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秦始皇

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新纪元的千古帝王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 259 年 — 公元前 210 年),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嬴姓,赵氏,名政。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果敢的决策力,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的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 秦朝。嬴政推行的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举措,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功绩和影响至今仍深深烙印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之中 。

邯郸岁月,初涉风云

公元前 259 年,嬴政出生于邯郸。彼时,他的父亲子楚作为秦国质子,在赵国备受冷落,生活艰难。子楚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功返回秦国,并被立为太子。而嬴政和母亲赵姬则继续留在赵国,度过了一段充满坎坷与危机的时光。在赵国期间,嬴政母子时常遭受赵国人的歧视和欺辱,生命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然而,这段艰苦的经历,不仅锻炼了嬴政坚韧不拔的意志,也让他早早见识到了人情冷暖与政治斗争的残酷,为他日后的成长积累了宝贵的人生经验 。
公元前 251 年,秦昭襄王去世,秦孝文王继位,子楚被立为太子。赵国为了缓和与秦国的关系,将嬴政母子送回秦国。回到秦国后,嬴政开始接受系统的皇家教育,学习治国理政、军事谋略等知识。公元前 247 年,秦庄襄王去世,年仅 13 岁的嬴政登上了秦国国君的宝座。由于嬴政年幼,朝政大权由丞相吕不韦和太后赵姬掌控。吕不韦被尊为相国,号称 “仲父”,权倾朝野。在这一时期,秦国继续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先后攻占了韩、赵、魏等国的大片土地,国力日益强盛 。

亲政平乱,独揽大权

随着嬴政逐渐长大成人,他对权力的渴望也愈发强烈。公元前 238 年,嬴政前往雍城举行冠礼,正式亲政。就在此时,嫪毐发动叛乱,企图夺取政权。嬴政得知消息后,迅速调兵遣将,果断平定了叛乱。嫪毐被车裂,其党羽也被一网打尽。通过这次平叛,嬴政不仅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果断的决策力,还成功清除了嫪毐势力,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此后,嬴政又借机削弱了吕不韦的权力,免去了他的相国之职,将朝政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远交近攻,统一六国

亲政后的嬴政,将目光投向了统一六国的宏伟目标。在李斯、尉缭等大臣的辅佐下,嬴政制定了 “远交近攻” 的战略方针,即先灭亡邻近的韩、赵、魏三国,再逐步消灭楚、燕、齐三国。公元前 230 年,嬴政派内史腾率军攻打韩国,韩国无力抵抗,很快便被秦国灭亡,秦国在其地设置颍川郡。公元前 228 年,秦国大将王翦率军攻打赵国,赵国都城邯郸被秦军攻破,赵王迁被俘。赵国公子嘉逃到代地,自立为代王。公元前 227 年,燕国太子丹为了阻止秦国的兼并之势,派荆轲前往秦国刺杀嬴政。荆轲带着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前往咸阳,在咸阳宫向嬴政献上地图时,图穷匕见,企图刺杀嬴政。嬴政在慌乱中挣脱荆轲,最终荆轲行刺失败被杀。荆轲刺秦事件,进一步坚定了嬴政统一六国的决心。公元前 226 年,秦军攻占燕国都城蓟城,燕王喜逃到辽东。公元前 225 年,嬴政派王贲率军攻打魏国,王贲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大梁城,三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公元前 224 年,嬴政派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王翦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与楚军对峙一年有余。最终,楚军因粮草不足,被迫东撤。王翦趁机发动攻击,大败楚军,杀死楚将项燕。公元前 223 年,秦军攻占楚国都城寿春,楚王负刍被俘,楚国灭亡。公元前 222 年,王贲率军攻打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随后,王贲又回师攻打代地,俘虏代王嘉,赵国彻底灭亡。公元前 221 年,嬴政派王贲率军攻打齐国,齐国毫无防备,秦军长驱直入,迅速攻占齐国都城临淄,齐王建投降,齐国灭亡。至此,嬴政历经十年征战,终于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 秦朝 。

