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何华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华武

何华武[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像 四川省资阳市人物
何华武,男,汉族,中共党员,1955年8月23日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市,铁道工程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何华武:为中国铁路提速的资阳骄子
何华武,1955 年 8 月 23 日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市。资阳,这片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孕育出了众多杰出人才,何华武便是其中一位闪耀在铁道工程领域的巨星。他的一生,与中国铁路事业紧密相连,为推动中国铁路从落后走向世界前列,奉献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一、求学之路,梦想启航
1973 年,何华武凭借着自身的努力,成功考入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对于出身资阳的他来说,这是人生的一大重要转折。然而,在前往峨眉校区报到时,那趟缓慢、拥挤且条件艰苦的火车旅程,却深深刺痛了他。6 个小时的车程,车厢内没有座位、没有厕所,仅有几个小窗口透气,闷热憋闷的环境让他苦不堪言。这段经历,在何华武心中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 —— 一定要让中国的火车快起来,让乘客享受舒适的旅途。
在西南交通大学的学习时光里,何华武如饥似渴地汲取专业知识。他每天早早来到教室,坐在前排认真听讲,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课后,他又一头扎进图书馆,查阅各种专业书籍和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遇到不懂的问题,他总是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深入探讨。凭借着这份勤奋与执着,1977 年,何华武以优异的成绩本科毕业。但他深知,要实现让火车提速的梦想,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远远不够,于是,他决定继续深造。
1979 年,何华武顺利考入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攻读铁道运输管理工程硕士学位。在研究院的日子里,他接触到了更前沿的学术理论和科研项目,这让他对铁路工程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参与了多个科研课题,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经过三年的努力钻研,1982 年,何华武获得硕士学位,正式开启了他在铁路工程领域的辉煌职业生涯。
二、投身铁路,崭露头角
1982 年,何华武进入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从基层的技术员做起。在工作中,他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对待每一个项目。无论是实地勘察,还是图纸设计,他都一丝不苟。他经常深入施工现场,与工人师傅们交流,了解工程实际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他很快就成长为一名工程师,并开始承担一些重要项目的设计工作。
1991 年,何华武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调入铁道部建设司,担任项目专业设计主审。在这个岗位上,他负责对众多铁路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查把关。他以严谨的专业眼光,对每一个方案都进行细致的分析,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了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这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和技术决策经验,逐渐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1994 年,何华武调入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先后担任副处长、主任助理、副主任等职务。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工作的这些年,他参与了几十项铁路枢纽、铁路干线的勘察设计、咨询评估工作。他深入研究国内外先进的铁路设计理念和技术,结合中国国情,为众多项目提供了技术决策支持。他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为提高我国铁路工程建设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勇挑重担,助力铁路提速
进入 21 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铁路运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何华武敏锐地意识到,提升铁路速度是解决运输瓶颈的关键。2004 年,他担任铁道部技术委员会主任,全面负责铁路技术研发和推广工作。此时,他迎来了职业生涯中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 主持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工程。
为了实现既有线 200km/h 等级提速,何华武带领团队展开了艰苦的技术攻关。他们对铁路线路、桥梁、隧道、信号、供电等各个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和优化。在研究过程中,何华武常常工作到深夜,反复查阅资料,分析数据,与团队成员探讨方案。他们先后攻克了高速道岔、无缝线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例如,在高速道岔的研发上,何华武团队通过大量的试验和模拟分析,优化了道岔的结构设计,采用了高强度、高耐磨性的材料,提高了道岔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使其能够适应高速列车频繁变速、转向的要求。
经过多年的努力,2007 年,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成功实施。中国铁路既有线 200km/h 等级提速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幅提高了铁路运输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何华武也因在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工程中的卓越贡献,成为行业内备受赞誉的技术领军人物。
四、开拓创新,引领高铁时代
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成功,让何华武更加坚定了推动中国铁路向更高速度、更高水平发展的决心。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发展高速铁路成为必然趋势。何华武作为中国高铁技术主创人和主要实施推广人之一,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铁路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的建设中。
在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何华武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首先是无砟轨道技术,针对京津沿线软土、松软土地基等复杂地质条件,何华武带领团队深入研究,通过采用桥梁替代传统路基的技术方案,综合实施强夯地基、可调轨道、控制地下水开采等有效措施,成功解决了无砟轨道在软土地基上的沉降控制问题,实现了无砟轨道贯通。同时,他们采用高强度混凝土道床和高精度的轨道板,保证了轨道的几何形位长期稳定,能够承受高速列车的巨大荷载。
在高速列车技术方面,何华武积极推动 “和谐号” 动车组的研制创新。面对国外技术垄断的困境,他组织国内科研力量,开展联合攻关。从列车的设计理念、动力系统、制动系统到智能化控制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在研发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技术瓶颈,如列车的轻量化设计、高速运行下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优化等问题。何华武带领团队日夜奋战,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最终成功攻克了这些难题,使 “和谐号” 动车组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随后,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高铁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何华武又积极参与到 “复兴号” 的研发工作中。他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路和技术方案,推动 “复兴号” 在智能化、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今,“复兴号” 已经成为我国高铁的一张亮丽名片,代表着国际领先的 “中国技术”“中国标准”。
此外,何华武还非常注重铁路客站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融合。他策划了铁路客站与其他交通方式间的 “零距离” 换乘方式,形成以站为中心的立体化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客站新模式。通过优化客运站的布局和设施设计,以及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大幅提升了客运站综合交通协同集疏能力。利用智能调度系统对各种交通方式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根据客流情况及时调整运力,提高了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在编组站关键技术方面,何华武团队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如自动化驼峰、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CIPS)等,实现了列车解体和编组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大大提高了编组站的作业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为铁路货物运输的高效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何华武主持并参加了中国高铁、铁路干线及复杂枢纽的勘察设计、系统集成、综合试验和运营验证的全过程。在他的努力下,我国成功构建了完整、成套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和技术标准,为我国高铁的大规模建设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荣誉等身,砥砺前行
何华武在铁路工程领域的卓越贡献,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荣获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大奖,其中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3 项、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2 项。此外,他还获得了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詹天佑铁道科技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章等荣誉。这些奖项和荣誉,是对他多年来辛勤付出和杰出成就的高度肯定。
除了在科研和工程实践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外,何华武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工作。他担任过多个学术组织的重要职务,如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通过组织和参与学术会议,促进了国内外铁路工程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他还长期担任博士生导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铁路工程专业人才,为我国铁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他经常教导学生,要热爱铁路事业,要有创新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实现我国从铁路大国向铁路强国的转变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虽然何华武已经从一些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但他依然心系铁路事业的发展。他经常深入铁路建设一线,为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和建议。他积极参与国家铁路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为我国铁路事业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铁路工程专家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何华武,这位从资阳走出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其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中国人投身科技创新,为实现交通强国的梦想而努力奋斗。他是资阳的骄傲,更是中国铁路人的杰出代表。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17 17:31
上一篇:唐明述下一篇:付小兵
香港声名赫赫的导演、编剧、制片人
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
(1955 年 - 2018 年)
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广州教育界的耕耘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内地作家
中国作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赌王何鸿燊儿子
明朝官员
连平人物
赌王何鸿燊女儿
中国国家跳水队队员
澳门赌王、慈善家
原吉林省委书记
原福州军区顾问,解放军少将
赌王何鸿燊女儿
中国工程院院士
澳门赌王何鸿燊长女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