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宋高宗赵构

南宋开国皇帝

宋高宗赵构

南宋开国之君: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赵构,作为南宋的开国皇帝,在风雨飘摇中建立起南宋政权,延续了赵宋王朝的统治。然而,他在位期间的诸多决策,尤其是与金朝的和战态度,引发了后世的广泛争议。其一生充满了曲折与矛盾,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而复杂的印记。

一、生于宫廷,接受教育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 年)五月二十一日,赵构出生于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的大内之中,他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九子,母亲为韦氏。八月,宋徽宗赐名赵构。赵构幼年时期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出阁离开皇宫前,他在资善堂跟随师傅学习儒家经典。出阁后,又跟随王府学官继续深造。史书记载他博学强记,每日读书能诵千余言,且臂力过人,能拉开一石五斗的弓,喜爱骑马射箭。同时,受父亲宋徽宗艺术气质的熏陶,赵构自幼便展现出较高的艺术天赋,初入康王府便对琴类乐器表现出浓厚兴趣,在书法领域,他先后向黄庭坚、米芾等人学习,深得二人书法精髓。

宣和三年(1121 年),赵构被封为康王。次年,十六岁的赵构举行冠礼,赐字德基,随后离开皇宫,入住康王藩邸。此时的北宋王朝,在宋徽宗的统治下,表面上歌舞升平,实则内部危机四伏,新旧党争不断,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外部又面临着金国崛起带来的军事威胁。身处宫廷的赵构,虽对局势有所察觉,但在宋徽宗的庇护下,尚未真正卷入政治斗争的核心。

二、出使金营,历经波折

靖康元年(1126 年)正月,金军在完颜宗望的率领下大举进攻宋朝,迅速直抵开封城下。宋钦宗面对金军的兵临城下,惊慌失措,被迫答应金人的要求,决定送赵构至金营作为人质。正月十四日,赵构与北宋少宰兼中书侍郎张邦昌一同离开开封,前往金营。在金营的二十余天里,赵构表现得镇定自若,丝毫没有流露出胆怯之色。

二月,北宋以肃王赵枢替换赵构为人质,并答应割让河北三镇给金国,赵构这才得以返回。回到开封城后,宋钦宗对赵构的表现十分赞赏,授予他太傅一职。然而,短暂的平静并未持续太久,完颜宗望退兵不久,金军又兵分两路再次南下。十一月,赵构再次被任命为和使出使金营,他先后抵达相州(今河南安阳)、磁州(今河北磁县)。十二月一日,赵构在相州就任兵马大元帅,开始召集兵马,准备进京勤王。但在汪伯彦等人的怂恿下,赵构仅派遣了一支小部队前往开封救援,自己则率领主力北上,逃至大名府(今河北邯郸大名县)。岁末,赵构又离开大名府南逃,先后抵达东平府(今山东东平)、济州(今山东巨野),甚至准备渡江南逃。

三、应天登基,建立南宋

靖康二年(1127 年)二月,金军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北上,北宋在中原地区的统治瞬间陷入权力真空。为了巩固在中原的统治秩序,金军于三月初七册立张邦昌为皇帝,建立国号 “大楚”,并与金朝以黄河为界,要求其 “永远做护卫金朝的藩臣”。然而,张邦昌建立的楚政权缺乏统治基础,在金军撤退后便迅速垮台。三月初九,张邦昌主动退位,大楚政权宣告终结。

此时,多位宋朝宗室为争夺皇位展开角逐,宗室赵子崧、赵叔向、赵仲琮等人都对皇位表现出极大兴趣。但孟太后及宗泽等众多官员坚决拥护康王赵构继承大统。孟太后在手诏中引用晋文公重耳的故事,强调赵构作为徽宗之子即位的合法性。宗泽等官员则指出,北宋二帝、诸王及皇族大多被掳至北边,唯有康王赵构未被掳走,这是天意。在各方的支持下,靖康二年五月一日,康王赵构从济州前往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举行登基仪式,“登坛受命,礼毕恸哭,遥谢二帝”,正式成为南宋的开国皇帝,并依据五行之说改元建炎。

四、四处逃亡,艰难求生

赵构即位初期,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南宋朝廷内部对于是战是和存在严重分歧。以李纲为代表的主战派主张坚决抗击金军,恢复中原;而以汪伯彦、黄潜善为代表的主和派则力主与金朝议和,以保一时平安。赵构在战和之间摇摆不定,最终在主和派的影响下,采取了逃跑策略。

建炎元年(1127 年)秋,金军再次南下,赵构被迫离开应天府,一路南逃,先后辗转至扬州、建康(今江苏南京)、杭州等地。建炎三年(1129 年),金军发动 “搜山检海捉赵构” 的行动,赵构为躲避金军追击,甚至入海逃亡,在海上漂泊了数月之久。频繁的逃亡生活,使得南宋朝廷动荡不安,民心不稳,但赵构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始终将逃跑作为应对金军的主要策略。

