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裳[清][公元1862年-1922年,“李锦记”品牌创始人]+像 广东江门市新会区人物 李锦裳,一位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传奇人物,于 1862 年出生,1922 年逝世。他籍贯为广东江门市新会区,是著名酱料品牌 “李锦记” 的创始人,凭借着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从一位普通的小商贩成长为影响深远的商业巨擘。 李锦裳出生在新会区七堡涌沥村一个贫苦家庭。彼时,中国正处于晚清动荡时期,民生艰难。由于家境贫寒,李锦裳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早早便踏入社会,跟随父亲以务农和捕鱼为生,帮助维持家庭生计。然而,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未磨灭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李锦裳年少时,父亲不幸离世,家庭的重担便全部落在了他稚嫩的肩头。为了改善家境,他开始尝试各种营生。最初,他在当地的集市上摆起了小吃摊,售卖一些简单的食品。在经营小吃摊的过程中,李锦裳发现顾客对于食物的调味有着较高的需求,而当时市面上常见的酱料种类有限,口味也较为单一。这一发现,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创新的种子。 有一次,李锦裳像往常一样煮制虾酱。忙碌中,他忘记了照看炉火,待他发现时,锅中的虾酱已经煮干,锅底留下了一层浓郁鲜香的黑色酱料。本以为这锅虾酱已然报废,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尝了尝这意外 “产物”,却惊喜地发现,其味道极其鲜美,与以往的虾酱截然不同。这个意外的发现,让李锦裳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商机。 于是,李锦裳开始潜心研究这种新型酱料的制作工艺。他不断改进配方,尝试用不同的原料和比例进行调配,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调整,终于成功研制出了一种独特风味的蚝油。这种蚝油味道鲜美、香气浓郁,一经推出,便在当地市场上大受欢迎。顾客们对这种新颖的酱料赞不绝口,李锦裳的小吃摊生意也因此日益兴隆。 随着蚝油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李锦裳敏锐地察觉到,单纯依靠小吃摊售卖蚝油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1888 年,他毅然决定在珠海南水镇创办了 “李锦记” 蚝油庄,正式开启了他的商业传奇之旅。“李锦记” 这个名字,寓意着 “李氏精心烹制,锦缎般美好滋味,记录永恒品质”,从一开始就承载着李锦裳对产品品质的极高追求。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资金短缺、生产设备简陋、市场开拓艰难等问题接踵而至。但李锦裳没有丝毫退缩,他亲自参与每一个生产环节,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为了确保蚝油的品质纯正,他坚持选用最新鲜的生蚝作为原料,并且采用传统的熬制工艺,经过长时间的精心熬制,使每一瓶蚝油都饱含着浓郁的蚝香和醇厚的风味。 在销售方面,李锦裳积极奔走,亲自前往各地的商铺、餐馆推销自己的蚝油。他耐心地向客户介绍蚝油的独特风味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际的烹饪演示,让客户亲身体验蚝油为菜肴带来的美妙变化。凭借着产品的优良品质和他真诚的态度,“李锦记” 蚝油逐渐打开了市场,不仅在广东地区站稳了脚跟,还开始远销到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等地。 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李锦裳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他注重产品包装的设计,力求使 “李锦记” 的产品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同时,他始终坚守诚信经营的原则,对待每一位客户都秉持着真诚和负责的态度。无论订单大小,他都全力以赴,确保产品按时、按质交付。这种良好的商业信誉,为 “李锦记” 赢得了广泛的口碑,品牌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李锦裳(1862-1922),原籍新会。幼丧父,与母蔡民靠农耕为生。孤儿寡母受尽村中豪强欺凌,不得已从新会七堡迁至南水墟定居。初靠开设小食店谋生。母亲逝世后,李锦裳听从村人劝告,白天向蚝民收蚝,晚上熬制蚝油出售。南水历来以产蚝出名。蚝油是调味佳品。时南水有好几户人家靠熬制蚝油出售为生。李锦裳的蚝油煎熬火候得当,浓度适中,加之他为人热情豪爽,人缘极好,故前来购买者除附近百姓外,江门、石岐、广州、澳门亦不少客商光顾。1888年,李锦裳请人在店铺上书写“李锦记”招牌。自此,“李锦记”蚝油闻名遐迩,人们也渐渐叫李锦裳为“李锦记”。不料,1902年南水墟发生火灾,半条南水街连同李锦记蚝油庄化为灰烬。李锦裳只好携妻带子到澳门谋生,仍以经营“李锦记”蚝油为业,兼营小杂货。1922年12月,李锦裳在澳门逝世,终年60岁。其子李兆南、李兆登继承父业,不断开辟货源,改进制作技术,发展“李锦记蚝油”的经营。 然而,商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发展过程中,“李锦记” 也遭遇了诸多挑战和危机。例如,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假冒伪劣的 “李锦记” 蚝油,严重损害了品牌的声誉和消费者的利益。面对这一情况,李锦裳果断采取措施,一方面加强产品的防伪标识,提高产品的辨识度;另一方面,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品牌的合法权益。 李锦裳 幼丧父,与母蔡民靠农耕为生。孤儿寡母受尽村中豪强 欺凌,不得已从新会七堡迁至南水墟定居。初靠开设小食店谋生。母亲逝世后,李锦裳听从村人劝告,白天向蚝民收蚝,晚上熬制蚝油出售。南水历来以产蚝出名。蚝油是调味佳品。是南水有好几户人家靠熬制蚝油出售为生。李锦裳的蚝油煎熬火候得当,浓度适中,加之他为人热情豪爽,人缘极好,故前来购买者除附近百姓外,江门、石岐、广州、澳门亦不少客商光顾。 1888年,李锦裳请人在店铺上书写"李锦记"招牌。自此,"李锦记"蚝油闻名遐迩,人们也渐渐叫李锦裳为"李锦记"。不料,1902年南水墟发生火灾,半条南水街连同李锦记蚝油庄化为灰烬。李锦裳只好携妻带子到澳门谋生,仍以经营"李锦记"蚝油为业,兼营小杂货。 1922年12月,李锦裳在澳门逝世,终年60岁。其子李兆南、李兆登继承父业,不断开辟货源,改进制作技术,发展"李锦记蚝油"的经营。 在李锦裳的精心经营下,“李锦记” 逐渐发展成为一家颇具规模的酱料企业。除了蚝油之外,他还陆续推出了虾酱、海鲜酱等多种酱料产品,丰富了产品线,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到了 20 世纪初,“李锦记” 已经成为了广东地区家喻户晓的酱料品牌,在海外华人市场也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李锦裳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还是一位心怀家乡、热心公益的慈善家。他深知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家乡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始终心系家乡的发展。他出资在家乡修建道路、桥梁,改善交通条件;兴办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在灾荒之年,他还积极组织赈灾活动,为受灾群众送去粮食和生活物资,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他的善举赢得了家乡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成为了当地的楷模。 1922 年,李锦裳因病与世长辞,享年 60 岁。他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也是奋斗不息、勇于创新的一生。他所创立的 “李锦记” 品牌,在他的后人手中继续发扬光大,历经百余年的风雨洗礼,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酱料王国,产品畅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李锦裳用他的智慧和汗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商业财富和精神遗产,他的创业故事也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