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四维

明代中期政治家、内阁首辅
张四维
张四维[明][公元1526年-1585年,明朝首辅] 山西运城市芮城人物
张四维:明代政坛的关键人物
在明代中期的政治舞台上,张四维是一位举足轻重却又充满争议的人物。1526年6月21日,他出生于山西平阳府蒲州县风陵乡(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的一个军籍家庭,祖籍为山西平阳府解州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 。

年少的张四维便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成熟。嘉靖十一年(1532年),年仅七岁的他,言行举止已如同成年人一般,声名开始在当地传扬开来 。此后,张四维踏上科举之路,一路成绩斐然。嘉靖十九年(1540年),他考中茂才高第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在山西乡试中以第二名的佳绩中举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张四维成功考中进士。因其文章出色,书法亦佳,得以入翰林院成为第一名庶吉士,开始研读重要典籍,为日后的仕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嘉靖三十四年十月八日(1555年10月22日),张四维正式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 。然而,命运在这一年给他带来了沉重打击,他的亲生母亲王氏不幸去世。张四维不得不丁忧返乡,在此期间,他曾与杨博一同游历,这段经历对他的思想和见识的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冬,丁忧期满的张四维官复原职 。之后,他多次参与重要的科举和文化事务。嘉靖四十一年二月三日(1562年5月5日),他担任会试同考官 ;八月十三日(9月11日),又担任重录《永乐大典》的编修分校官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二月,他再次担任会试同考官,并分校《永乐大典》 。

隆庆元年(1567年),张四维迎来了仕途上的一系列重要任命。四月八日,明穆宗命他充任经筵官,每日负责讲读 ;四月十五日,《永乐大典》副本录成,他因此升任右春坊右中允,仍兼任翰林院编修 ;五月十二日,他参与编修实录;六月一日,正式开馆编修实录 。八月六日,明穆宗命他和丁士美主持顺天乡试 ;十二月五日,他升任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 。同年冬,他代明穆宗草拟诰文,并负责清理旧的贴黄 。

隆庆二年(1568年),张四维继续承担多项重要职责。八月二十七日,明穆宗命他再次清理旧的贴黄 ;九月十四日,他与翰林学士兼侍读诸大绶主持武举 ;十月十七日,他因思念故乡,请求回乡省亲,明穆宗赐予银币作为其路上在驿站的花销 。隆庆三年(1569年)春,张四维返京 。

隆庆四年(1570年)七月二日,张四维升任翰林院学士,掌管翰林院事务 ;八月二日,明穆宗命他充任实录副总裁 ;同月,他主持河南乡试 。十月十日,他升任吏部右侍郎,仍兼任经筵日讲官 。在此期间,他与舅父王崇古通过书信探讨贡市相关事宜 。十一月十三日,王崇古在考虑张四维意见的基础上,支持与鞑靼首领俺答和好的主张,最终实现了边民通商贸易 。十二月十二日,张四维升任吏部左侍郎 。

隆庆五年(1571年)三月三日,俺答封贡的议论在朝廷中引发激烈讨论,首辅大臣们意见不一。张四维与高拱密切合作,最终促成通贡事成 。三月十四日,明穆宗命他担任廷试读卷官 。然而,四月四日,御史郜永春巡视河东盐事时,指责盐法毁坏是因为官宦横行、大商谋取专利,并提及张四维、王崇古为官僚,张四维的父亲、王崇古的弟弟为大商人。张四维上奏辩解,并请求离去,好在高拱极力庇护,明穆宗下诏抚慰、挽留了他 。十月二十七日,张四维称病辞官,明穆宗未应允,还派人探病并赏赐羊肉和蔬菜 ;十月二十八日,他再次上疏称病辞官,这次明穆宗同意了,并派车马护送他归乡 。

隆庆六年(1572年),张四维的仕途又有新的变化。二月十四日,明穆宗命他以原官协理詹事府事务,他推辞,明穆宗未批准 ;二月二十三日,明穆宗出阁讲学,召他充任东宫侍班官 ;三月二十四日,户科给事中曹大埜以不忠十事抨击高拱,其中提到张四维用八百金贿赂高拱而得东宫侍班官的罪状 ;四月二十四日,明穆宗命他负责管理詹士府,指导庶吉士 ;五月五日,张四维因曹大埜提及自己的罪状乞求致仕,明穆宗不允 。七月二十日,张四维按照旧例自陈过错,明神宗令他仍以原官供职 ;八月十九日,张四维因张楚城的弹劾,请求罢免自己,明神宗不允 ;八月二十二日,他再次上疏乞求罢免自己,明神宗依旧不允 ;八月二十七日,张四维因张居正当政,再次称病辞官,明神宗命快马护送他归乡 。

