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霍东阁

精武体育会创始人

霍东阁

霍东阁(1895-1956),精武体育会创始人,中国武术家霍元甲次子,1895年2月出生于直隶静海县(现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小南河村。由于家庭的熏陶,他自幼就酷爱武术,并能刻苦练功,极受父亲宠爱。
1956年4月18日,霍东阁不幸病逝,享年62岁。
成长经历
霍东阁是精武体育会创始人霍元甲的次子,一八九五年二月出生于直隶静海县(现天津西郊)小南河村。由于家庭的熏陶,他自幼就酷爱武术,并能刻苦练功,极受父亲宠爱。后来,其耿耿爱国之心与高超的武技,和父亲一样,赢得了人们的广泛称颂。
南洋创业
一九二零年,霍东阁应广东精武分会的陈公哲、卢炜昌之邀,前往广州任教,时年二十五岁。
霍东阁手中积蓄渐丰,便决定下南洋扩展精武体育事业。霍妻于氏,本来随往广州,因不习惯于南方生活,思念家乡,归心似箭,表示不愿随霍飘流南洋。霍东阁无奈,只好把妻子孩儿送回故乡。霍东阁与家乡父老告别后,重返广州,时在一九二三年初。
霍东阁将南游之意说与卢炜昌、罗啸嗷两位精武元老,由香港乘船只身南洋。一九二三年六月十二日,霍东阁抵达爪哇泗水(苏腊巴亚)城。开始投宿陈英三家。经陈帮助,联络当地华侨绅商,游说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初期效果不甚显著。
一日,泗水中华学校演剧筹措经费,特请霍东阁登场助兴。霍应邀在台上打了一套霍家拳,博得满场经久不息的掌声,接着又打一套醉八仙,更为轰动。从此,霍东阁在泗水声名大震,各华侨学校纷纷请他授课。由于霍东阁武技精深,教导有方,习武者进步很快,他在当地的威信日益提高。
霍东阁历尽艰辛,花费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建起了泗水精武体育会。由于华侨子弟习武成风,霍东阁一人难于应酬,便将其侄霍寿嵩从广州召来,助一臂之力。霍东阁乘胜前进,四出宣传,终于在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在吧达维亚(雅加达)城建立了吧城精武总会。之后又相继在巨港,芝利昆、三宝垄、梭罗、万隆、北加浪等地成立起精武分会。
继承父志
一九零九年,霍元甲在上海被日本浪人所害,当时霍东阁年仅十五岁。他素知父亲在世时有提倡武术,强国强种的雄心大志,激于满腔悲愤,视家仇为国仇,决心继承先父遗志,完成未竟之业。于是,他与叔父霍元卿毅然前往上海,扶持精武体育会。
霍元甲逝世时,精武体育会仅成立两个月,突然遭此打击,面临夭折危险。霍东阁与叔父的莅临,使该会成员深受鼓舞,组织得以继续存在。会员们见霍东阁技艺一如乃父,不胜惊叹,入会习武者逐渐增多,会务日趋火红。
一九一九年,精武体育会在上海总会举行十周年庆祝活动时,孙中山先生曾亲自为该会题赠“尚武精神”四字的匾额,予以嘉勉。并在精武所创的刊物《精武本纪》上作了长篇序言,肯定了精武会所取得的成绩,提到“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
抗日热肠
毛泽东与蒋介石最大区别是什么?南洋华侨陈嘉庚用一次捐赠得结论
抗日战争爆发后,居住在南洋的爱国华侨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运动。他们到处宣传,游行示威,建立组织,积极募捐,有的放弃产业,归国参加抗日游击队。霍东阁、霍寿嵩叔侄,激于满腔爱国热情,积极加入了这如火如荼的救亡运动。他们率领精武会员,游遍爪哇各埠,到处义演,为抗日募捐。同时,他们还做激动人心的宣传,激发华侨的爱国热情,使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赶走荷兰人,占领了爪哇岛,对居住在爪哇的人民实行残酷统治。霍东阁不畏强敌,仍然进行募捐义演,继续为抗日做贡献。不幸的是,在吧达维亚募捐时,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关进监狱。
