927年5月,四十军继续北伐,龚宪率三团阻击六合方向援敌,掩护主力右侧,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包围,他沉着冷静指挥作战,坚守阵地直至援军抵达,随后沿津浦路追歼残敌至山东峄县。然而,因蒋介石叛变革命,宁汉分裂,四十军被迫回师江南。
1927年冬,北伐军再次扩编,龚宪任四十军教导师师长。1928年春,四十军奉命北伐,与孙传芳残部主力在鱼台旧城基展开决战。4月15日拂晓,龚宪亲自督战,指挥第三团二、三营主攻。战斗中,二营营长周营长阵亡,三营进攻受阻,面对建议启用预备队的呼声,龚宪坚决表示要将预备队用于追击、扩大战果。激战中,他右臂中弹,却笑着说“才为国家留这点血,就临阵退缩吗?”仍坚持在一线指挥,组织特务连以20余挺机枪掩护步兵进攻。就在他高呼“向敌阵地突入……”时,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这位足智多谋、英勇无畏的北伐将领,将热血洒在了保家卫国的战场上。
战后,龚宪的遗体被运回南京入殓,并举行隆重追悼会。遵照其遗孀李春航女士的意愿,他的遗骨安葬于长沙岳麓山。龚宪墓位于岳麓山东麓知新村后山坡,呈长方形棺椁式,茔地以花岗石铺砌,墓基为正六方形,长方形平顶墓碑上横嵌汉白玉碑,镌刻“北伐阵亡陆军上将龚宪之墓”。1982年,墓茔得到修葺;2014年6月,龚宪墓被列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后人缅怀这位北伐英烈的重要场所,其忠勇事迹与爱国精神,也将永远铭记于历史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