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建鼎

滇剧表演艺术家

张建鼎[公元1894年-1966年] 云南文山州文山市人物
重要事件:张建鼎是一位滇剧表演艺术家,艺名竹八音,以其独具特色的唱腔和演技蜚声滇剧界,在昆明被称为“竹派”,与罗香圃、黄雨清、李桂兰等齐名。
影响:张建鼎在滇剧界的表演艺术得到了广泛认可,成为滇剧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评价和争议:张建鼎的滇剧表演风格备受赞誉,但也有人认为他的表演过于夸张,不够真实。
张建鼎,字禹卿,艺名竹八音,是云南文山州文山市开化镇人,滇剧表演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以独特的唱腔和精湛的演技闻名于滇剧界,其艺术成就对滇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早年求学与学艺
张建鼎幼年时曾读过私塾,具备一定的古文基础,这为他日后在滇剧艺术上的发展奠定了文化根基。1910年,年仅16岁的他开始学唱扬琴,初步接触到了民间音乐艺术,在扬琴的学习中,他培养了良好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

1911年,张建鼎投师谢开初,正式踏上滇剧学习之路,主攻旦脚。同年年底,他便随师傅谢开初前往蒙自、个旧等地正式搭班演出,自此开启了他的滇剧演艺生涯,并在此时启用了艺名“竹八音”。初出茅庐的他凭借着自身的天赋和勤奋,很快在滇剧舞台上崭露头角,展现出了在滇剧表演方面的卓越潜力。

演艺生涯的发展与辉煌
1912年底,张建鼎来到昆明,在丹桂茶园搭班。昆明作为当时云南的文化中心之一,戏曲氛围浓厚,这为他提供了更广阔的表演舞台和学习交流机会。在这里,他不断打磨自己的演技,广泛吸收各家之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张建鼎在滇剧表演上造诣极高,尤其擅长运用唱腔来塑造人物。他是继李瑞兰之后唯一能用脑后音的滇剧演员。这种独特的发声技巧使得他的唱腔高亢激昂、清脆悦耳,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感染力,能够很好地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感起伏,无论是悲愤、哀怨还是喜悦,都能通过他的唱腔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沉浸其中,深受感动。

凭借着精湛的演技和独特的唱腔,张建鼎在昆明滇剧界声名鹊起,成为了滇剧界的知名人物,他的演出深受观众喜爱,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他所创立的表演风格在昆明被称为“竹派”,与罗香圃、黄雨清、李桂兰等滇剧名家齐名,成为了滇剧界的重要流派之一,对滇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长期的演艺生涯中,张建鼎出演了众多经典滇剧剧目。他善于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旦角形象,无论是温柔善良的大家闺秀,还是活泼伶俐的丫鬟,亦或是坚韧不拔的巾帼英雄,他都能演绎得栩栩如生,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恰到好处。其代表剧目包括《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秦香莲》等。在《孟姜女哭长城》中,他通过细腻的表演和哀怨的唱腔,将孟姜女对丈夫的深情以及遭受苦难后的悲痛展现得感人至深,让观众为之落泪;在《白蛇传》中,他又将白娘子的端庄大气、温柔多情与果敢坚毅诠释得十分到位,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

对滇剧艺术的传承与贡献
张建鼎不仅在舞台表演上成就斐然,还十分注重滇剧艺术的传承。他深知人才对于滇剧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收徒授艺,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传授给后辈。他对待徒弟认真负责,从唱腔的练习到身段的规范,再到人物情感的把握,每一个细节都精心指导。

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滇剧演员,这些徒弟们继承了他的艺术风格,并将其在舞台上继续发扬光大,为滇剧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徒弟李某在他的教导下,掌握了脑后音的技巧,成为了当时滇剧界新一代的唱腔高手,在多部剧目中有着精彩表现,深受观众喜爱。张某则学习到了他细腻的表演手法,在塑造人物方面颇有建树,成为了剧团中的骨干演员。

此外,张建鼎还积极参与滇剧的剧目创作和改良工作。他结合自己的表演经验,对一些传统剧目进行了改编,使其更加符合时代需求和观众审美。同时,他也鼓励创作新的剧目,为滇剧注入新的内容。他认为,滇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他的推动下,剧团创作了一些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新剧目,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也为滇剧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晚年经历与艺术传承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建鼎逐渐减少了舞台演出,但他依然心系滇剧事业。在晚年,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滇剧艺术的研究和总结上。他回顾自己的演艺生涯,将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技巧整理成文字资料,希望能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

同时,他还经常到剧团指导年轻演员排练,观看他们的演出,为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每当有年轻演员向他请教问题,他总是耐心解答,毫无长辈架子。他希望滇剧这门艺术能够在新一代演员的手中继续传承下去,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1966年,张建鼎因病去世,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他的离世是滇剧界的一大损失,无数观众和同行为之悲痛。然而,他留下的“竹派”艺术风格和宝贵的表演经验,却永远铭刻在滇剧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张建鼎一生致力于滇剧艺术,从一个热爱戏曲的少年,成长为滇剧界的一代宗师,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滇剧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唱腔和演技成为了滇剧艺术的经典范例,他培养的徒弟们也成为了滇剧传承的中坚力量。他的艺术精神和传承理念,激励着无数后来者继续为滇剧事业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他的名字将永远被铭记在滇剧的历史史册中,成为云南文化艺术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30 10:09
上一篇:项朝宗下一篇:杨光龙
革命烈士
湖南省委原书记
毛泽东的秘书
贝勒载瀛第五子
北京大学校长
革命烈士赵一曼丈夫
李大钊的次女
贝勒爱新觉罗·载瀛长子
国民党原国防部少将高参
著名的教育家、电机专家
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政治局常委
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大学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中国哲学史家
西汉开国智囊
战国谋略大师,连横破局者
民国十大才女
著名爱国将领
革命烈士
东源人物
金石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文物鉴定家
澳大利亚政治家
第13任澳大利亚总理
苏联第3任最高领导人
巾帼传奇
革命烈士
六代医家传仁术
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3军团总参议、抗日英烈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