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鹤章[清][公元1825年-1880年] 安徽合肥瑶海区人物 李鹤章(1825年-1880年),字季荃,一字仙侪,号浮槎山人,安徽合肥(今合肥市瑶海区磨店社区)人,李鸿章的弟弟。 李鹤章早年随父兄在籍办团练,咸丰十一年(1861年),从克菱湖贼垒,复安庆,擢知县,赐花翎。同治元年(1862年),从鸿章援江苏,常率亲兵佐督战。次年,会克太仓,规苏州。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克常州,赐黄马褂,授甘肃甘凉道。是年冬,曾国藩调其军赴湖北。同治四年(1865年),以甘肃回乱棘,命赴本任,鹤章以伤发未行。后伤疾严重,国藩为奏请开缺,留襄营务。不久,乞病归,遂不出门。以捐助山西赈金,加二品衔。光绪六年(1880年),卒于家中。 李鹤章著有《平吴纪实》四卷,《广名将谱笺注引证》四卷,《浮槎山人文集》一卷,《半仙居诗草》四卷,《平吴竹枝词》一卷。 李鹤章:晚清军政与文化领域的独特身影 李鹤章,这位晚清时期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李文安的三子,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派名章锬,字仙侪,号继泉,又号季荃,晚年自号浮槎山人 。1825年(道光乙酉年)1月23日,李鹤章呱呱坠地,开启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于1880年(光绪六年)离世,享年五十六岁 。李鹤章智略过人,胆识兼备,在协助兄长李鸿章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不过,由于李鸿章秉持避嫌原则,未举荐他,李鹤章自觉上进之路受阻,再加上当时门第已然鼎盛,他选择有功不居,毅然坚辞奖叙,归隐故乡 。 李鹤章的少年时光在乡里求学中度过 。十五岁时,他跟随父亲前往京城,在那里刻苦钻研学问 。1844年(道光甲辰年),以国子监生身份在京参加应试的李鹤章,却未能取得理想成绩 。接连两次应试失败后,他回到故乡,补入合肥县学生员 。后来,李鹤章参加江南乡试,再次落榜 。屡次科举不顺后,他决定另辟蹊径,转而研究经世致用之学,就此踏上了经武之路 。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一时间天下震动 。1853年(咸丰三年),身为廪生的李鹤章毅然投笔从戎,追随父兄兴办团练 。在战斗中,他表现出色,屡立战功 。咸丰六年,因功被赏加五品衔,并以州同身份被选用 。 咸丰八年之后,李鹤章进入曾国藩的湘军大营,负责管理文案工作 。在此期间,他积极参与军事谋划,成绩斐然 。在宁都、吉安、安庆等战役中,他都立下战功,清廷为嘉奖他,赏戴花翎,并让他以知县身份留在湖北候补任用 。 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率领淮军进军上海,以道员身份超署江苏巡抚,图谋苏常一线 。李鹤章率领增募的淮勇,绕道淮扬前往上海支援 。到上海后,他担任督办前敌防剿事宜,统率诸军 。在军中,他对内参与兵谋策划,对外调和诸将关系,安抚士卒,李鸿章对他极为倚重,视他如左右手,诸将也都对他十分推重 。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李鹤章不仅参与谋划军事行动,还多次亲临战阵,冲锋陷阵,奋勇争先 。朝廷因此不断对他进行升赏 。先是加四品衔,以知州任用;接着晋三品衔,升任知府;后来又以道员记名,遇缺优先选用;甚至赏赐他穿黄马褂 。然而,由于淮军有让功之举,屯兵不进攻金陵,李鹤章心生去意,称病请假 。 金陵被攻克后,清廷授予李鹤章甘肃甘凉兵备道之职,军功随带加二级 。但他仍以“疾病发作”为由,没有赴任 。同治四年(1865 年),李鹤章请假回籍养病,同时侍奉老母,自此不再出仕 。同年,清廷授予他通议大夫之职 。 李鹤章性格沉稳坚毅又开朗豁达,心中怀有宏伟谋略,志向高远 。在用兵方面,他善于审视地形,规划大局,临敌时能出奇制胜,智勇双全,指挥从容不迫,仿佛游刃有余 。