霍东阁入狱后,仍坚持斗争。和他同牢房的有一位爱国华侨名叫赖汉传,是一位音乐家,他们便合作起来,由霍东阁作词,赖汉传谱曲,教狱中人唱歌,痛骂侵略者的野兽行径。 据霍东阁的次子霍文亭说,全国解放后,赖汉传归国到北京参加工作。霍东阁从南洋来信,介绍了赖先生其人,并嘱咐如赖先生到天津,要热烈欢迎,好好招待。
眷念故土
霍东阁赴南洋创办精武,长期客居海外,直至逝世。其间,他曾两次回故乡探亲。
第一次是在一九二六年秋。霍东阁回国后先到上海精武总会汇报工作,然后乘车北上,回到天津小南河。
霍东阁在南洋另娶一妻,乃当地华侨,姓叶名玉梅。因叶玉梅婚后最初几年不生养,霍东阁这一次很想把次子霍文亭带走,岂知父有情,子无意,母更难舍,终于未能如愿。
霍东阁第二次归国是在一九三五年春夏之交。他这次归来是想实现想往已久的一桩心愿——在天津成立精武体育会。来津后,他在特一区大营门中央影对院对过租了一间临街的房子,挂牌为“东阁药房”,但并未正式营业,不过是为了有一个落脚之地。他结识了广东旅津中学校长及广东音乐会的负责人麦君健,得到他的支持,借广东音乐会(在劝业场附近美丽川菜馆楼上)表演武术,介绍精武会在国内及南洋的发展情况,动员家乡同胞赞助并加入精武。当时参加武术表演的有霍东福、霍亚亭、霍文亭、叶玉梅等人。
霍东阁的宣传活动虽然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始终没有人肯出头赞助,霍东阁很感失望。其妻叶玉梅因水土不服,身染疾病,又思念南洋亲人,同时,吧城精武总会又来电召他速回,再加上他的哥哥霍东章想儿子想疯了,逼着找他要寿嵩,并且告状说他害死了侄子,致使他心烦意乱,不得安宁。为此,霍东阁于一九三六年二月重返南洋,从此再也没回国。
多才多艺
霍东阁不但聪明,而且生性好强,做什么事都非要做出个名堂来。他武艺超群,更精于医术。早在上海精武会任教时,他就感到要想根除“东亚病夫”的耻辱,发展体育固然重要,治人疾病亦不可轻视。从那时起,他就注意钻研医术了。到南洋后,爪哇缺医少药的现象更促使他钻研医道,再加祖传治外伤的秘方,使他很快成为当地比较有名的医师。他的晚年,便是靠“东阁制药厂”和挂牌行医维持生活的。
霍东阁对国文钻研较深,在上海精武总会任过国文教员,在南洋吧城精武会任过国语主任。他还通书法、美术。据霍寿嵩之女霍丽娟回忆,霍东阁对着镜子为自己塑石膏像,塑得极其神似,然后和自塑像合影。至今,霍文亭家中仍保存着这张“三个霍东阁”的照片(其中两个石膏像)。
霍东阁在爪哇万隆精武会时,曾制造成功一辆飞行自行车。他经过多次的思考、研究,给自行车安装上特殊设备和两个翅膀,终于成功地飞上了天空。霍东阁驾驶飞车从天而降时,有人为他拍下了这一珍贵的镜头。霍文亭家中仍有这张照片。
为了宣传“尚武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加入精武会,霍东阁不惜动用存款,买一部摄影机,到处求师,昼夜钻研,终于掌握了拍电影的技术。他亲自动手,把精武会成员的十八般武艺都拍摄下来,剪接成电影,四处放映,起到了极好的宣传作用,把众多华侨子弟吸引到精武会来。
长眠异国
一九五六年四月十八日,霍东阁不幸病逝,终年六十二岁。霍东阁逝世后,万隆中华总会、长黄公会、南华学会、中华药商联合会、华侨妇女会等华侨团体联合发出讣告,表示深切哀悼。雅加达、苏腊巴亚(泗水)、三宝垄等大城市的友人,纷纷致唁或登报悼念。他的葬礼十分隆重,送葬队伍蜿蜒长行,直至墓地。霍东阁被埋葬在印尼万隆的芝芽律墓场,在异国异邦的土地下安息了。
霍元甲(1868-1910):迷踪拳宗师与民族精神的觉醒符号  

