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元成宗铁穆耳

元朝第二位皇帝
元成宗铁穆耳
守成之君元成宗铁穆耳:平稳过渡与复杂交织的统治历程1265年-1307年
孛儿只斤・铁穆耳,作为元朝的第二任皇帝,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他于公元 1294 年至 1307 年在位,以善于守成而闻名,在位期间努力维持着元朝的稳定与发展,虽未能开创如祖辈般波澜壮阔的征伐伟业,却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有着可圈可点的举措,其统治深刻影响着元朝的走向。
生于大都,崭露头角
宋咸淳元年九月辛丑(1265 年 10 月 15 日),铁穆耳诞生于元大都燕王府,他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孙,元裕宗孛儿只斤・真金与徽仁裕圣皇后弘吉烈氏之子。在这样的皇室家庭中成长,铁穆耳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与熏陶,蒙古传统的骑射武艺、草原文化以及中原的儒家经典等知识都成为他学习的内容。尽管历史上并未记载他曾就读于特定的 “毕业院校”,但宫廷中的众多饱学之士、蒙古贵族中的能者无疑是他的老师。
至元二十四年(1287 年),对于年轻的铁穆耳而言是重要的一年。彼时,诸侯王乃颜发动叛乱,严重威胁元朝统治。铁穆耳毅然跟随祖父忽必烈踏上平叛之路。在战场上,他充分展现出了果敢与英勇,面对叛军的凶猛攻势毫不畏惧,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其表现得到了忽必烈的赞赏与肯定,也让众多蒙古贵族与将士看到了他的军事才能与坚毅品质。此后,乃颜的残余势力哈丹秃鲁干再次兴风作浪,铁穆耳奉命督师征讨。他精心谋划战略,合理调配兵力,历经艰苦战斗,最终成功平定叛乱,进一步在朝廷与军队中树立起威望,为日后的政治生涯积累了宝贵的资本。
储位之争,成功即位
铁穆耳的父亲、皇太子真金在至元二十二年(1285 年)因禅位一事受到惊吓后不幸过世,这一变故使得元朝的储位陷入了不确定性。当时,年事已高的忽必烈有意立真金长子甘麻剌为帝,甚至为此特设内史府来培养他。然而,铁穆耳在跟随忽必烈作战过程中展现出的英勇有为,也让忽必烈对他另眼相看,内心也有让他继承帝位的想法。大臣阿鲁浑萨理认为铁穆耳仁孝恭俭,是最为合适的太子人选,这一建议得到了忽必烈的采纳。与此同时,随同铁穆耳驻守北部的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也上奏请求忽必烈授予铁穆耳太子印,忽必烈应允。
至元三十一年(1294 年),忽必烈病重,召集平章政事不忽木、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以及太傅伯颜一并接受遗诏。丞相完泽和真金太子妃伯蓝也怯赤询问遗诏内容,三位顾命大臣认为继位之事后宫不宜预知,便未予透露。完泽原本是真金太子部下,对于甘麻剌和铁穆耳这两位真金太子的儿子,他在帝位继承人选上并无异议。而伯蓝也怯赤虽是甘麻剌和铁穆耳的生母,但甘麻剌从小在祖母昭睿顺圣皇身边长大,与母亲关系较为疏远,所以在皇位继承一事上,伯蓝也怯赤更倾向于立铁穆耳为帝。如此一来,朝中支持铁穆耳继位的力量占据了上风。
忽必烈去世后,宗室诸王齐聚上都商议继位之事。在大会上,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告知晋王甘麻剌太子玉玺已归铁穆耳所有,委婉劝他主动退出竞争。甘麻剌深知自己在这场皇权之争中处于劣势,便表示愿意出镇北方,转而拥戴铁穆耳即位。为了让众人信服,太子妃伯蓝也怯赤提出让二人讲述必里克(蒙古传统的一种箴言、训诫类话语)来竞争皇位。她深知铁穆耳精通必里克,果不其然,铁穆耳凭借出色的口才在这场比拼中胜出,从而取得了继承皇位的合法权。尽管如此,铁穆耳在大安阁即位时,仍有不少亲王心存疑虑、有所讳言,关键时刻,顾命大臣伯颜仗剑宣读祖宗宝训,详细说明铁穆耳继位的理由,诸王畏惧之下纷纷叩头,不敢再表示反对。
同年四月,铁穆耳在众臣拥护下回到上都。此前,御史中丞崔彧于旧臣家中偶然得到一尊刻有 “受命天于,既寿永昌” 八字的玉玺,御史杨桓认出这是历代的传国玉玺,于是将它献给了真金太子妃伯蓝也怯赤。当月,铁穆耳在上都大安阁接受诸侯王、亲王、文武百官朝拜,太子妃伯蓝也怯赤将玉玺授予他,铁穆耳正式即位,史称 “元成宗”。即位后不久,铁穆耳追谥忽必烈为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追谥察必皇后为 “昭睿顺圣皇后”,尊父亲真金太子为 “文惠明孝皇帝”,庙号裕宗,真金太子妃伯蓝也怯赤为皇太后,将皇太后以前居住的旧太子府改为 “隆福宫”。封皇姑高丽王王昛妃忽都鲁揭里迷失为安平公主,分别任命辅佐他登基的玉昔帖木儿、伯颜为太师、太傅。
守成之治,政策举措
轻徭薄赋与经济调整