他善于识拔人才,任用人才时必定让其充分发挥才能 。在军中多年,每逢战斗他总是身先士卒,论功行赏时却退居人后,总是把功劳推给将士,以此鼓舞众人的士气 。同时,他治军纪律严明,一心以爱民为宗旨 。曾国藩称赞他有“将才”,说他“战争之才超越同时代的贤能之人” 。 回到故乡后,李鹤章购置产业,经营有方,积累了可观的财富 。对于公益慈善之事,他总是不遗余力 。他主持修撰完成了《合肥李氏宗谱》 。光绪五年(1879年),山西遭遇大旱,李鹤章捐出巨额资金,清廷为此赏加他二品衔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他被追赠荣禄大夫,宣统元年(1909年),又被追赠光禄大夫 。 李鹤章在《庐州府志》中留有传记 。他著述颇丰,有《平吴纪实》四卷,《广名将谱笺注引证》四卷,《浮槎山人文集》一卷,《半仙居诗草》四卷,《平吴竹枝词》一卷 。 李鹤章的原配夫人是同县的李氏,她是国学生景法的女儿 。1823年(道光癸未年)出生,于1854年(咸丰甲寅年)去世,1909年两次被追赠为一品夫人 。李氏为李鹤章生下一女,但不幸夭折 。 他的继配夫人是同县的周氏,名世宜 。周氏的父亲是道光丁酉科举人、拣选知县、赠资政大夫周沛霖 。周氏1837年(道光丁酉年)出生,1888年(光绪戊子年)去世 。周氏饱读经史,深明大义,还通晓算术 。嫁入李家后,她全力尽到为人妇的职责,孝顺侍奉长辈 。同治甲子年(1864年),李鹤章率军前行,周氏留在常熟 。当时战局突变,常熟陷入危急 。周氏临危不惧,独自支撑局面,日夜监督指挥防守事宜,坚守了十五个昼夜,最终使局势转危为安,深受众人称赞 。1909年,周氏两次被追赠一品夫人,她著有《常昭城守纪事》《玲珑阁诗稿》 。周氏为李鹤章生下三个儿子,分别是经奎(早殇)、经曦、经馥 。 李鹤章还有一位夫人是无为石氏,1836年(道光丙申年)出生,1903年(光绪癸卯年)去世 。1896年被封为一品夫人 。石氏生下一子天钺,还有两个女儿,长女嫁给了有二品顶戴、分省候补用道、肥东县的张士瑜;次女嫁给了有三品衔、安徽候补知府、江苏江阴的沈定 。 在史籍记载中,《清史稿·卷四百三十三·列传二百二十·李鹤章传》详细记录了李鹤章的生平事迹 。李鹤章,字季荃,安徽合肥人,是大学士李鸿章的弟弟,为诸生出身 。他跟随父兄在本籍办理团练,多次出战立下战功,因此被以州同身份任用 。咸丰十一年,他跟随军队攻克菱湖贼垒,收复安庆,被提拔为知县,并获赐花翎 。同治元年,他随李鸿章援救江苏,常常率领亲兵协助督战 。在北新泾、四江口等战役中,他功劳最大 。后来攻打枝福山、许浦海口贼垒时,他成功招降了盘踞在常熟的贼寇钱森仁 。李鸿章为避嫌,在奏捷时没有提及李鹤章的功劳,朝廷为此下特旨询问,随后命对李鹤章一体议叙,以知州任用,并加四品衔 。 同治二年,李鹤章参与攻克太仓,谋划攻打苏州 。军队被分为两路,其中进攻昆山一路,由程学启担任总统;从常熟进攻江阴的,则由李鹤章督率 。他先后在常熟的王庄、江阴的南漍、北漍、顾山等地作战,摧毁贼寇营垒,击破前来救援的贼寇,最终会同其他军队攻克江阴,因此被提拔为知府 。之后进攻无锡,盘踞在无锡的贼寇黄子隆死守,李秀成屡次前来救援;等到苏州被攻克后,溃败的贼寇也聚集到无锡 。李鹤章督率水陆诸军奋力作战,最终攻克无锡,得以以道员记名,遇缺优先选用 。朝廷下诏嘉奖李鹤章,称“能与兄长同心协力,为国家效力 。此次没有进行破格奖赏,是因为李鸿章不独占功劳,以便能够犒劳将士,鼓舞士气 。等到常州、金陵相继奏捷,成就全功之时,更会与郭松林、刘铭传等人一同受到优厚奖赏 。”李鹤章进军常州,与刘铭传会合攻打,击破前来救援的贼寇,解了奔牛之围 。同治三年四月,攻克常州,被赐黄马褂,授甘肃甘凉道 。这年冬天,曾国藩调他的军队前往湖北 。 同治四年,由于甘肃回民叛乱形势严峻,朝廷命李鹤章前往本任,但他因旧伤发作没有成行 。不久后,病情加重,曾国藩为他奏请开缺,让他留在营中襄理军务 。没过多久,他因病请求回乡,从此不再出仕 。因捐助山西赈灾资金,被加二品衔 。光绪六年,在家中去世 。曾国荃上疏陈述:“李鸿章平定江苏时,李鹤章与程学启各分统一路 。请求将他的战绩宣付史馆,并在他立功之地建立专祠 。”朝廷应允 。李鹤章的儿子李经羲,官至云贵总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