一、津门故里的武学少年:从秘传家学到破界求新  
霍元甲生于1868年1月18日,河北静海小南河村(今属天津西青区)一个武术世家。其父霍恩第是晚清镖师,以家传“秘宗拳”(后称迷踪拳)在北地镖局闻名,常走山东、河北镖路,以“镖不喊沧州”的武德与身手立足江湖。  

少年霍元甲体质孱弱,父亲担心他习武伤身,只让其读书识字,禁止接触家传拳法。但他自幼目睹兄长霍元卿随父练功,内心对武术充满向往,常躲在柴房或枣林后偷学招式,夜晚则在炕头以手指戳土坯、以脚尖蹬墙壁练习基本功。12岁时,山西武师至霍家切磋,霍元甲趁父兄不备下场应敌,竟以偷学的“连环腿”破解对方攻势,父亲震惊之余,终允其正式习武。  

霍元甲练功极为刻苦,为增强臂力,每日抱院中石锁绕村奔跑;为练腿功,绑沙袋在田埂间跳跃。他不满足于单一拳法,常步行数十里至沧州,与不同流派武师交流,将少林拳的刚猛、形意拳的内劲、八卦掌的步法融入秘宗拳,逐渐形成“以柔克刚、快慢相间”的独特风格。25岁时,他已在天津卫小有名气,曾在码头徒手掀翻欺行霸市的俄国大力士,被船工们称为“霍大力士”。  


二、从乡野武师到沪上名宿:精武会的创立与民族意识觉醒  
(1)津门立业:武德扬名与商业拓荒  
1890年代,霍元甲因家境贫寒赴天津谋生,先在药材庄当搬运工,后凭借武艺担任脚行头领。彼时天津码头帮派林立,他定下“不欺弱小、不恃强凌弱”的规矩,曾单枪匹马调解多起帮派冲突,赢得“霍大侠”的美誉。  

1896年,他在天津开设“元甲武术馆”,首次打破秘宗拳“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祖训,公开收徒授课。此举遭族中长老反对,他据理力争:“武术若成私技,终会失传;唯有广传,方能强国。”他改良拳法,将实战招式简化为入门套路,吸引了学徒工、小贩等底层民众习武,开创了民间武术普及化的先河。  

(2)沪上惊雷:“黄种人非病夫”的宣言  
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北四川路亚波罗影戏院表演举重、击断铁链,并登报宣称“华人皆病夫”,引来租界洋人哄笑。同盟会会员陈其美、农劲荪等人激于义愤,力邀霍元甲南下比武。  

霍元甲携弟子刘振声抵沪后,先致信奥皮音:“愿与君较技,一决雌雄。”奥皮音却临时变卦,要求以“摔跤规则”比赛,且需高额押金。霍元甲不为所动,在张园设擂三日,当众展示“迷踪拳破板”“丹田吸碗”等绝技,并宣言:“吾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岂容外人小觑!”虽未与奥皮音正式交手,但他的气势与武技已让租界洋人震惊,《申报》称其“为黄种人吐气”。  

(3)精武初创:从武术团体到民族启蒙  
比武事件后,霍元甲意识到,唯有建立常设组织,才能系统性传播武术、振奋民气。1910年6月,他在农劲荪、陈其美等人支持下,于上海北山西路创立“精武体操学校”(1912年更名为精武体育会),提出“爱国、修身、正义、助人”四大宗旨,课程涵盖迷踪拳、拳击、摔跤、军事体操等,还开设国文、算术等文化课,培养“文武兼修”的新国民。  

学校初创时仅有学员70余人,霍元甲不仅亲自授课,还变卖天津家产补贴经费。他打破门派壁垒,邀请少林拳师、武当剑侠来校交流,形成“百家武术汇精武”的格局。至1910年秋,学员已增至数百人,其中不乏南洋华侨、留日学生,精武会成为清末民初最具现代意识的民间体育组织。  


三、悲剧陨落与精神永生:从武林宗师到文化符号  
(1)猝然离世:谜案背后的时代隐痛  
1910年9月,霍元甲突感胸闷咳嗽,经日本医生诊断为“肺结核”,住院数日后于19日逝世,年仅42岁。关于其死因,至今存在两种说法:
中毒说:据弟子刘振声回忆,霍元甲患病前曾在日本人开设的“秋野医院”就医,服用“补药”后病情急转直下,死后棺木运回老家时,家人发现其指甲呈黑色,符合中毒特征。1989年重修霍元甲陵墓时,开棺验尸发现遗骨确实含砷,印证了中毒推测。  
积劳说:霍元甲自幼习武,早年曾因练功伤及内腑,加之创办精武会期间日夜操劳,身体本已亏空,外界刺激可能诱发急病。  

