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朝宗[公元1923年-2014年] 云南文山麻栗坡人物 项朝宗,苗族,云南麻栗坡人。1923年11月生,1953年4月参加工作,1978年担任省政协副主席。 项朝宗是云南文山麻栗坡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苗族群众中有着较高威望和影响。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家族背景与早年经历 项朝宗于1923年11月出生,是云南麻栗坡猛硐乡野猪塘人,苗族。其家族为当地苗族大户,祖辈便有英勇事迹。清朝晚期,其祖辈项崇周就曾率领边疆群众抗击西方侵略者,保卫家乡,为家族树立了英勇抗争的榜样。受家族传统影响,项朝宗从小便有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保卫家乡的意识。 抗战时期表现 抗日战争时期,项朝宗积极投身抗日斗争,成为当地抗击日军的重要力量。他凭借家族在当地的影响力,组织起了一支武装力量,率领苗族群众抵御日军侵略,守护家乡领土和人民安全。尽管面临武器装备简陋、物资匮乏等诸多困难,项朝宗仍带领队伍利用当地地形,与日军展开了灵活多样的战斗,多次成功击退日军的进犯,有效保卫了家乡,成为深受当地群众爱戴的抗战英雄。因其在抗战中的突出表现和领导能力,项朝宗在苗族同胞中的威望日益提升,逐渐成为当地苗族的首领。 解放战争时期经历 靠拢革命与解放多地:1948年秋,桂滇边部队派梁展率领武工队进入南温河、猛硐一带,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统战政策。项朝宗受到感召,率部靠拢革命。同年11月,在武工队的支持下,项朝宗率部包围猛硐对汛,成功解放了猛硐,并被选举为农会会长。此后,他积极扩充民兵武装,民兵队伍发展到1000多人。11月中旬,项朝宗又率领武装及民兵攻打都竜,与都竜镇长周永德率领的乡丁在铜街交火,最终击败周永德,攻占都竜。11月19日,其部下熊自兴带领200多人攻打茅坪对汛,茅坪也获得解放。 背叛与围剿:然而,1949年2月,项朝宗背叛革命,他经常组织土匪武装在麻栗坡、马关两地袭扰人民武装,杀害边纵伤员、农会成员和民兵,给当地革命事业带来严重破坏。4月底,滇东南指挥部部署麻栗坡、西畴、马关3个县民兵力量,配合围剿项朝宗、侬廷章两股土匪武装。5月20日,在围剿行动中,民兵与项朝宗武装发生激烈战斗,由于民兵缺乏实战经验且武器落后,战斗一度陷入被动,最终民兵牺牲48人,此次战斗虽未彻底消灭项朝宗武装,但给予了其一定打击。 新中国成立后工作经历 学习与劳动锻炼:1951年至1953年,项朝宗在越南。1953年4月,他参加工作,随后进入云南民族学院政策研究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以便更好地适应新中国建设的需要。1954年至1955年,他在省民委生活基地劳动,通过劳动进一步了解基层情况,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 工作任职与贡献:1955年,项朝宗担任云南省民委招待所副所长,开始在民族工作领域为国家贡献力量。在此期间,他积极参与民族事务相关工作,致力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团结。尽管在“文革”期间,项朝宗受到迫害,被下放到云南省麻栗坡县,后又在文山县闲居,但他始终保持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信心。1978年,项朝宗迎来了人生的新转折,他开始担任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此后历任云南省第五、六、七届政协副主席,并于1985年1月调回省民委。同时,他还担任了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以及云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政协第一、二、三届常委等重要职务。在这些岗位上,项朝宗积极参政议政,为云南省的发展建言献策,尤其在民族政策落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充分利用自己在苗族群众中的威望和影响力,积极宣传国家政策,推动苗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为促进云南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晚年与逝世 2004年,项朝宗退休,但他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时常关注苗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为当地的发展继续出谋划策。2014年12月29日23时20分,项朝宗因病医治无效在昆明逝世,享年92岁。项朝宗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分别对其逝世表示悼念,并向其家属表示慰问。按照他生前意愿,丧事从简。 项朝宗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传奇色彩,他在抗战时期英勇杀敌,解放战争时期虽有过错误但最终也为国家建设贡献了力量,在民族工作岗位上更是兢兢业业,为云南省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奉献了多年心血,是一位值得铭记和研究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