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1378年11月29日—1417年10月26日),明朝宗室,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开平忠武王常遇春之外孙,懿文太子朱标第三子,母敬懿太子妃(孝康皇后)常氏,明朝唯一一任广泽王。
# 朱允熥:跌宕命运中的皇室贵胄
洪武十一年(1378年)十一月初九日,朱允熥呱呱坠地。命运似乎一开始就和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就在他出生的当月,母亲不幸离世。不过,依照《皇明祖训》中“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次嫡子并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的规定,朱允熥还是获封了郡王之位。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十一月己卯,朱允熥迎娶了兵马指挥赵思礼的女儿为妻,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熥被封为吴王,封地在杭州。然而,还没等他前往藩地,靖难之役爆发,一场改变明朝命运的权力纷争拉开了帷幕。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率领的军队攻入京师,朱允熥的命运急转直下。他先是被降封为广泽王,同年九月十日,与怀恩王朱允熞一同被召至京城。到了十一月十三日,朱棣以他们不能辅佐兄长为由,将二人废为庶人,随后被禁锢在安徽凤阳,从此失去了自由。
永乐十五年(1417年),谷王朱橞企图谋反,诈称蜀府崇阳王朱悦燇是“建文君”。就在这场风波中,朱允熥突然暴毙,为他坎坷的一生画上了悲凉的句号 。
在《明实录·英宗实录·卷二百八十三》中,记录了明英宗复位后的一则举措。当时,他将吴庶人(因朱允熥早已去世,推测这位吴庶人很可能是他的子孙)及其母杨氏等十八人安置在凤阳,并派人看守,同时给予礼遇。英宗下令,每月由相关部门为他们提供二十五石食米、三十斤柴、三百斤木炭,允许他们在军民之家自由选择婚配对象,亲戚之间也可相互往来,但禁止与其他闲杂人等以及各王府交往。若因生活所需,如购买衣服、食物等,可到街市进行交易。还派遣内使鲁博、黄父住、刘敬、潘成、赵玉、韦州等人,专门负责看守吴庶人的门户,照料其日常生活。
弘光元年,明安宗为朱允熥平反,恢复了他被废黜二百余年的吴王封号,并追谥为悼王。明绍宗时,又累谥为哀王。在民国二十四年王丕煦等纂、梁秉坤等修的《莱阳县志》卷末附记中,还记载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朱允熥有一子名叫朱文坤(也记作朱载坤,可能是为避祸而改名,与明宗室家谱记载存在差异),在朱允熥遭遇变故时,尚在襁褓之中。当时,宫监王忠带着他逃离宫廷,隐匿民间。朱文坤长大后,因惧怕灾祸,于洪熙元年,偷偷来到莱阳县下夼。如今,此地已发展成名为朱家夼的村落,朱氏后人在此繁衍,约有百余户人家 。
朱允熥出身皇室,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明太祖朱元璋,祖母是贤良淑德的马皇后。外祖父是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外祖母蓝氏,舅祖父则是蓝玉。他的父亲是懿文太子朱标,生母是常氏,此外还有庶母吕氏。在兄弟中,他有同母兄长虞怀王朱雄英;异母兄长则是明惠宗朱允炆,异母弟弟包括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姐妹中,江都公主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长兴侯耿炳文之子耿璿;宜伦郡主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嫁给了于礼;朱标第三女的生平已无从考证;南平郡主直至去世都未曾出嫁,永乐十年离世后,被追册封号。朱允熥自己育有两子,长子姓名在史书中未有记载,次子便是朱文坤。朱允熥的一生,在皇室的风云变幻中起伏,他的故事,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段令人唏嘘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