无论死因如何,霍元甲的早逝都成为近代中国的文化隐喻——一位试图以武术唤醒民族精神的先驱,在时代漩涡中猝然陨落,其悲剧性更强化了精武精神的象征意义。  

(2)精武薪传:从上海到全球的精神燎原  
霍元甲逝世后,精武会陷入危机,其妻王氏与弟子刘振声、次子霍东阁力撑危局。1912年,孙中山视察精武会,题写“尚武精神”匾额,并在《精武会刊》序言中赞其“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此后数十年,精武会以上海为中心,向汉口、广州、香港及南洋扩张,至1920年代已在全球建立43个分会,会员超10万人。  

霍元甲的迷踪拳经精武会系统化整理,形成“精武十套拳”“迷踪刀”“五虎枪”等经典套路,其“以武育人”的理念影响深远:
武术教育化:将实战武术转化为健身与德育体系,开创近代武术教育先河;  
民族认同建构:通过“强国强种”的口号,将武术与救亡图存结合,成为民族精神的载体;  
文化国际化:南洋精武会的建立,使中国武术首次以组织化形式走向世界。  


四、历史记忆中的霍元甲:从真实人物到文化IP  
(1)史料中的霍元甲:还原与考证  
真实的霍元甲并非“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传奇英雄,史料记载他生平仅两次公开比武:
- 1895年,天津西郊武师赵姓者上门挑战,霍元甲以“锁喉术”将其制服,事后赠药治伤,传为美谈;  
- 1909年上海摆擂,未与奥皮音直接交手,但通过公开表演和宣言赢得声誉。  

他的真正贡献在于打破武术门派壁垒、推动武术社会化,以及将“尚武”与“爱国”结合的思想启蒙。学者罗振宇曾评价:“霍元甲的意义不在于打垮了多少洋人,而在于他让中国人开始相信,身体的强壮可以带来精神的觉醒。”  

(2)文艺创作中的符号重构  
自1958年香港电影《霍元甲》起,霍元甲逐渐成为大众文化中的民族英雄符号:
1981年电视剧《大侠霍元甲》:黄元申饰演的霍元甲以“迷踪拳”击退外国武师,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成为全民记忆,该剧在大陆播出时引发万人空巷,推动了1980年代的“武术热”;  
2006年电影《霍元甲》:李连杰版霍元甲更强调“武德”与“止戈”,将角色从“复仇者”升华为“和平武者”,反映了当代对英雄形象的重新诠释;  
戏曲与漫画:京剧《霍元甲》、香港漫画《精武门》等作品,不断丰富着霍元甲的文化内涵。  

这些创作虽有艺术加工,但始终围绕“民族自尊”“武德至上”两大核心,使霍元甲超越了历史人物本身,成为一个承载集体记忆的文化符号。  


五、霍元甲的遗产:从近代到当代的精神回响  
今日天津霍元甲故居已成为纪念馆,院内“尚武精神”碑刻苍劲有力;上海精武体育会历经百年沧桑,仍在每年举办“霍元甲武术文化节”;南洋精武会则将迷踪拳融入华侨文化,成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精神纽带。  

霍元甲的价值不仅在于武术本身,更在于他所代表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探索路径——当“船坚炮利”的技术救国、“君主立宪”的制度救国尚未明晰时,他选择从“强体”入手,试图以最朴素的方式唤醒民族自信。这种“从身体到精神”的觉醒逻辑,在今天仍具启示意义:正如精武会训所言,“夫武术者,不仅技击之末技,实立国之精神也”。  

从1868年津门村落的少年,到1910年沪上租界的精神旗帜,再到21世纪全球华人文化中的符号象征,霍元甲的一生虽短暂,却以武术为笔,在近代中国的精神图谱上划出了一道醒目的轨迹——他证明了:一个民族的崛起,往往始于对自身文化与身体的重新发现。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30 16:20
香港著名买办、企业家、慈善家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东北抗日爱国将领
菲律宾律师、画家、总统
文学先锋・革命志士
民国将领
精武体育会创始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教育革新推动者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遗传学家,教育家
公路选线专家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
甘肃最早的共产党员
近代政治活动家,收藏家
光泽县人物
东光县人物
原中顾委委员、农业部部长
阿拉善盟人物
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
民国时期东北军将领
国民革命军抗日将领
著名爱国武术家
精武体育会创始人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