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玖合生 云南怒江泸水市人物 玖合生(1977~):玖合生傈僳族。云南泸水人。1996—2001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77273部队73分队服现役,任战士、班长,2001后在家务农。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歌集《被雨浸湿的夏日》、《遥远的山那边》、《故土》,诗歌《一群正咩咩经过的眼睛》、《在山那边》。 玖合生是云南怒江泸水市一位杰出的傈僳族诗人,在诗歌创作领域成果丰硕,为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成长背景与早期经历 玖合生,笔名山丁,1976年端午出生于云南省泸水市古登乡尼普罗村。尼普罗村位于碧罗雪山深处,远离城市喧嚣,四周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这样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傈僳族民族文化氛围,构成了他独特的成长背景,也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 军旅生涯 1996年12月,玖合生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军营,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77273部队73分队。在部队中,他从一名普通战士做起,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坚毅的品质,先后担任副班长、班长等职务。1999年12月,他套改为“一级士官”军衔。军队生活锻炼了他的意志,培养了他的纪律性和责任感,也让他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些经历也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他后来的诗歌创作中。2001年12月,玖合生复员,结束了五年的军旅生涯,回到了故乡泸水。 文学创作之路 创作起步与发展:玖合生自幼热爱文学,对诗歌更是情有独钟。回到故乡后,他并未因生活的琐事而放弃对诗歌的追求,而是以故乡的山水、人情为素材,开始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之旅。他深入挖掘傈僳族的文化内涵和生活百态,将对家乡的热爱、对民族的情感融入到一行行诗句中。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积累,他的诗歌创作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在怒江诗坛崭露头角。 作品发表与出版:玖合生的作品凭借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受到了众多文学刊物的青睐。他的诗作陆续发表于《人民文学》《民族文学》《诗刊》《文艺报》《边疆文学》等省级以上刊物,逐渐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截至2025年,他已公开出版发行了多部诗歌集,如《乡村的背面》《被雨浸湿的夏日》《遥远的山那边》《故土》《我谦卑于每棵草木》等。2020年,他的诗歌集《雨水的内部》出版,收录了其2020年来创作的110首现代诗,这是他步入文坛以来的第七部诗歌集。 创作风格与主题:玖合生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他善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怒江大峡谷的自然风光,如巍峨的高山、奔腾的怒江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他也注重刻画傈僳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和精神世界,展现他们的勤劳、善良和对生活的热爱。其诗歌主题丰富,既有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乡愁抒发,也有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思考,还有对生命、自然的感悟,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土地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文学成就与荣誉 2008年,玖合生凭借其在诗歌创作领域的突出成就,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这是对他文学创作的高度认可。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他有幸成为鲁迅文学院第十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少数民族作家班)学员,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作水平。他还曾是首期“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作家研讨班”学员、云南省第二届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代表。 在荣誉方面,2014年,玖合生荣获怒江州第二届“十佳青年”提名奖。2019年,其组诗《我谦卑于每棵草木》获“建设者之歌”云南省第五届农民工文化节“四个一”文学类二等奖。此外,他的诗集《我谦卑于每棵草木》还入围了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初选作品,这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领域的重要奖项,进一步彰显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实力和影响力。 后期工作与贡献 复员后,玖合生曾有一段时间在家务农,但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坚持诗歌创作。后来,他供职于云南省民族学会傈僳族研究委员会、傈僳族发展促进会。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不仅继续深耕诗歌创作,还积极参与傈僳族文化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他通过诗歌创作和相关文化活动,向外界展示傈僳族的独特文化魅力,为傈僳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傈僳族文化传播的一张亮丽名片。 玖合生以其对诗歌的执着追求和对家乡民族文化的热爱,在文学道路上不断前行。他的诗歌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傈僳族文化的生动诠释,为推动怒江地区的文学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激励着更多的傈僳族青年投身于文学创作和民族文化建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