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琚:艺海逐光的多面才俊
陈荣琚,号阿左,这位从广东河源市龙川县走出的艺术大家,以其在书画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对教育事业的倾心付出,成为备受瞩目的人物。1938 年出生的他,在时代的浪潮中,凭借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走出了一条独特而辉煌的道路,成为家乡的骄傲,在艺术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是造诣深厚的书画家,是桃李满园的教育者,更是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推动者。
1938 年 8 月,陈荣琚出生于广东龙川。一个多月后,父亲经营的烟摊被日本飞机炸毁,无奈之下,一家人被迫从广东龙川回到祖籍福建省永定区高陂镇睦邻村大甲堂大夫第。1941 年,全家搬入修整好的高陂镇上洋村友于楼居住,1949 年底,陈荣琚又随父母离开高陂,再次回到广东龙川。命运似乎并未对这个家庭格外眷顾,回到龙川后,在之后的短短五年内,其父母相继离世,自此,年少的陈荣琚开始独自一人面对生活,过上了自理、自立、自强的日子,生活充满了艰辛。然而,这些磨难并未击垮他,反而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为他日后在艺术道路上的拼搏奠定了精神基础。
自幼,陈荣琚便展现出对书画艺术的浓厚兴趣。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对书画的热爱从未消减,常常在简陋的环境中,凭借着有限的资源,开始了对艺术的探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艺术天赋逐渐显露,对书画的追求愈发坚定。1960 年,凭借自身的努力和优异的成绩,陈荣琚成功考入北京中央戏剧学院美术系,学习舞台美术设计。这是他艺术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踏入高等学府,意味着他将接受更系统、更专业的艺术教育,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师生和先进的艺术理念。然而,一年零十个月后,为了减轻经济负担,他考至学杂费全免且设有助学金的中国戏曲学院。在戏曲学院,陈荣琚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系统学习美术相关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1964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正式开启了他在艺术教育领域的征程。
留校任教期间,陈荣琚并未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储备,他深知艺术的发展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1965 年,他积极争取到入上海戏剧学院全国绘景进修班进修的机会。在进修过程中,他全身心投入到绘景艺术的学习中,向业内顶尖的专家和学者请教,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艺,掌握了先进的绘景技巧和理念。这段进修经历,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艺术视野,为他日后在美术设计领域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6 年,陈荣琚迎来了事业上的又一次转变,他调任中国京剧院美术设计组组长。在中国京剧院,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将所学的舞台美术设计知识与京剧艺术相结合,为京剧舞台的视觉呈现带来了新的创意和活力。他深入研究京剧的艺术特点和表演风格,从舞台布景、道具设计到人物造型,每一个环节都精心雕琢,力求通过美术设计更好地烘托京剧表演的氛围,展现京剧艺术的魅力。在这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美术设计领域崭露头角。
1970 年,陈荣琚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任教,开始讲授绘画与书法课。在北影的教学岗位上,他找到了自己的又一片天地。他凭借着深厚的专业功底、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深得学生的欢迎与喜爱。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力,不仅传授绘画和书法的技巧,更引导学生去理解艺术的内涵和精神。在课堂上,他耐心地为学生们答疑解惑,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课外,他常常带领学生到野外写生,让学生们在大自然中感受美、捕捉美,激发创作灵感。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从北京电影学院走向社会,在艺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专注于教育事业的同时,陈荣琚从未停止对书法艺术的钻研。1974 年,对他而言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他有幸拜著名书法家启功为师,开启了书法艺术学习的新篇章。启功先生作为书法界的泰斗,将长期书画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和方法,系统、全面地传授给陈荣琚。在启功先生的悉心指导下,陈荣琚如获至宝,他勤奋努力,开始临摹历代名碑名帖,对行书、草书更是用力最勤。他深入研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行书风格,学习智永与孙过庭的草书笔法,博采众长,并逐渐将所学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书法作品苍劲厚重,独具韵味,在书法界逐渐崭露头角。
陈荣琚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在艺术交流的舞台上大放异彩。1983 年,他参加了 “中日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邀请展览”“全国第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等。这些展览为他提供了与国内外优秀书法家交流切磋的机会,他的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还凭借自己在书法领域的深厚造诣,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电视栏目《书法讲座》主讲颜体、柳体楷书。在节目中,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书法技巧和文化内涵,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广大观众普及书法知识,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此外,他还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了多篇书法评论及创作文章,分享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感悟,为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凭借在书法和绘画领域的杰出成就,陈荣琚受到了众多高校和机构的邀请。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启功先生的推荐下,他应聘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共中央老干部原中顾委文津俱乐部、中央统战部等部委,讲授书法和绘画课程。1987 年,他还应邀在国家教委主办的 “全国书法教师讲习班” 上主讲行草书法。他的讲学足迹遍布各地,将自己的艺术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的人,为培养书法和绘画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教学和创作之余,陈荣琚积极投身于艺术研究和著述工作。他独立完成了《书法教程》一书,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书法的基本理论、技巧和创作方法,为书法学习者提供了一本实用的教材。此外,他还参与了以启功为主编的大中小学书法教材《书法概论》及其《参考资料》的撰稿和编辑工作,为推动书法教育的规范化和普及化贡献了力量。
陈荣琚在艺术领域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作品和著述上,还体现在他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和担任多个艺术团体职务上。他曾多次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聘为评审委员,参与书法作品的评审工作,以专业的眼光和公正的态度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把关。1994 年,北京举办了陈荣琚书画展览,此次展览引起了广泛关注。中书协名誉主席、时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启功教授,以及老前辈刘志坚、谭友林、于明涛、华楠、石养澜等大批高层人士纷纷到场参观指导,对他的书画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
陈荣琚在社会上也担任了众多重要职务,他曾为北京电影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民革北京市委常务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同时兼任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及艺术委员会主任、中顾委文津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他积极参与协会的各项活动,为推动书法艺术和电影美术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陈荣琚先生谨慎勤勉、殚精竭虑,为中国的电影美术教育、中国的书法艺术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曾两次被评为北京市统战系统先进工作者奖。被中共中央办公厅老干部活动中心授予 “书画荣誉教授奖”,被北京市高教局、北京市教育工会、北京电影学院联合授予 “为人民教育事业辛勤工作三十年荣誉表彰”,并荣获 “电影教育特殊贡献奖”。
陈荣琚虽长期在外发展,但始终心系家乡。自从 1982 年回乡画土楼之后,他与家乡的联系愈发紧密,热心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被原永丰新区文化发展顾问团聘为名誉团长。在永定、高陂等地,经常可以看见他的墨宝,如永定县城 “凤山公园”、世界文化遗产永定洪坑 “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高陂的学校 “高陂中学”“高陂二中”“高陂上洋小学”,坎市 “云川公园”,永丰新区机关报刊头 “创业永丰” 等,都留下了他的字迹,这些墨宝不仅为家乡增添了文化气息,更是他对家乡深情厚谊的见证。
2018 年 1 月 13 日,陈荣琚因病不幸逝世,结束了他辉煌而充实的一生。但他在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将永远被人们铭记。他的作品和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艺术的天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爱好者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陈荣琚从龙川的土地出发,在艺术的海洋中乘风破浪,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艺术赞歌,成为广东河源市龙川县的一张耀眼名片,其事迹也将在家乡的土地上代代相传,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