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保邦[公元1906年-1972年] 云南红河屏边县人物 万保邦,字安稷,汉族,祖籍建水,后迁居马关县,又迁居屏边县白云乡。万保邦出身富豪家庭,自幼在蒙自读书,后入昆明联合中学。学习期间,广交朋友,结识杨杰等人。 万保邦(1906 - 1972年),字安稷,汉族,祖籍建水县,后迁居马关县,清咸丰年间其祖父又迁居屏边县白云乡。他是一位经历丰富、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都有着重要活动,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独特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早年求学与投身革命 万保邦出身富豪家庭,自幼在蒙自读书,后进入昆明联合中学。在校期间,他广交朋友,结识了杨杰等人士,受其影响,逐渐萌生了革命理想。1922年毕业时,经杨杰劝说,万保邦赴日本城成学校补习日语,在此期间,经杨杰介绍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同年,他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系统学习军事知识。1924年结业归国后,万保邦任云南讲武堂区队长,后前往广州政府务政。 1926年,经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六师师长杨杰举荐,万保邦到该军任炮兵团团长,随军参加北伐。他积极拥护孙中山倡导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主张,支持“国共合作,消灭封建军阀割据,走向统一”的策略,展现出进步的政治立场。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万保邦随军进驻湖南省醴陵时,从程潜公寓内获悉蒋介石杀害周保中等密令。他与杨杰一起劝说程潜,共同集资馈赠周保中,使其免遭毒手,体现了他对正义的坚持和对革命同志的保护。 民国时期的军事生涯 1931年,蒋介石排斥异己,第六军解体,万保邦到南京军政部任科长,后因不满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弃职经上海返回云南,任滇军第三纵队二旅四团团长。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经贵阳,云南省主席龙云令二旅堵截红军。万保邦遵循张冲“与红军相遇,各走各的,不能硬拼”的告诫,未与红军发生激烈冲突,其部队在嵩明与富民之间的鸡街以及兴仁县沙寨等地与红军有过接触,但损失较小,后转防昭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万保邦任滇军六十军一八四师五四三旅旅长,随军奔赴抗日前线。1938年4月22日,他率部到达台儿庄,参加鲁南台儿庄战役。在禹王山战斗中,万保邦率部坚守阵地,多次打退日军进攻。29日拂晓,日军发起攻击,他沉着应战,毙日军200余人;5月3日,日军再次猛攻,又被其击退。当晚,日军从禹王山东北陡坡发动攻击,冲入阵地,万保邦与团长杨洪元亲率预备队与日军拼杀,毙日军300余人,守住了阵地。禹王山战斗坚持19昼夜,万保邦部为抗击日军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诗篇。 此后,万保邦部编为第一集团军,他任一八四师师长兼五四四旅旅长,参加了长沙大会战。1942年末,日军入侵越南,龙云为加强云南边防,从江西调六十军回云南,任命万保邦为六十军副军长兼一八四师师长,驻防蒙自、屏边,镇守滇南。在此期间,他兼办地方实业,建造公寓,购置田园,开办“安利糖厂”、开远“万国旅社”等,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万保邦奉令率部入越南受降。9月12日,他从金平、屏边分路向受降点出发,28日在越南顺化地区接收日军战俘8000名及各种枪弹、物资,并将其中一部分枪弹移交越盟胡志明部队,受到越南人民的欢迎。10月,蒋介石改组云南,卢汉任云南省主席,因卢未采纳万保邦的建议提升曾泽生为六十军军长并将其调往东北,万保邦弃职还乡。后来,蒋介石调他到西北陶峙岳兵团任副司令官,他借口家中有老母未去,而是回家后重操旧业,在蒙自、开远等地兴办酒厂、烟厂等实业。 组织反蒋武装斗争 1947年,万保邦母亲去世,他治丧后,借参加国民党竞选国大代表之机,在蒙自邀约文山、马关、屏边等地亲朋好友酝酿反蒋起义。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主席李济深派杨杰到昆明主持民革云南省工作。杨杰与万保邦会晤,要他组建滇黔人民自卫军反蒋。5月,李济深又指派吴信达专程来云南与万保邦联系,并发给他“滇黔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委任状。 万保邦受委任后,通过其长子万巨麟在蒙自、屏边等地秘密串联发动。1949年2月初,他在蒙自芷村庄寨聚集武装4000余人,宣布成立滇黔人民自卫军,万保邦任司令员。5月14日,他在芷村召开支队以上负责人会议,决定28日分三路攻打蒙自县城。然而,行动计划被芷村镇长刘东福密报蒙自县长,国民党方面调兵加强防守。28日“民卫军”发起攻击,因五支队未破坏大庄交通线,国民党二十六军九十三师一个营身着便衣直插县城,“民卫军”一纵队腹背受敌,攻城失利,后转移至阿母黑等地。 云南绥靖公署悬赏大洋一万元捉拿万保邦,二十六军九十三师派出4个团兵力“追剿”,省参议会还组织“安抚团”诱降。“民卫军”在白竹箐活动时,遭九十三师二七七团伏击,副司令员杨德元阵亡,余部隐蔽,后又遭国民党军逐村“清剿”,部分支队叛变,万保邦的亲属万麟城、万知麟等先后被俘,他与外甥逃至蒙自与文山交界的苗族村隐藏。 新中国成立后的贡献 1949年10月,民革中央派张克向万保邦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各民主党派的敌后武装接受解放军和中共游击队整编的指示。万保邦派支队长万炳麟与文山地委书记陈希古联系。1950年2月,他到昆明会见陈赓、周保中两将军。4月,“民卫军”接受整编,万保邦任云南省军事委员会委员,后任国务院参事室参事。 1956年,万保邦当选为民革中央委员。同年,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他与廖华等18位国务院参事联名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工作,直言中共的统战工作有偏差,即著名的“十八参事上书”。在北京期间,他积极参加民革和国务院参事室组织的工作,还撰写文史资料,常与张克明、卢汉等人士互相交流。 1972年,万保邦在北京病逝。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多个重要历史时期,从一名国民党军官转变为积极响应革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人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其事迹被收录进《红河历史百名人物》一书中,他的精神也激励着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