铁穆耳即位后,深知百姓历经多年征战与繁重赋税之苦,于是施行轻徭薄赋政策。他下令减轻农民的田赋负担,降低商税,鼓励农业生产与商业贸易的发展。在灾荒之年,积极开仓赈济灾民,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例如,大德八年(1304 年),鉴于江南佃户田租过重,在过去减过十分之三的基础上再减十分之二,且永为定例,同时开放山场、河泊,允许百姓采捕,以此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然而,在财政支出方面,铁穆耳毫无节制地对贵族宗戚大加赏赐,每次赏赐的数额巨大,这使得国库逐渐空虚,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压力。
政治整顿与官僚管理
为了稳定朝政,铁穆耳致力于限制诸王势力。他颁布一系列法令,约束诸王的行为,防止他们过度干预地方政务,避免出现地方势力尾大不掉的局面。在官员任用方面,他任用汉臣,推广儒学。起用了如不忽木等一批有才能的汉族官员,让他们参与国家的治理,同时大力推崇儒家文化,在大都修建孔庙(即今北京国子监孔庙),于大德十一年(1307 年)加封孔子为 “大成至圣文宣王”,以此来笼络汉族士大夫阶层,促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但在官员选拔与管理上,他起用、提拔了大量官员,却缺乏有效的考核与监督机制,导致政府机构臃肿,官员数量过多,行政效率低下,贪污贿赂之风逐渐弥漫。
外交缓和与周边关系
在外交方面,铁穆耳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政策。他缓和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与安南(今越南)、缅甸、日本等国交好。通过派遣使者进行友好往来,互通贸易,促进了文化交流,减少了边境冲突,营造了相对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元朝与周边国家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元朝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平定西北,稳固统治
铁穆耳在位期间,西北边疆地区局势复杂,海都、笃娃等西北诸王长期叛乱,严重威胁元朝的统治与边疆稳定。铁穆耳派遣军队进行征讨,历经多次艰苦战斗。在军事打击与政治招抚的双重作用下,最终使得海都、笃娃等西北诸王归附,确立了元朝的宗主国地位。这场长期的平叛战争的胜利,巩固了元朝的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领土完整,使得元朝在西北的统治得以稳固。
晚年病重,朝政混乱
随着年龄的增长,铁穆耳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到了执政后期,他病重无法理政。按照蒙古旧俗,大汗死后暂由皇后摄政,再召开忽里勒台大会选立新汗,因此卜鲁罕皇后拥有主持朝政的权力。但此时元朝确立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漠北旧制,官僚中枢在政治结构上具有关键影响力,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在朝堂上与卜鲁罕皇后形成了分庭抗礼的局面。
大德九年(1305 年)十月,铁穆耳将政事交由右丞相哈剌哈孙议定。同年十二月,铁穆耳原本立为皇太子的儿子德寿早卒,储位再次空悬,这进一步加剧了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与不稳定因素。卜鲁罕皇后与安西王阿难答相互勾结,企图夺取皇位,而铁穆耳之侄孛儿只斤・海山及其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也对皇位虎视眈眈。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局势愈发紧张。
大德十一年(1307 年)正月初八,铁穆耳在大都去世,享年四十二岁。他的离世引发了激烈的皇位争夺。最终,铁穆耳之侄孛儿只斤・海山在这场斗争中胜出,于五月在上都即位,史称 “元武宗”。同年九月,海山追谥铁穆耳为钦明广孝皇帝,庙号成宗,蒙古语称完泽笃皇帝。
元成宗铁穆耳的一生,是在元朝发展进程中起着平稳过渡作用的一生。他在位期间,有过积极有效的政策举措,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他努力守成,试图维持元朝的繁荣稳定,却因种种因素使得后期朝政陷入混乱。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元朝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其统治对元朝后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代才俊、科举魁首
元朝第六位皇帝
元朝女诗人
元朝著名女诗人
大蒙古国第三位大汗
元代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画家
大蒙古国可汗,军事家、政治家
元曲四大家
元代余姚州判官
大蒙古国第五位大汗,元朝开国皇帝
元朝第二位皇帝
元朝第六位皇帝
元朝第二位皇帝
元朝第二位皇帝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