制度革新,巩固统治

统一六国后,嬴政认为自己 “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采用 “皇帝” 的称号,自称 “始皇帝”,希望秦朝能够二世、三世乃至万世传承下去。为了巩固秦朝的统治,嬴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举措。
在政治上,嬴政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三公分别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九卿则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这套制度的建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
在经济上,嬴政统一度量衡,规定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具,使全国的经济交流更加便捷;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全国通用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在文化上,嬴政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后又推广隶书。文字的统一,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的统一 。

开疆拓土,巩固边防

为了巩固秦朝的统治,嬴政还积极开疆拓土,加强边防建设。公元前 219 年,嬴政派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攻打百越。由于百越地区地形复杂,秦军在战争初期遭遇了顽强抵抗。为了解决秦军的后勤补给问题,嬴政下令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为秦军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有力保障。经过多年的征战,秦军最终征服了百越地区,在当地设立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将岭南地区纳入了秦朝的版图 。
在北方,匈奴时常侵扰秦朝边境,给秦朝的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公元前 215 年,嬴政派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为了防止匈奴再次南下,嬴政下令修筑长城,将秦、赵、燕三国的旧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长城的修筑,有效地抵御了匈奴的入侵,保护了秦朝北方边境的安全 。

巡游求仙,劳民伤财

随着秦朝的统治逐渐稳定,嬴政开始追求长生不老。从公元前 219 年开始,嬴政先后五次巡游天下,一方面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在巡游过程中,嬴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嬴政还听信方士的谗言,进行了一系列迷信活动,如封禅泰山、祭祀天地等。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国家的资源,也加剧了社会的矛盾 。
公元前 213 年,博士淳于越建议嬴政恢复分封制,以巩固秦朝的统治。丞相李斯坚决反对,他认为分封制会导致国家分裂,不利于秦朝的长治久安。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李斯建议嬴政焚烧除秦国史书、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以外的各国史记和民间私藏的《诗》《书》百家语。嬴政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书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焚书” 事件。公元前 212 年,方士卢生、侯生等人因无法为嬴政找到长生不老之药,害怕受到惩罚,于是偷偷逃跑。嬴政得知后,勃然大怒,下令将咸阳的方士和儒生四百六十多人活埋,这就是 “坑儒” 事件。“焚书坑儒” 事件,严重破坏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 。

沙丘驾崩,帝国衰落

公元前 210 年,嬴政在第五次巡游途中,到达沙丘平台(今河北省广宗县)时突然生病,不久后驾崩,享年五十岁。嬴政死后,赵高与李斯合谋,伪造诏书,赐死扶苏,立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秦二世即位后,在赵高的操纵下,大肆诛杀皇室成员和朝中大臣,导致秦朝内部矛盾激化。同时,秦二世继续推行暴政,加重百姓的赋税和徭役负担,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点燃了反秦的烽火。随后,刘邦、项羽等各路反秦势力纷纷响应,秦朝的统治摇摇欲坠。公元前 207 年,刘邦率领起义军攻入咸阳,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

秦始皇嬴政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凭借着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勇气,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混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然而,嬴政在统治后期,也犯下了许多严重的错误,如滥用民力、追求长生不老、实行暴政等,导致秦朝在他死后迅速走向灭亡。尽管如此,秦始皇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功绩和影响依然不可磨灭,他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
上一篇:汉馆陶公主刘嫖下一篇:王莽
西楚霸王,中国古代十大勇将
秦朝最后一任统治者
秦始皇长子
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朝第二位皇帝
项羽帐下五大将
秦末汉初西楚霸王项羽美人
楚汉传奇人物
项羽帐下五大将
楚汉传奇人物
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秦国的开国国君
秦朝最后一任统治者
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秦国第二十五位国君
春秋时期政治家、秦国第九位国君
秦始皇长子
秦国第二位国君
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朝第二位皇帝
秦国初代国君
秦国第二十六位国君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