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蔺相如

智勇双全的赵国肱骨之臣
蔺相如
蔺相如:智勇双全的赵国肱骨之臣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上卿,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个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
蔺相如,这位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以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智慧,在风云变幻的乱世中,屡次捍卫赵国尊严,化解重重危机,成为赵国不可或缺的肱骨之臣。他的事迹,千古流传,为人所敬仰。
出身寒微,崭露头角
蔺相如出生于约公元前 329 年,籍贯为今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孟门镇。他出身平凡,早年并未有太多展现才华的机会,只能投身于赵惠文王的亲信宦官缪贤门下,成为其府上的一名舍人。尽管身处低位,蔺相如却始终关注着天下局势,刻苦钻研纵横捭阖之术,默默积累学识与智慧,等待着一展身手的时机。
完璧归赵,初露锋芒
赵惠文王十五年(公元前 282 年),秦昭王听闻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国宝和氏璧,垂涎三尺。秦王先是派军进攻赵国,夺下两座城池,给赵国一个下马威,随后派遣使者到赵国,表示愿用秦国的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赵国的和氏璧。这一消息让赵国朝堂陷入两难境地,若答应交换,恐秦国并无诚意,白白损失和氏璧;若拒绝,又怕秦国以此为借口,再度兴兵进犯。赵惠文王召集大臣商议出使秦国人选,君臣商议多日却毫无头绪。
关键时刻,缪贤向赵惠文王举荐了蔺相如,称其 “其人勇士,有智谋” 。蔺相如临危受命,肩负起护送和氏璧出使秦国的重任。抵达秦国后,秦昭王并未以应有的外交礼仪在朝堂正殿接见蔺相如,而是选择在便殿章台宫。当蔺相如献上和氏璧后,秦昭王随意地将其传给众姬妾和左右侍从们欣赏,丝毫没有提及割让城池之事。蔺相如敏锐地察觉到秦昭王并无诚意,他心生一计,上前说道:“这和氏璧虽珍贵,却有一处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昭王信以为真,将和氏璧交还给蔺相如。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迅速后退几步,背靠柱子,怒发冲冠,大声斥责秦昭王:“赵王诚心诚意派我送和氏璧前来,大王却如此傲慢无礼。如今我看大王并无用城池交换和氏璧的打算,我宁可将脑袋与和氏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也绝不让秦国得逞!” 说罢,蔺相如便做出要撞壁的架势。秦昭王见状,生怕和氏璧受损,连忙好言安抚,并命人取来地图,假意要划出十五座城池给赵国。蔺相如心中清楚,秦昭王不过是在演戏,他镇定地说:“赵王送和氏璧前,斋戒五日,以示诚意。大王若真有诚意,也应斋戒五日,我再将和氏璧奉上。” 秦昭王无奈,只得答应。
蔺相如回到住处后,料定秦昭王不会遵守约定,便让随从换上老百姓的衣服,怀揣和氏璧,从小路偷偷返回赵国。五日后,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隆重仪式准备接受和氏璧。蔺相如却坦然告知秦昭王:“和氏璧已被我送回赵国。秦国强大,赵国弱小,若大王真心用十五座城池来换,派一名使者到赵国,赵国怎敢不把和氏璧送来?我知道欺骗大王是死罪,甘愿受罚。” 秦昭王虽恼怒万分,但事已至此,杀了蔺相如也无济于事,反而会落下不讲诚信的恶名,最终只得放蔺相如返回赵国。蔺相如凭借着过人的胆识与智慧,成功完成 “完璧归赵” 的壮举,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回国后被赵惠文王封为上大夫。
渑池会盟,再立奇功
秦昭王对 “完璧归赵” 之事耿耿于怀,此后连年出兵攻打赵国,但赵国凭借大将廉颇的英勇善战,秦国并未在战争中占到太多便宜。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 279 年),秦昭王提出秦赵两国国王在西河外的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境内)见面和谈。赵王惧怕秦国,本不想前往,但蔺相如和廉颇力劝赵王赴会,认为若不应约,会让秦国轻视赵国。赵王无奈,只得带着蔺相如前往渑池,廉颇则率领军队驻扎在赵国边境,以防不测。
