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袁名曜

岳麓书院
袁名曜
袁名曜[清][公元1764年-1835年,岳麓书院]+像 湖南长沙市宁乡市人物
袁名曜(?-1835年), 字道南、焘岚,号岘冈。清朝湖南宁乡人。
袁名曜于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后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国史、功臣馆纂修、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侍讲、侍读等京官等职位,嘉庆十五年(1810年),丁忧归家。嘉庆十七年(1812年),起巡抚景安、广厚先后聘主长沙岳麓书院5年(1812年-1817年),除创建濂溪祠,祀理学大师周敦颐外,还捐资倡修院舍,并与学生张中阶(一作仁阶)集大门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后卒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
袁名曜主张“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多教诸生经世之学,成就甚众,名扬远近,人称“楚南第一人物”,陕西按察使严如煜因此而不远数千里遣其子拜于门下。其著有《吾吾庐草存》《濂溪祠记》。

袁名曜生平与成就
袁名曜(1764—1835),字焘岚,又字道南,号岘冈,湖南宁乡人(祖籍新化),清代学者、教育家。

科举与仕途
早年进取: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考中拔贡并中举人,嘉庆六年(1801年)登进士第,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一职。
史馆任职:历任国史馆纂修、功臣馆纂修,独立承担《高宗实录》修撰工作,后升任日讲官、侍读。因母亲去世回乡丁忧,从此脱离仕途。

教育贡献
掌教岳麓书院:嘉庆十七年(1812年)起担任岳麓书院山长,主教五年间以培养人才闻名,注重学识与品德兼修,门下涌现诸多湖湘才俊,如安化罗饶典、长沙陈本钦、郑敦亮,以及思想家魏源等。
文化印记:主持岳麓书院期间,与门生张中阶合撰书院大门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此联成为湖湘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至今广为传颂。好友、贵州按察使严如熤评价其为“楚南第一流人物”。

学术与著述
方志编纂:参与主修嘉庆版《湖南通志》,纂修1816年刻本《宁乡县志》,为地方史志留存重要文献。
个人文集:著有《吾吾庐草存》五卷(1833年刻本,吴荣光作序、黄本骥跋)及《袁氏创修族谱序》,其诗文以议论见长,兼具思想性与文学性。

身后影响
道光十五年(1835年)逝世后,灵位祔祀于岳麓书院三闾大夫祠,以纪念其对湖湘教育的卓越贡献。其一生融合仕宦经历与教育实践,成为清代中期湖南学界的重要代表人物。

上一篇:王文清下一篇:王坦修
道光帝第八子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
已革端郡王载漪第五子
惇勤亲王爱新觉罗·奕誴第五子
清代商人,世博会中国第一人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晚清明将
道光皇帝之孙
清末小刀会首领
清朝广东水师提督
贝勒爱新觉罗·载瀛长子
义和团重要人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
隋末唐初玄学家、天文学家
明朝末年名将
重庆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1955 年 - 2018 年)
唐朝的忠义诤臣
中国近代北洋军阀领袖
山西省委原书记
唐代诗人
文学创作的深耕者
原中共枫泾区委书记、革命烈士
清代官吏
岳麓书院
清朝岳麓书院院长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