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汝霖[清][公元1800年-1852年,清朝兵部尚书] 江苏南京江宁人物 何汝霖(1781—1852)字雨人,江苏江宁人。拔贡,考授工部七品小京官。中式道光五年举人,充军机章京,累迁郎中。历内阁侍读学士、大理寺少卿。偕侍郎恩桂按事浙江,查勘南河料垛。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历宗人府丞、副都御史。 何汝霖在道光二十二年的时候,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后来又调任到了户部任职。他曾和大学士敬徵一起前往勘察东河的水利工程。到了道光二十五年,何汝霖被提拔为兵部尚书。当时正赶上太后七十岁大寿,而何汝霖的母亲也恰好年满九十岁,并且家族已经是五世同堂了,皇帝特意赏赐了亲笔书写的匾额。不久之后,何汝霖因为母亲去世需要守孝,便回到了家乡。 这一年,江苏遭遇了严重的水灾,朝廷下令让何汝霖在原籍协助办理赈灾事务。在这之前,总督陶澍曾在江宁设立了丰备仓,目的是用来储备粮食以防备灾荒。然而,有的县令却私自挪用了仓谷的钱款,上级官员同意他们用其他款项来抵补。何汝霖却坚决地说:“仓里的粮食是用来应对灾年的。现在灾荒的迹象已经如此明显,我何汝霖不敢欺骗朝廷,应当如实把情况分别上奏给皇上。”于是,这些款项就被用于赈灾了。 守孝期满之后,朝廷任命何汝霖以一品顶戴的身份暂代礼部侍郎的职务,不久又暂代户部尚书一职,同时仍然在军机处当值,后来正式被授予礼部尚书的官职 。 何汝霖长期参与军机处的事务,资历深厚,功劳也很大。而尚书陈孚恩原本是从章京的职位一步步晋升为朝廷大臣的,他渐渐开始掌握权力,心里很讨厌何汝霖的资历和地位在自己之上。何汝霖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有一天在军机处当值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火炉,差点摔倒。陈孚恩看到后,笑着说:“人应该主动避开火炉,哪有火炉会避开人的道理呢?”何汝霖心里明白,陈孚恩这是在含沙射影地讽刺自己年纪大了该退位让贤了。到了咸丰二年,何汝霖便以脚疾为由,请求不再在军机处当值,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没过多久,何汝霖就去世了,朝廷赐予他“恪慎”的谥号,并将他供奉在乡贤祠里祭祀。何汝霖的儿子名叫何兆瀛,担任过浙江盐运使的官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