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蔚侠[公元1904年-1935年,革命烈士] 江苏徐州邳州人物 中共中央红军独立师政委 戴蔚侠,1904年生于江苏省邳县红旗乡戴圩村。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望的私塾先生。戴蔚侠5岁时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读书,后进入戴圩国民初级小学。他自幼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良好熏陶,小小年纪就胸怀大志,渴望着救国救民。14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与毕业证书一同拿给妈妈的还有一帧条幅,是他用颜体正楷抄写的岳飞的《满江红》。这一年他只身奔赴徐州考取了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为宣传爱国反对列强,他与同学们一起组织读书会,成立赤潮社,创办《赤潮旬刊》。两年后,他回到家乡在邳县第一小学任教。1926年,戴蔚侠担任戴圩乡政局局长。他办事公平,关心和体恤贫苦农民,对为富不仁者严惩不贷。征收地亩捐时,他派给有钱的富户,对贫雇农则免摊。为建立乡自卫队,他强行征用外号“四阎王”戴树芹的手枪。他的本族老太爷戴时行是个烟贩,他打破宗族观念,严加惩处,罚银币800元,全部用来整修圩堤。戴蔚侠的这些业绩受到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 戴蔚侠,1904年生于江苏省邳县红旗乡戴圩村,是一位为中国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 戴蔚侠的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望的私塾先生,在父亲的影响下,他5岁时就开始读书,后进入戴圩国民初级小学。自幼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熏陶的他,小小年纪便胸怀大志,渴望能够救国救民。14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小学毕业,还曾用颜体正楷抄写岳飞的《满江红》送给妈妈,同年,他只身前往徐州,考取了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戴蔚侠积极投身其中,他与同学们一起组织读书会,成立赤潮社,并创办了《赤潮旬刊》,以此来宣传爱国思想,反对列强侵略。两年后,他回到家乡,在邳县第一小学任教。1926年,戴蔚侠担任戴圩乡政局局长,在任期间,他办事公平,关心体恤贫苦农民,对为富不仁者则严惩不贷。例如在征收地亩捐时,他将负担派给有钱的富户,而对贫雇农则予以免摊;为了建立乡自卫队,他强行征用了外号“四阎王”的戴树芹的手枪;他的本族老太爷戴时行是个烟贩,他也打破宗族观念,严加惩处,罚银币800元,全部用于整修圩堤。他的这些举措深受当地群众的称赞。 1928年冬,邳县的革命斗争陷入低潮,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派监察委员会段木桢来邳县“清剿”共产党,邳城中学校长、共产党员佟虚吾等进步教师六人被捕,原教育局长、地下共产党员解慕唐也被迫辞职。在这危难之际,戴蔚侠接任了县教育局长一职。他深知面临的危险,但仍毅然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展现了他为全中国全民族的彻底解放而献身的崇高理想。 同年年底,邳县的地下党组织计划在大年初一早上举行农民暴动,然而这一情报被国民党特务窃得,敌人密谋在除夕晚上封锁城门,进行大搜捕。戴蔚侠得知这一阴谋后,立即向中共邳县县委书记范玉贤作了汇报。范玉贤随即召开县委紧急会议,戴蔚侠列席会议,会上决定推迟暴动,暂且隐蔽,同时讨论通过了戴蔚侠的入党申请报告。几乎就在戴蔚侠入党的同一时刻,敌人包围了范玉贤家,与会同志翻过后墙才得以转移到安全地带。 1929年7月,因叛徒王子琴告密,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大逮捕,戴蔚侠等11名共产党人相继被捕,被关押在邳县监狱。特务焦广华、焦梦白对戴蔚侠进行严刑逼供,但他坚贞不屈,始终拒不向敌人吐露党的秘密。敌人到他家中搜查,他的妻子、共产党员刘素平早已将秘密文件交给保姆藏起来,使敌人一无所获。由于敌人逼不出口供、得不到实据,最终只好将戴蔚侠等人解送苏州中级法院,以“共党嫌疑”判处他七个月徒刑。 1930年春天,戴蔚侠出狱,此时他的身体十分虚弱,但他的革命意志却更加坚定。他抱着“革命不胜利,决不回家”的信念,毅然前往上海寻找党的组织。在上海,他历经波折终于找到了党组织,并按照组织安排,到码头开展工人运动,公开职业是搬运工人。后来,他又先后在沪东区委、红十四军驻沪办事处工作,之后经同乡、共产党员娄培儒推荐,他到中央做保卫工作,不久后又被调往江苏省委工作。 当时,红十四军失利,上海特委处于逆境,省委决定派戴蔚侠去南通,由于地下工作需要家属同行,他便写信回邳县,动员妻子刘素平来沪,随后夫妻二人到南通,以开夫妻小店为掩护,建立了中共地下党在南通的联络点。后来,因组织遭敌人破坏,戴蔚侠重返上海。 1931年冬,经潘汉年安排,戴蔚侠夫妇几经辗转,终于到达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当时,江西苏区一片欣欣向荣,红军刚刚取得第三次反“围剿”的辉煌胜利。戴蔚侠先被分配担任中央出版发行部主任,后又调到中央保卫局工作,他的妻子刘素平则进入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学习,之后被分配在中央局密电室工作,夫妇二人还共同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 1934年7、8月间,中央决定建立中央红军独立师,任命毛泽覃为师长,戴蔚侠为政委。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党中央命令项英、陈毅、邓小恢、张鼎丞等率领包括独立师在内的一部分红军,掩护中央红军突围,并留下坚持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战争。戴蔚侠指挥的部队转战于江西、福建、广东交界的深山老林,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此期间,刘素平将出生仅三天的女儿送给当地老百姓抚养,自己拖着产后极端虚弱的身体,跟随红军独立师一起行动。 1935年4月的一天黎明,戴蔚侠率领官兵向山下转移时,不幸遇到从左右两翼包抄过来的敌人。师党委当即决定由师长率领少量部队掩护,戴蔚侠率众突围。在敌人密集的弹雨中,戴蔚侠率领红军和游击队员一次次向山下冲锋,试图撕开敌人的包围圈。但由于敌众我寡,敌人又占据有利地形,突围部队伤亡惨重。即便如此,他们仍顽强抵抗,子弹打完了就与敌人肉搏。戴蔚侠端起刺刀,和警卫人员一起冲向敌人,他那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让敌人心惊胆战。就这样,分水坳突围战坚持了两天一夜,最终,戴蔚侠和师长及大部分红军指战员、游击队员们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年仅31岁。 戴蔚侠烈士的一生,是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激励着后人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