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非子,作为秦国的开国国君,虽在历史长河中不如后世的秦始皇那般广为人知,但其功绩却奠定了秦国崛起的根基。他出生年份不详,于公元前858年逝世 ,系西周犬丘人,犬丘的西周都邑位于陕西省兴平市东南约4公里的阜寨乡,有犬丘遗址。姓嬴,名非子,号秦嬴,是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恶来的五世孙。约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858年在位期间,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 秦非子的家族渊源颇为久远,其先祖可追溯至上古部族首领颛顼。其先祖伯益(一作伯翳,亦称大费)辅佐舜帝驯服众多鸟兽,舜帝赐其为嬴姓,这便是秦非子家族嬴姓的由来。从伯益开始,历经二十代人到秦非子。秦非子一脉在历史的进程中有着诸多重要人物。第六代子孙费昌身处夏商之交,果断投奔商汤,在鸣条之战中助力击败夏桀,为商朝的建立立下功劳。而到了第十一、十二代蜚廉、恶来,皆是纣王一朝的重臣。秦非子的五世祖造父,因平定徐偃王叛乱有功,被周缪王封到赵城,并且拥有此地的世袭罔替之权。这一系列的家族事迹,为秦非子后来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家族基础和背景底蕴 。 秦非子原本长期居住在犬丘。他对马匹和其他牲畜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养马方面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犬丘有人将秦非子擅长养马一事告知周孝王,周孝王听闻后,便安排秦非子到汧水(今渭河支流千河)和渭水之间的地带主持马政。这一地区水草丰美,非常适合马匹的繁衍与生长。秦非子到任之后,全身心投入到马政事务中。他凭借着自己丰富的养马知识和卓越的管理能力,对马匹的调养、训练、繁殖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管理。在他的悉心治理下,没过几年时间,王室马匹的数量大大增加,而且所养的马雄峻无比,无论是马匹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周孝王每年前来视察都非常满意 。 秦非子在马政上的突出成绩深得周孝王之心,周孝王对其十分赏识,甚至计划让秦非子继承其父大骆的身份地位。然而,这一计划却遭到了申侯(大骆正妻之父)的劝阻。申侯以本族在西戎的影响力为理由,向周孝王陈述利害关系。他指出,若不让自己的外孙、大骆的嫡子来承续宗统,周王室对西戎的控制力可能会因申侯一脉的退出而受到波及。周孝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认可了申侯的提议。为了稳定西戎诸族,周孝王决定保留大骆一脉既定的继承统系。但同时,周孝王也没有忽视秦非子的功劳,对秦非子另作封赏。周孝王表示:“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于是,秦非子没有得到自先祖造父传承而下的赵城,而是被周孝王新赐予了一块封土。这块封土位于秦地(学界主流看法是在今甘肃天水县境内),秦非子得以重新接续“嬴”这个氏族的血统。此后,秦非子以“秦嬴”为人所知,成为分封于秦地的贵族,秦国作为一个诸侯国宣告诞生 。 秦非子成为秦地的始封君后,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发展秦国的重任,于是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治理秦地。在经济方面,秦非子大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传授先进的农耕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保障了民众的粮食供应。同时,凭借自己养马的专长,带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使得秦地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在文化方面,他推行道德教化,倡导百姓遵循礼法,传播礼乐射御等知识,提升了秦地民众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在用人方面,秦非子选贤任能,积极招揽有才能的人加入到秦国的管理团队中。他不拘一格,只要有真才实学,无论是本族人还是外来者,都能在秦国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在他的努力下,凝聚了一支强大的行政团队,为秦国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秦非子的治理下,秦地的综合实力日益强大,为秦国未来的崛起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 然而,关于秦非子的个人生活细节,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流传下来的信息甚少。我们仅知道他的嫡母是申侯之女申女,他还有个兄弟名叫成,是申女所生。秦非子去世后,其子秦侯继任秦国国君之位 。 秦非子虽在历史上的记载相对简略,但他的贡献不可磨灭。从地域、民族、文化的角度来看,他获封秦地,是秦人从游牧转向定居的里程碑。他带领秦人在秦地扎根,发展农业,逐渐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文化的交流。从秦国的发展历程来看,秦非子开启了秦国的创业史。他所建立的秦国,尽管在初期只是一个小小的附庸国,但却为后来秦国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秦国在后续的发展中,历经数代君主的努力,逐渐强大起来,最终在秦始皇时期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非子作为秦国的开国之君,其功绩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故事也成为了秦国崛起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3-31 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