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龙[护国功臣] 云南楚雄州姚安县人物 由人龙,字栋水。出生于清朝末年姚安县城中一座书香气极浓宅院,该宅院被人称“大夫第”,当时居住于此的由氏五昆仲,驿龙、由云龙、由人龙、由化龙、由宗龙,各有不凡的人生旅途,在当地无人不识,无人不敬佩,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们为边塞之地云南做出过不少贡献,立下了不小功劳。其本人曾任姚按安县参仪、腾越道伊,民国时期,任“护国运动”军法处长、云南省盐运使等。协助其兄由云龙编纂《姚安县志》。曾为龙华寺牌楼式的山门两侧的题写楹联:“佛生极乐世,山僻大唐年”。 由人龙作品《蛮爱会案国防日记》在《续编清代稿钞本》中有收录。 由人龙:护国功臣的传奇人生 在云南楚雄州姚安县的历史长河中,由人龙是一位熠熠生辉的人物。他生活于风云变幻的时代,以卓越的才识和坚定的信念,在政治、法治、实业等诸多领域留下了深刻印记,为家乡乃至整个云南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书香门第育英才 由人龙出生于清朝末年姚安县城中一座被称作 “大夫第” 的书香气极浓的宅院。当时居住于此的由氏家族人才辈出,由人龙的父亲由从礼与由云龙的父亲由从政是堂兄弟,由人龙与由云龙等由氏五昆仲,各自拥有不凡的人生轨迹,在当地备受敬重。在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下,由人龙自幼接受良好教育,饱读诗书,展现出过人的聪慧与求知欲,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负笈海外求新知 由人龙是中国较早一批赴日留学生。在日本,他选择攻读法律专业,彼时西方先进的法治理念与民主思想在日本广泛传播,由人龙深受触动。在异国他乡,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深入研究各国法律体系,探索法治救国的道路。这段留学经历不仅开阔了他的视野,更让他深刻认识到法治对于国家治理、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也促使他下定决心将所学带回祖国,为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贡献力量。 投身革命展抱负 学成归国后,由人龙迎来了辛亥革命的浪潮。他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凭借扎实的法律知识和先进的民主思想,迅速在革命队伍中崭露头角,成为辛亥革命的有功者之一。 民国初期,云南政局复杂,百废待兴。由人龙先后担任唐继尧都督府军法处长等职务,在这个岗位上,他致力于建立健全军法制度,严格整饬军队纪律。他深知,一支纪律严明、赏罚分明的军队,是维护地方稳定、推动革命事业前进的重要保障。在处理军中事务时,他公正无私,执法如山,不偏袒任何一方,赢得了广大官兵的尊重与信任。 地方治理显才能 主政保山,造福一方 由人龙曾担任保山县长。在任期间,他深入基层,了解民生疾苦,积极推行一系列惠民政策。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组织农民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使当地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百姓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同时,他重视教育事业,加大对学校的投入,修缮校舍,聘请优秀教师,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为地方培养了大量人才。 任职腾越,政绩斐然 之后,由人龙放任腾越道。在腾越任职期间,他充分展现出卓越的治理才能和外交智慧。腾越地处边境,地理位置重要,商贸往来频繁。由人龙积极整顿地方秩序,加强治安管理,保障了商路的畅通,促进了当地商业的繁荣。在对外交往中,他坚守国家利益,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官员进行有理有节的交涉,成功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地方权益。因其惠民治邦有才,兴业除弊有德,外交斡旋有功,由人龙获大总统授予二等嘉禾章、三等文虎章,以表彰他的杰出贡献。 护国运动建奇功 1915 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倒行逆施,全国上下一片声讨。云南率先举起护国大旗,由人龙毅然投身护国运动,担任护国军军法处长。在这场捍卫共和的战争中,他肩负着维护军队纪律、保障军事行动顺利进行的重任。 军法处的工作繁杂且关键,由人龙每天都要处理大量与军队纪律、军法审判相关的事务。他制定了严格的军法条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绝不姑息。在战斗中,若有士兵临阵脱逃、违抗军令,他会依法严惩,以儆效尤;而对于作战英勇、立下战功的官兵,则会给予及时表彰和奖励。通过他的努力,护国军纪律严明,士气高昂,为护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他和众多护国志士的共同努力下,护国运动取得了最终胜利,成功阻止了袁世凯的称帝企图,捍卫了民主共和制度。 致力实业促发展 由人龙深知实业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即使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也始终关注着家乡的实业建设。他出资创办了姚安平民织布厂,旨在发展民族工业,为家乡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织布厂招收乡人男女学习技艺,由人龙聘请专业技师进行指导,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到产品销售,都亲自过问,精心经营。在他的努力下,织布厂逐渐走上正轨,生产的布匹质量优良,不仅满足了当地市场需求,还远销周边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姚安地方经济的发展,开启了家乡工业化的早期探索。 心系乡土伸正义 在姚安的发展历程中,鸦片种植曾是一大社会公害,严重危害民众身体健康,破坏地方经济和社会秩序。当时,部分地方官员为谋取私利,竟违禁包庇鸦片种植。由人龙得知此事后,义愤填膺,决心予以整治。他利用自己在地方的影响力和职权,深入调查取证,掌握了确凿证据后,毅然揭发姚安县长的不法行为。在他的坚持下,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应有的惩处,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劣绅的嚣张气焰,遏制了鸦片种植的蔓延趋势,为家乡的社会风气好转和民众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地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对他赞誉有加。 晚年回归育后人 晚年的由人龙回归故里姚安。此时的他,虽已不再活跃于政治舞台,但依然心系家乡的发展和后代的教育。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人生经验和学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子孙后代,亲自教导孙子由嵘读书。在他的悉心教导下,由嵘勤奋学习,最终毕业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成为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研究生导师,在学术领域取得了不俗成就,延续了由氏家族重视教育、人才辈出的优良传统。 1944 年,由人龙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1945 年冬,国民政府对其进行公葬,民主人士李一平先生为其主祭,足见他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力和人们对他的敬重。由人龙的墓葬位于姚安县栋川镇长寿村民委员会上村一组的由氏坟山上,为古式三碑六柱,坐西朝东,墓碑为大理石,碑柱雕刻着精美的二龙戏珠图案,墓碑碑文由原国民政府江西省主席陈明枢撰写。国民政府还在其墓葬四周划出了 3 亩公地,虽历经岁月变迁,现仅剩墓前后 4 分土地,但整体墓葬依然保护较为完整,2005 年 8 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人龙的一生,是为理想奋斗、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一生。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无论是作为法治的倡导者、地方的治理者,还是护国的功臣、实业的推动者,都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为云南尤其是姚安县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激励着后人不断为家乡的繁荣、国家的昌盛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