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运河红桥区 天津市红桥区人物 张运河1957年10月生于天津,籍贯是河北深县。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理事,天津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红桥区政协书画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现任中国天津致公画院常务副院长。 张运河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师从津门名家赵松涛、梁崎,潜心绘画三十余载。他常年到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写生,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也不断提升着自己的绘画技艺。这种对绘画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刻苦钻研,为他日后在绘画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艺术进修方面,张运河进修于中央美院国画系,在那里他接受了系统而专业的艺术教育,接触到了更前沿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进一步开阔了艺术视野,提升了艺术素养,使他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张运河擅长山水、花鸟画。他的山水画作品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常常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例如他的《燕山处处如深秋》,画面中群山连绵,秋意盎然,红叶满山,云雾缭绕,仿佛将观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悠远的秋日世界,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力量。他的花鸟画则生动活泼、细腻传神,能够捕捉到花鸟的瞬间姿态和神韵,赋予作品以生命力。 张运河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型美展并获奖,在艺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1993年,他的《高原暮色》参加全国首届山水画展并获铜奖,这幅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高原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韵味,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高度认可。《秋染太行》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佳作奖,作品将太行山脉的秋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色彩斑斓的山林、错落有致的村落,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让人感受到太行山区的独特魅力。2002年,《日出东方》获得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展银奖,该作品以宏大的场景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东方日出时的壮丽景象,寓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希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2003年,他荣获《国画家》全国小品精作扇面大赛金奖,同年被评为天津文艺新星,还获得了天津市第三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10年,《燕山处处如深秋》获得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天津美术作品展金奖,再次证明了他在山水画创作方面的深厚功底和卓越才华。2011年,《秋谷》获得建党90周年天津大型写生作品展金奖,作品通过对秋天山谷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同时也表达了对党的生日的美好祝福。 除了在国内获得众多奖项,张运河的部分作品还被国际友人收藏,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艺术成就的肯定,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做出了贡献。他的作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魅力,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欣赏和交流。 在艺术界,张运河担任着多个重要职务,如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水墨画院学术顾问,天津画院山水创作工作室主任,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等。这些职务不仅体现了他在艺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使他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和使命。他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与同行们交流创作经验,分享艺术心得,为推动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作为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他还致力于培养年轻一代的绘画人才,将自己的艺术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学生,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后备力量。 在红桥区,张运河是政协书画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他积极组织和参与红桥区的各类书画活动,为红桥区的文化建设和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通过举办书画展览、艺术讲座等活动,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对艺术的欣赏水平和热爱程度,推动了红桥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张运河在绘画艺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以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同时,他在艺术教育和文化传播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