五、任用秦桧,绍兴和议

建炎四年(1130 年)三月,赵构从海上返回浙西,先后抵达明州(今浙江宁波)、余姚、越州(今浙江绍兴),并留驻会稽(今浙江绍兴),不愿返回建康。九月,前御史中丞秦桧从金国南归,十一月得到赵构接见。秦桧积极支持赵构与金国议和,这一主张得到了赵构的赏识。赵构认为秦桧忠诚过人,是难得的人才,遂任命秦桧为礼部尚书。此后,赵构对金人的政策由且守且和转变为 “专与金人解仇议和”。

秦桧任礼部尚书后,在朝廷上大肆培植党羽,排除异己,先后将谢克家、范宗尹等人排挤出朝廷,自己则官拜右相。但在与吕颐浩的权力斗争中,秦桧一度失败,于绍兴二年(1132 年)八月罢相。绍兴八年(1138 年),秦桧再次拜相,此后长期把持朝政。在秦桧的推动下,赵构于绍兴十一年(1141 年)冬与金朝达成绍兴和议。和议规定南宋向金朝称臣纳贡,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为界。这一屈辱的和议,虽然暂时维持了南宋的偏安局面,但也使得南宋失去了收复北方失地的机会,遭到了许多爱国人士的强烈反对。

六、削藩杀岳,自毁长城

绍兴和议的达成,与赵构想要削弱武将权力、防止武将拥兵自重的意图密切相关。南宋初期,岳飞、韩世忠、张俊等将领在抗击金军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形成了一定的势力。赵构担心这些武将权力过大,会对自己的统治构成威胁。于是,在与金朝议和的同时,赵构开始着手削夺武将的兵权。

绍兴十一年(1141 年),赵构以 “莫须有” 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同时解除了韩世忠、张俊等人的兵权。岳飞作为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其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猛,多次取得对金作战的胜利,给金军以沉重打击。赵构杀害岳飞,不仅自毁长城,寒了广大爱国将士的心,也使得南宋的抗金力量受到极大削弱,在后世备受诟病。

七、定都临安,稳定统治

在众多关于定都的声音中,赵构最终选择了 “浙西水乡” 作为南宋的都城。起初,赵构希望定都会稽(今浙江绍兴),但会稽城市狭小,且多次遭受大火破坏,难以满足作为都城的需求。最终,赵构以 “会稽漕运不济” 为由,选择了临安(今浙江杭州)作为驻地。绍兴八年(1138 年),赵构从建康返回临安后,宣布临安为 “行在所”。表面上仍以汴京为都城,但实际上临安已成为南宋事实上的都城。定都临安后,南宋朝廷逐渐稳定下来,经济、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八、内禅退位,寿终正寝

建炎三年(1129 年)七月,赵构唯一的儿子赵旉因病夭折,此后赵构再未生育儿子。为了确定继承人,在太后及群臣的建议下,赵构开始从宗室子弟中挑选养子。绍兴三十年(1160 年)二月,赵构立宗室子赵瑗为皇子,更名为玮。完颜亮南侵之后,宋金紧张局势有所缓和。绍兴三十二年(1162 年)五月二十八日,赵构立养子建王赵玮为皇太子,改名为昚。同年六月十日,赵构正式禅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自己则退位成为太上皇,迁居德寿宫。

从绍兴三十二年(1162 年)至淳熙十四年(1187 年),赵构作为太上皇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二十五年。在这期间,赵构受到孝宗的 “孝养”,待遇十分优越。孝宗遇到大事必定先询问赵构的意见后再施行,赵构虽已退位,但仍享有太上皇的尊崇地位。淳熙十四年(1187 年)十月初八,赵构病逝于德寿宫,享年八十一岁,葬于永思陵。

宋高宗赵构,在北宋灭亡的废墟上建立起南宋政权,使赵宋王朝得以延续。然而,他在位期间,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一味地向金朝求和,甚至不惜杀害岳飞等抗金名将,其偏安一隅的政策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他的一生充满了争议,既是南宋的开国之君,又因一系列错误决策成为历史上备受指责的皇帝之一。他的统治对南宋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上一篇:宋钦宗赵桓下一篇:魏昭王
南宋末代皇帝
北宋第五位皇帝
山东省委原书记
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原党组成员
赵国君主
中国工程院院士
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
宋朝第四位皇帝
宋朝第八位皇帝
南宋第六位皇帝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原总书记
南宋末代皇帝
五代宋初堪舆家
北宋第五位皇帝
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
宋朝第八位皇帝
宋朝风水师
南宋第六位皇帝
宋朝第四位皇帝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宋朝词人
南宋哲学家
宋朝第三位皇帝
五代宋初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