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共和国(印地语: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语:The Republic of India),简称“印度”。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和后端服务外包大国 、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印度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约8000公里。 国土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居世界第七位。 跨越2个时区,即东5区、东6区。首都新德里时间比北京时间晚2.5小时,没有夏令时。 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分别占总人口的80.5%和13.4%。
2014年5月26日至今在位。
纳伦德拉・莫迪:他致力于推动印度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提出了 “印度制造”“数字印度” 等一系列倡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就业,同时在外交上积极拓展印度的国际空间,提升印度的国际影响力。
2004年5月22日-2014年5月26日在位。
曼莫汉・辛格:作为经济学家出身的总理,他继续推进经济改革,使印度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在其任内,印度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逐渐提升,但也面临着一些社会和经济不平等问题。
任期分别为 1996年5月-1996年6月、1998年3月-2004年5月。
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他领导的政府在推动印度经济发展、加强国防建设和提升国际地位方面有一定作为,进行了核试验,推动了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1991年6月21日-1996年5月16日在位。
纳拉辛哈・拉奥:在印度经济面临严重危机时出任总理,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自由化、私有化和全球化政策,使印度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被誉为 “印度经济改革之父”。
1990年11月10日-1991年6月21日在位。
钱德拉・谢卡尔:他领导的政府处于动荡时期,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压力,未能完成一个完整的任期。
1989年12月2日-1990年11月10日在位。
V・P・辛格:任内提出了实施曼达尔委员会报告的建议,引发了印度社会的广泛讨论和争议,其政府还面临着经济困难和政治不稳定等问题。
1984年10月31日-1989年12月2日在位。
拉吉夫・甘地:英迪拉・甘地遇刺后,拉吉夫・甘地接任总理。他推动了印度的科技现代化,积极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加强与国际社会的经济合作,但也面临着一些政治和社会问题,1991 年在竞选活动中遇刺身亡。
1979年7月28日-1980年1月14日在任。
查兰・辛格:由于联合政府的不稳定,他的总理任期仅持续了几个月,在任期间主要面临着政治权力平衡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挑战。
1977年3月24日-1979年7月28日在位。
莫拉吉・德赛:他领导的联合政府结束了英迪拉・甘地的紧急状态统治。任内致力于恢复民主制度和整顿经济,推行了一些财政改革措施,但联合政府内部矛盾重重,其总理任期较短。
任期分别为 1966年1月-1977年3月和 1980年1月-1984年10月
英迪拉・甘地:她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执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计划,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但在 1975 年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引发争议。1984 年因锡克教分离主义者的袭击而遇刺身亡。
1964年6月9日-1966年1月11日在任。
拉尔・巴哈杜尔・夏斯特里:夏斯特里接任总理后,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经济困难和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他强调农业发展和自力更生,在 1965 年印巴战争中领导印度进行了有力抵抗,展现出坚定的领导能力。
任期为 1947年8月15日-1964年5月27日。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他是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在印度独立运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任内,致力于建设现代印度,推动工业化,重视科技和教育发展,在国际上倡导不结盟运动,提升了印度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