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姓起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源于子姓: 成汤后裔:相传商代始祖契的母亲简狄吞玄鸟卵生契,赐姓子氏。商王成汤,字太乙,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子”加“乙”为姓,遂为孔氏。 孔父嘉之后:西周初期,成汤的后裔微子启被封于宋国。微子启死后,其弟宋微仲继位。微仲九世孙孔父嘉为宋国大司马,遭受迫害,他的后代逃到鲁国,以其名字中的“孔”为氏,孔子即为孔父嘉的六世孙。 源于姬姓: 卫国大夫之后: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姬孔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孔氏。 郑国君主之后:春秋时期,郑国君主郑穆公姬兰有后人名姬孔张,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郑国孔氏。 源于妫姓:春秋时期陈国(今河南淮阳)有个大夫叫妫孔宁,在其后裔子孙中,有的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孔氏,是为陈郡孔氏。 源于佶姓:据相关记载,春秋时期卫国有出自古佶姓的孔氏。有说法认为黄帝史官孔甲可能出自佶姓,但因缺乏连续世系证明,通常不作为孔姓的主要来源。 源于少数民族改姓:满族的崆果啰氏、孔尼喇氏、叩岱氏等多个姓氏,后多冠汉姓为孔氏。此外,在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孔氏族人分布,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孔氏。 以下是孔姓的二十大名人: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至圣先师”。 2、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孙,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中庸》等。 3、孔鲤:孔子之子,字伯鱼,一生虽无建树,但因其父的缘故,被后人尊为“泗水侯”。 4、孔安国:西汉时期的经学家,孔子十一代孙,曾为《尚书》作传,对经学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贡献。 5、孔融: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孔子二十世孙,以才学和胆识闻名,后因触怒曹操被杀。 6、孔宙:东汉时期的官员、书法家,孔子十九世孙,其碑刻《孔宙碑》是汉碑中的精品。 7、孔光:西汉后期的大臣,孔子十四世孙,官至丞相,历仕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四朝。 8、孔稚圭:南朝齐骈文家,字德璋,会稽山阴人,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 9、孔颖达:唐朝经学家,孔子三十二代孙,奉唐太宗命编纂《五经正义》,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 10、孔巢父:唐朝诗人,孔子三十七代孙,“竹溪六逸”之一,以诗歌才华闻名。 11、孔述睿:唐朝学者,孔子三十八代孙,以事亲尽孝和好学不倦闻名,曾多次拒绝朝廷官职,后被召为太常寺协律郎等职。 12、孔道辅:北宋时期的大臣,孔子四十五代孙,以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著称。 13、孔宗翰:北宋时期的官员、学者,孔子四十六代孙,曾主持修建孔庙,并著有《孔氏祖庭广记》。 14、孔平仲:北宋诗人,“峡江三孔”之一,与其兄孔文仲、孔武仲并称,以诗歌创作见长。 15、孔思迪:元朝时期的官员,孔子五十五代孙,曾在地方和中央任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16、孔尚任:清朝戏曲作家,孔子六十四代孙,著有《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17、孔广森:清朝经学家、音韵学家,孔子六十九代孙,著有《春秋公羊通义》等著作。 18、孔昭薰:清朝时期的学者,孔子七十一代孙,致力于研究和整理孔氏家族的文献和历史。 19、孔祥熙:孔子七十五代孙,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银行家及富商。 20、孔繁霨:孔子七十四代孙,曾参加辛亥革命,后在国民政府任职,新中国成立后为山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第一届政协常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