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应榆

原韶关北区善后委员

王应榆

王应榆[公元1891年-1982年] 广东省东莞市人物
王应榆,字燧材,号芬庭,生于1892年,南栅人,幼年在家父执教之塾馆就读,长大成年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得同乡王庄持介绍考入广东陆军小学,毕业后,又先后考入南京陆军中学和保定军官学校。 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历任云南讲武堂教官,梧州警备司令、安徽省保安司令,新彊省最高军政长官,北伐军第七军参谋长,第三路军参谋长,甘肃省民政厅长,广东省民政厅长,治黄(黄河)委员会副委员长,蒙藏委员会委员(国府特派员),韶关北区善后委员等职务,在任期间建树良多。
王应榆:多面人生的实干家
王应榆,生于 1891 年,卒于 1982 年,籍贯广东省东莞市。他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集军事家、水利专家、政治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一生辗转于不同领域,凭借着坚毅果敢的性格、卓越的才能,在各个岗位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国家和家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应榆出生在东莞一个普通家庭,自幼便展现出聪慧好学、志向远大的特质。彼时的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列强环伺,民族危机深重。少年王应榆深受时代氛围影响,心中早早立下救国图强的宏愿。在当地私塾接受启蒙教育时,他就表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不仅熟读四书五经,对各类经世致用之学也展现出浓厚兴趣。随着年龄增长,王应榆意识到,要改变国家积弱的现状,需掌握先进知识与技能,于是他毅然踏上外出求学之路。
1908 年,王应榆考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自此开启军事生涯。在陆军小学,他刻苦学习军事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各项军事训练。凭借优异成绩与突出表现,毕业后顺利升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在南京求学期间,王应榆不仅进一步夯实军事基础,还广泛接触进步思想,积极投身革命活动。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王应榆满怀热血,投身到这场推翻封建帝制的伟大革命中。他跟随革命军南征北战,在战斗中,充分展现出勇敢无畏的精神与出色军事指挥才能,逐渐在军队中崭露头角。
民国初期,局势依旧动荡不安,军阀割据混战。王应榆先后在粤军等多支部队任职,历经多次战役。他在军事指挥上善于分析战局,灵活运用战术,带领部队多次取得胜利,职位也逐步晋升。1922 年,陈炯明叛变,王应榆坚定站在孙中山先生一边,参与平定叛乱战斗,为保卫广州革命政权立下战功。在多年军事生涯中,王应榆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对军事战略、战术有深入研究与独到见解,在粤军乃至全国军事领域都颇具声誉。
然而,王应榆并未将人生局限于军事。1928 年,国内局势渐趋稳定,他敏锐意识到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尤其是水利事业对农业发展、民生改善的关键作用。于是,毅然放弃军中高位,转而投身水利领域。他前往德国留学,学习先进水利工程技术与管理理念。在德国期间,王应榆如饥似渴地汲取专业知识,深入研究各类水利工程案例,参与实地考察与项目实践。凭借扎实学术基础与刻苦钻研精神,他以优异成绩获得水利工程学位,掌握当时世界前沿水利技术与管理方法。
1931 年,王应榆学成归国,随即投身家乡水利建设。他担任广东治河委员会委员兼总工程师,主导多项重要水利工程规划与建设。其中,整治珠江三角洲水利工程堪称其代表作。当时,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患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与百姓生活。王应榆带领团队深入实地勘察,详细了解地形地貌、水文特征,制定出科学合理整治方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他亲临一线指挥,克服资金短缺、技术难题等重重困难。经过多年努力,珠江三角洲水利工程完工,有效改善当地防洪、灌溉条件,促进农业丰收,惠及数百万百姓,极大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除水利工程建设,王应榆还积极推动水利教育发展。他在中山大学等高校兼任教授,将自己所学知识与实践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学生。在课堂上,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出一批批优秀水利专业人才,为中国水利事业发展储备新生力量。抗日战争时期,王应榆虽已离开军队多年,但心系国家安危。他利用自己在水利领域影响力,组织力量参与军事防御工程建设,如修建防洪堤坝、挖掘战壕等,为抵御日军侵略提供支持。同时,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为鼓舞民众抗日斗志贡献力量。
抗战胜利后,王应榆在政治领域也有所作为。他先后担任东莞县长等职务,致力于家乡建设与发展。在任期间,他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复苏,改善民生,整顿社会秩序。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新建多所学校,为家乡培养人才。关心农民疾苦,推行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他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新中国成立后,王应榆继续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他担任广东省水利厅顾问等职务,为广东水利事业发展出谋划策。虽年事已高,但仍时常深入水利工程现场指导工作,为新工程规划、旧设施改造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下一代成长,将自己一生所学与经验分享给年轻一代。
1982 年,王应榆走完波澜壮阔的一生,享年 91 岁。他的一生,是为国家、为民族不懈奋斗的一生。从投身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到驰骋沙场保卫国家,再到为水利事业鞠躬尽瘁,最后在政治领域为家乡建设发光发热,王应榆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做出突出贡献。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后人,成为家乡东莞的骄傲,其精神也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为后世子孙树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拼搏。
上一篇:张荫麟下一篇:林直勉
中国第二大姓氏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国务院原副总理
湖北省委书记
纵横家
西汉改革家、政治家、新朝皇帝
香港声名赫赫的导演、编剧、制片人
落马官员
浙江省委原书记
开国上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四川省委书记
苏联第四任最高领导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
金融界的杰出人物
民国泳坛的璀璨之星
革命事业的无畏先驱
原韶关北区善后委员
开国少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东光县人物
原阳江县县长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新桂系”领袖
革命烈士
原韶关北区善后委员
抗日英烈
民国时期女权运动倡导者
杰出女性
首饰工匠
原广东省政府保安司令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