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蔚(1878~1921年3月31日),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民主革命家,湖北黄陂人。早年加入张之洞的新军,1902年,经张之洞推荐,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与同时期留学的吴禄贞、张绍曾并称“北洋士官三杰”。归国后赴武昌为新军统带。辛亥革命后,赴上海任北伐军第二军总司令。护法运动时,暗助南方护法军政府。1921年初为孙传芳所败,逃往四川,为川军但懋辛率部捕获,3月31日押到重庆,到达之夜,以手枪自戕毙命,终年43岁(一说被川军杀害)。
# 蓝天蔚:矢志革命的铁血先驱
蓝天蔚,字秀豪,1878年出生于湖北黄陂。他自幼胸怀大志,立志从军习武以强国雪耻,这种志向贯穿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早年,蓝天蔚就学于武备学堂,凭借优异的成绩,于1899年冬被湖广总督张之洞选送赴日本留学,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工兵科,成为中国第二期留日士官生 。在日本留学期间,他不仅在学业上表现突出,还结识了吴禄贞、张绍曾,三人志趣相投、成绩优异,被人们赞誉为“士官三杰”。同时,蓝天蔚深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革命事业。1902年底,他与刘成禹、李书城等鄂籍留日先进青年组织同乡会,并创办了留学生界第一个以省名命名的刊物——《湖北学生界》,旨在“输入东西学说,唤起国民精神”。1903年,他与黄兴等发起组织“拒俄义勇队”,后该组织改名为学生军,蓝天蔚被推举为队长。尽管他的爱国行动遭到清廷忌恨并被召回国内,但他毫不畏惧,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痛陈国事,最终凭借自身才华与声望,使清政府不敢加害。
回国后,蓝天蔚的军事才能与革命热情得到充分施展。1904年,他本应京师练兵处之召赴京任职,却因张之洞的赏识与挽留,留在湖北,先后担任湖北新军训练营务处教练、湖北将弁学堂等学堂军事教习,以及湖北新军暂编第一镇正参谋官、第三十二标统带兼湖北督练公所参谋等职 。在湖北新军的训练与管理中,他爱兵如子、治军有方,不仅努力培养鄂军人才,还在学员中宣扬爱国、救国思想,积极开展革命动员工作。每逢星期日下午,他都会进行演讲,结合时势鼓动革命,使革命思想在湖北新军中广泛传播,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奠定了坚实基础。1906年秋,在清政府于河南彰德举行的秋操中,蓝天蔚担任南军总参谋官,率领南军在为期3日的会操中均占据优势,其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展现。
1908年,蓝天蔚在东三省崭露头角,逐渐成为革命力量的重要领导者。1910年,他被任命为新军第二混成协统领,驻扎于奉天北大营。在此期间,他积极联络东北各地农民武装,同时与吴禄贞、张绍曾领导的新军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如同一把利刃安插在清王朝的心脏地区 。1911年,他们三人约定借清王朝举行演习之机举兵起义。然而,武昌起义的爆发打乱了原计划,吴禄贞不幸被暗杀,起义未能按计划进行。但蓝天蔚并未退缩,11月26日,他被推举为中华民国军政府临时关东大都督,并发布起义檄文,宣告将恢复关东一带,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民国,革命烈火迅速燃遍东北三省 。
1911年底,蓝天蔚抵达上海。面对革命党人内部的混乱局面,他痛心疾首,甚至举枪自击以警醒众人,其言行重新激发了部分革命党人的斗志,也进一步提升了他的威望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蓝天蔚被孙中山任命为关外大都督、北伐军总司令。他指挥北伐军攻克烟台,设立北伐军根据地,并分兵袭取山东境内多地,打通北洋门户。随后,他率领北伐军主力在辽东半岛多处强行登陆,与清军展开激烈战斗,连战连捷,将革命烽火燃至清王朝门前 。
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蓝天蔚拒绝了临时政府任命的海军总长一职,悲愤辞职,隐居乡野。此后,他虽被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并出国游历,但始终心系革命。1917年,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蓝天蔚坚决拥护和支持,前往多地与志士共商护法大计,协助南方护法军政府,与北洋军阀展开坚决斗争 。护法运动失败后,1919年蓝天蔚抵达鄂西,率领鄂西靖国军向北洋军阀王占元发起进攻,屡战屡胜。1921年1月,他率鄂西联军进攻孙传芳部,因兵力悬殊遭失败,撤退途中遭川军伏击,于3月31日在重庆遇难,年仅44岁 。蓝天蔚遇难后,三军同悲。黎元洪再次出任总统后,北京政府恢复其原有官职,追赠陆军上将衔。1923年,北京政府为他举行隆重追悼大会;1928年,他的遗体归葬武汉,公葬于武昌卓刀泉伏虎山麓。
此外,蓝天蔚在沈阳任职期间,为了革命事业积极结交士林。据沈阳人秦诚至回忆,蓝天蔚任新军第二混成协协统驻扎北大营时,曾前往秦诚至就读的小学参观,并宴请周边小学教员,与之结拜,展现出他为革命事业广泛团结力量的智慧与决心 。蓝天蔚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英勇献身的一生,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