万历二年(1574年)九月十日,明神宗诏张四维以原官,仍掌管詹事府事,充任《明世宗实录》副总裁 。当时,张四维家庭富有,他经常在岁时年节向张居正馈赠礼物。同时,武清伯李伟作为慈圣太后的父亲,原籍山西,张四维与之结交,以此作为内援,从而得以重新回到朝廷 。

万历三年(1575年)正月二十日,明神宗命张四维充任经筵讲官 ;二月六日,他自己上疏请求退休,明神宗未批准 ;八月十一日,张居正奏请增设内阁大臣,引荐张四维,冯保也与他交好,于是他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不过,当时朝政由张居正一人主导,张居正行事独断,对同僚态度傲慢。张四维由张居正提拔,故而谨慎地追随张居正,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意见,一心希望通过追随他来获得晋升 。八月十四日,张居正让张四维负责编纂《世宗皇帝实录》的总裁官 ;十月七日,张四维在便殿侍明神宗讲读,因其器度不凡,明神宗赐予“一德和衷”四个大字 。

万历四年(1576年)正月二十五日,张四维上疏乞求致仕,明神宗不允 ;二月二日,明神宗派遣他祭奠孔子 。

万历五年(1577年)二月七日,明神宗命张四维和申时行主持会试 ;八月一日,明神宗派遣他到太学向孔子行礼 ;八月二十一日,《明世宗实录》完成,张四维被加官太子太保,升任文渊阁大学士 ;九月二十六日,张居正父亲去世的消息传来,张居正想回家守孝,张四维援引杨溥、金幼孜、李贤夺情起复的旧例,乞求张居正留下 ;十一月八日,张四维乞求致仕,明神宗不允 。

万历六年(1578年)二月二十八日,张四维主持明神宗婚礼,因功劳加少保,晋武英殿大学士,荫一子为中书舍人 。

万历八年(1580年)二月七日,明神宗派遣张四维祭奠孔子 ;三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命他担任廷试读卷官 ;三月二十四日,张四维疏请回避读卷,明神宗不允 ;四月二十四日,他以病乞求假期,明神宗同意了,并派太医诊视病情,还赏赐羊肉、猪肉、瓜茄 ;六月二十九日,明神宗以张四维三年秩满,荫其一子入国子监读书,他上疏推辞,明神宗不允 ;七月一日,张四维一品考满,被加官少傅 。

万历九年(1581年)正月二十五日,张四维按照旧例乞求罢免自己,明神宗对他进行安慰,未批准他的请求 ;三月三十日,明神宗亲笔手诏御札“德惟一”赐予张四维 。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因病去世,张四维按例继任内阁首辅。他上台后,对张居正时期的革新派新政进行了反攻倒算。恰逢皇子降生,张四维借机上奏,猛烈攻击张居正的改革,称革新派的改革“务为促急烦碎,不合祖宗之法”,对地主利益损害过大,导致他们“丧其乐生之心”,要求在庆贺皇子降生之际,一并取消新政。这份奏折如同动员令,引得一大批被张四维收买的御史纷纷跳出来攻击张居正的革新。张四维开始将革新派官员从政权中逐一排挤出去,同时把反对张居正的守旧派官员大批拉进朝廷,张居正推行的新法也被一件件废止。土地丈量停止,部分地区不再施行“一条鞭法”,恢复了两税制,镇守北方的大将戚继光被调走,边防再度废弛。不久,官吏的“考成法”也被废除,贪官污吏再次肆意妄为 。

张四维执政期间,内阁的权威逐渐降低。他原本希望通过宽大行政来纠正张居正改革的不当之处,让事务回归六部、言论回归台谏,然而这一举措却改变了内阁的权力和地位,使得阁中政议的实施力度减弱,一些正确的改革措施也被迫叫停,明朝错失了一次重振的机会,政治逐渐走向腐败。不同的行政作风还间接引发了言官对张居正个人的清算。鉴于张居正悲惨的遭遇,此后的首辅们大多不敢弄权,首辅之位仿佛成了烫手山芋,在位者出于自保考虑,只敢“承帝意”行事,对于后期万历帝的怠政也不敢多加劝诫,朝政愈发荒废。对言路的放宽使言官谏言逐渐失控,他们不论事实真相,肆意诋毁,阁臣对不受控制的言官群体无可奈何,导致言路混乱不堪,言路与内阁之间矛盾日益尖锐,相互攻击,言官之间也各自为政,甚至与宦官勾结,为非作歹,最终引发了明朝晚期严重的朋党之争 。

