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1942年5月出生,云南祥云人,196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1月入伍,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函授毕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 早期军旅生涯 1959年12月,朱启参军入伍,成为了14军42师126团一名普通的战士。在部队中,他刻苦训练,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军事素质和政治觉悟。1960年至1962年,朱启参加了西藏平叛,在平叛战斗中,他表现英勇,不畏艰难险阻,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维护西藏地区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从西藏平叛归来后,朱启在部队中担任过多种职务,包括连文书、班长、营部书记、排长等。1965年6月至1971年6月,他担任陆军团司令部作训股参谋,在此期间,他深入学习军事理论和作战指挥知识,为日后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1年6月至1979年10月,朱启先后担任陆军师司令部作训科副科长、科长,在作训科的工作中,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组织部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及相关战斗 1979年,朱启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在战斗中,他凭借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出色的指挥能力,带领部队与越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为保卫国家边境安全立下了战功。随后,在收复扣林山、老山的作战中,朱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收复扣林山作战时,朱启是14军42师126团团长。在临战准备和作战的第1阶段,朱启是42师副参谋长,负责司令部工作并参与指挥作战。第1阶段战斗结束后,原126团团长因病不能再继续指挥作战,朱启代理团长接替指挥,他带领部队成功完成了收复扣林山的任务。 2年后,到1984年4月收复老山时,朱启已经是14军40师副师长,他配合师长刘昌友指挥了老山战役,在战役中,他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巧妙地组织部队进行进攻和防御,成功击退了越军的多次反扑,最终收复了老山。战后,朱启升任40师师长,他继续加强部队的建设和训练,提高部队的实战能力,为应对可能的边境冲突做好充分准备。 后期军事生涯 1985年,朱启出任14集团军参谋长,他在参谋长的岗位上,积极协助集团军首长制定作战计划和训练方案,参与组织了多次军事演习和训练活动,提高了集团军的整体作战能力。1988年,朱启被任命为14集团军副军长,同时被授予大校军衔,在副军长的职位上,他分管部队的军事训练和行政管理工作,为集团军的全面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0年6月,朱启出任贵州省军区司令员,跻身正军级,同年,他被晋升为少将军衔。在贵州省军区任职期间,他积极加强省军区的部队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组织开展了民兵训练、国防教育等工作,提高了贵州省的国防动员能力和后备力量素质。1994年,朱启回到老部队,出任14集团军军长,他带领部队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和训练创新,提高了部队的信息化作战能力和应对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1996年1月,朱启出任成都军区参谋长,跻身副大军区级,1997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在成都军区参谋长的岗位上,他参与指挥了多次军区范围内的军事行动和演习,为维护西南地区的安全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1998年4月,朱启跨军区平调至北京军区出任参谋长,他在北京军区参谋长的职位上,积极适应新环境,熟悉新任务,为北京军区的军事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 2002年1月,朱启出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成为北京军区的最高指挥官。在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期间,他肩负着保卫首都安全和维护华北地区稳定的重要使命。他积极推动北京军区的军事现代化建设,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004年6月,朱启晋升为上将军衔。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北京军区全体官兵,圆满完成了各项军事任务,为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退休后的生活 2007年,朱启从北京军区司令员的岗位上退休。退休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云南祥云县,关注家乡的发展,为当地的建设和人民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参观了当地的水源工程建设,为祥云县的发展感到骄傲,并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回馈社会,帮助改善人民的生活,保护生态环境。 朱启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共和国上将,他的军旅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在指挥岗位上运筹帷幄,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一生,是为国防事业和国家建设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激励着无数后来人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事业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