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常(1061年-1086年),即夏惠宗,党项羌族,本姓拓跋氏。 西夏毅宗李谅祚之子,生母为恭肃章宪皇后梁氏。西夏第三位皇帝。 李秉常八岁即帝位,母后摄政,以太后弟梁乙埋为国相。太后摄政期间,废汉礼,行蕃礼。夏大安二年(1076年),亲政。夏大安六年(1080年)正月,在皇族支持下下令取消太后所行蕃礼,恢复汉礼,遭到后党反对,未能实行。同年三月,拟采夏将汉人李清建议,以黄河以南地归宋,结宋以削弱梁氏,谋泄被囚,李清遇害,国中乱。宋以五路军攻夏,战祸连年。夏大安九年(1083年)闰六月,太后与梁乙埋为缓和国内矛盾,令其复帝位,政事仍被梁太后操纵。时遣使入宋,表请称臣纳贡。以谋取宋朝“岁赐”,又以索还夏国疆土为由,继续向宋朝用兵。次年正月,发兵80万围攻兰州,同年四月,使都统军叶悖麻、副统军咩讹埋领兵攻安远砦。同年十月,遣监军仁多㖫丁领兵10万进攻泾原,俱溃败,乃遣使向宋朝入贡。 夏大安十一年(1085年)二月,因梁乙埋子梁乙逋继为国相,继续独揽朝政,并与掌兵权的贵族仁多保忠势力相抗衡,不能约束。天安礼定元年(1086年)七月,李秉常忧愤而死,时年26岁。 李秉常,生于 1061 年,卒于 1086 年,籍贯为党项族平夏部。他作为西夏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一生都在复杂的政治漩涡中挣扎,性格仁孝却在权臣与母后的阴影下难以施展抱负,是一位命运多舛的君主。尽管面临诸多困境,他仍在努力推动西夏的发展,试图在宋夏关系的风云变幻中为西夏谋求出路,为西夏的历史进程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 李秉常出生于西夏宫廷权力斗争的复杂时期。其父李谅祚在与没藏讹庞的权力博弈中胜出,得以亲政并推行一系列改革,为西夏带来了新的发展气象。李谅祚在位期间,对汉族文化颇为推崇,大力推动汉化改革,这对李秉常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李秉常自幼在这样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对先进的中原文化充满向往,这也为他日后的政治理念埋下了伏笔。 1067 年,李谅祚英年早逝,年仅 6 岁的李秉常登上皇位。由于皇帝年幼,朝政大权落入其母梁太后及其家族手中。梁太后是汉人,在党项族为主的西夏朝廷中,为巩固自身地位,她不得不倚重娘家势力。梁太后之弟梁乙埋被任命为国相,梁氏家族成员纷纷在朝中担任要职,形成了梁氏专权的局面。在梁氏专权下,李谅祚时期推行的汉化改革政策被全盘否定,西夏重新恢复蕃礼,政治上逐渐走向保守。 随着李秉常年龄的增长,他对梁氏家族的专权日益不满,开始渴望亲政并恢复父亲当年的汉化改革政策。1080 年,李秉常毅然下令取消蕃礼,恢复汉礼,这一举措旨在削弱梁氏家族的势力,重新推行汉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然而,他的这一决定遭到了梁太后及梁乙埋等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梁太后迅速发动政变,将李秉常囚禁于兴庆府西的木寨。李秉常被囚禁的消息传出后,西夏国内局势陷入动荡。一些支持汉化改革的党项族贵族和将领对此表示不满,纷纷拥兵自重,西夏国内出现了分裂的迹象。 与此同时,宋朝得知李秉常被囚禁的消息后,认为这是进攻西夏的绝佳时机。1081 年,宋神宗以李秉常被囚禁为由,发动了大规模的五路伐夏之战。宋朝调集了大量兵力,兵分五路向西夏进军,企图一举消灭西夏。面对宋朝的强大攻势,西夏国内的梁氏集团不得不暂时放下内部矛盾,组织力量进行抵抗。梁太后亲自指挥作战,她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诱使宋军深入,然后截断宋军的粮道,各个击破。宋军在深入西夏境内后,由于后勤补给困难,又遭遇西夏军队的顽强抵抗,最终五路伐夏之战以宋朝的失败告终。 虽然宋朝的军事进攻被击退,但李秉常的处境并未得到改善。他依旧被囚禁在木寨,无法行使皇帝的权力。在被囚禁期间,李秉常与外界的联系被切断,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西夏在梁氏集团的统治下逐渐走向衰落。然而,李秉常并没有放弃恢复权力的努力。他暗中派人联络支持自己的党项族贵族和将领,试图寻求他们的帮助。在李秉常的努力下,一些党项族贵族和将领开始暗中集结力量,准备营救李秉常。 1083 年,在各方压力下,梁太后不得不释放李秉常,让他重新复位。但李秉常复位后,权力依然被梁氏集团牢牢掌控。他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傀儡,无法真正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这种情况下,李秉常试图借助外部力量来摆脱梁氏集团的控制。他暗中与宋朝联系,表示愿意将西夏的部分领土割让给宋朝,以换取宋朝的支持,帮助他恢复权力。然而,宋朝并未给予李秉常实质性的帮助,反而在边境地区不断制造摩擦,企图进一步削弱西夏。 1085 年,梁乙埋去世,他的儿子梁乙逋继承了国相之位。梁乙逋继续把持朝政,飞扬跋扈,甚至对李秉常也不放在眼里。李秉常与梁乙逋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西夏国内的政治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李秉常心力交瘁,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1086 年,李秉常突然去世,年仅 25 岁。关于他的死因,历史上存在多种说法,有人认为他是被梁氏集团毒死,也有人认为他是因长期抑郁而死。 李秉常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他在幼年即位,便陷入了梁氏专权的困境之中。尽管他渴望亲政,恢复汉化改革,为西夏的发展做出贡献,但始终无法摆脱梁氏集团的控制。在他在位期间,西夏经历了与宋朝的多次战争,国力受到了严重的消耗。他试图借助外部力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最终未能成功。然而,李秉常对汉化改革的坚持,以及他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夏的历史发展进程。他的努力为后来西夏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让人们看到了他作为一位君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