不过,张四维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由于出身于商人地主家庭,且生活在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这个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时代,他对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着较为进步的认识。在封建社会,重农轻商的观念根深蒂固,但张四维却打破传统,认为商人与士、农、工平等,商业在国民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统治者应像重视农业一样重视商业。他在一生中不仅没有轻视商业和商人的言行,还为许多商人撰写墓志碑铭,颂扬他们经商致富、益国济民的高尚品行,热情歌颂商人不辞劳苦、艰苦创业的事迹。他的文集《条麓堂集》中保留了大量关于山西商人发家致富的事迹和经商之道,为后人研究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 。

在外交方面,隆庆四年(1570年)七月,王崇古上疏要求开通贡市之事引发朝廷热议。张四维立即给王崇古写信,说明朝中情况,并要求王崇古下次上疏时要将事体算定、前后说明,将互市与马市的不同之处清晰辨明,还应援引各巡抚、各道的意见作为证据,以消除兵部会议对马市的误解。在后续的书信往来中,张四维多次就虏情发表见解,提出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意见。经过多次私下讨论和商议,隆庆五年(1571年)二月,王崇古联合其他九十二名大臣再次上奏《确议封贡事宜疏》,分析了自诸虏侵犯边境以来敌我双方的得失,认为通贡是保全双方的最佳办法,说明了如今开贡市与昔年的不同之处,并澄清了马市只是通贡中的一部分,夷商可自行互通有无,并非专门买卖马匹,接着还提出了八项条规,即史称的“封贡八议”回议 。王崇古的“议封贡八事”奏至明廷后,经过激烈廷议,并在辅臣的坚持下,朝廷终于同意册封俺答诸部,并与其展开互市。隆庆五年(1571年)三月,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并同意开通互市,“隆庆议和”顺利达成 。

在文学领域,张四维也有一定成就。他的诗歌意象丰富且具有规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以月意象为中心,烘托出清新冲淡之境,常运用月、荷、槐等自然意象营造意境,还会组合梧桐、蝉、鹤等意象,表达政治理想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这类诗歌多与时令有关,多为五七言绝句,短小精悍,耐人寻味。另一类以药、酒、剑意象为中心,呈现出刚健爽逸的风格,体现出他的豪情。尤其是晚年因病痛缠身,他通过组合这些意象创作的诗歌,既展现了他的家国情怀,也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他的交游赠答诗感情自然坦率,体现了他“性灵”的诗歌主张,强调真情实感的抒发。同时,他在诗歌创作上有较强的辨体意识,绝句大多清新冲淡,律诗大多刚健爽逸,其拟古乐府诗的创作与复古中求变的诗学思想高度统一,在当时以复古为主旋律的诗坛上独树一帜 。

张四维的散文同样具有较高价值。他的文学思想与明代中后期的文学主流相符,前期文学以格调为主,后期以情感为主。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其中商人墓志铭体现了他包容的心态,折射出当时士商关系转变的现象。他的散文文体多样,体现了他的辨体思想。议论性散文说理性强,思辨性突出;记体文则反映出他作为朝廷官员对时事的关注,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 。

1585年11月29日,张四维在服丧将满之际,因病去世于家中。明神宗听闻其卒讯,深感震惊与悲痛,为此辍朝一日,并派遣官员负责治葬事宜,追赠他为太师,谥号“文毅” 。1589年10月20日,明神宗下诏追赠张四维特进、光禄大夫 。张四维的一生充满了起伏与争议,他在明代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学等领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研究明代历史绕不开的重要人物 。 
上一篇:吕岩吕洞宾下一篇:杨文安
明清小说四大家
明初道士
明朝开国皇帝
明朝末年名将
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明朝开国功臣
明朝官员
明末清初杰出的书法家、文学家
明神宗朱翊钧第七子
明朝著名书法家
明代的清正廉吏
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大学校长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中央政治局委员
原煤炭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晚清明将
原重庆市委书记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国务院副总理
原湖南省委书记
开国中将、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解放军少将、空军技术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明代中期政治家、内阁首辅
中国古代十大奸相
明代中期政治家、内阁首辅
明末著名清官
明代中期政治家、内阁首辅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