宴席之上,秦昭王心怀不轨,强迫赵惠文王鼓瑟助兴,并让秦国史官记入秦史,以此羞辱赵国。蔺相如见状,以命相搏,毫不畏惧地走上前,请求秦昭王击缶。秦昭王拒绝,蔺相如义正言辞地说:“大王若不答应,五步之内,我脖颈里的血将溅在大王身上!” 秦昭王身边的侍卫欲上前阻拦,蔺相如怒目而视,大声呵斥,侍卫们竟不敢轻举妄动。秦昭王无奈,只得勉强击了一下缶。蔺相如立刻让赵国史官记录下来:“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一计不成,又提议赵国割让 15 座城池给秦王祝寿,蔺相如毫不示弱,当即提议秦国把都城咸阳献给赵王做寿礼。在蔺相如的据理力争下,秦昭王始终未能占到便宜。
渑池会盟期间,赵国大将廉颇率领的军队时刻严阵以待,让秦国有所忌惮。最终,渑池会盟和平结束,赵国没有遭受任何损失。蔺相如在会盟中再次凭借无畏的勇气和出色的外交才能,维护了赵国的名誉和利益,回国后被赵王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
将相和鸣,同心辅国
蔺相如位极人臣,引起了赵国名将廉颇的不满。廉颇自恃战功赫赫,认为蔺相如不过是靠口舌之利,便扬言:“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闻后,并不与之计较,常常称病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骑马走来,便急忙吩咐车夫调转车头回避。蔺相如的门客们对此十分不解,纷纷表示要离开他。蔺相如问他们:“你们觉得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门客们回答:“自然是秦王厉害。” 蔺相如接着说:“以秦王的威势,我都敢在朝堂上呵斥他,难道会怕廉将军吗?我只是觉得,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进攻赵国,正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如今我们若相互争斗,就如同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这只会让秦国有机可乘。我之所以处处忍让,是把国家的安危放在首位啊!”
这些话传到廉颇耳中,他深感惭愧。廉颇意识到自己的狭隘,为了国家大局,他毅然脱下战袍,背负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蔺相如见到廉颇如此真诚,连忙热情迎接。从此,廉颇和蔺相如摒弃前嫌,成为生死与共的挚友,他们同心协力辅佐赵王治理国家。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下,赵国国内团结一心,此后二十年间,秦国未敢轻易攻打赵国。
临终进言,无奈落幕
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 259 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决,此时赵惠文王已死,太子赵丹继位,即赵孝成王。秦国使用反间计,散布谣言称秦军最怕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且有降秦之心。赵孝成王中计,打算用赵括取代老将廉颇。重病中的蔺相如听闻此事,不顾身体虚弱,苦苦劝谏赵孝成王,指出赵括只会背诵兵法书,不懂得灵活应变,徒有虚名,不能担任统帅。然而,赵孝成王并未采纳蔺相如的建议。最终,长平之战赵军惨败,赵括阵亡,数十万赵国降兵被秦将白起下令活埋,赵国四十五万将士丧生,仅二百四十名年纪尚小的兵卒被放回赵国。赵国经此一役,元气大伤,幸得五国出兵相救,才避免亡国。同年,蔺相如也在遗憾与无奈中去世,享年约七十一岁,去世后埋葬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原南城乡羌村。
蔺相如一生,虽留存资料有限,却凭借 “完璧归赵”“渑池会盟”“将相和” 等事迹,在战国乱世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临危不惧、智勇双全,始终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安危之上,其高尚品格与卓越才能,备受后世赞誉。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蔺相如的故事,至今仍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勇敢无畏,顾全大局,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奋勇拼搏。
上一篇:武则天
战国时期秦国将领、军事家
齐国发展的稳健推动者、承前启后的守成之君
魏国第二位国君
赵国君主
战国时期军事奇才,兵家圣手
姜齐末代君主
志大才疏的扩张主义者
周朝开国元勋、齐国缔造者、兵家鼻祖
春秋小霸缔造者、诸侯会盟的主导者
齐国的复国之君、艰难时局下的守成者
拨乱反正,开启燕国振兴之路的关键君主
战国初期魏国名将
智勇双全的赵国肱骨之臣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