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位于北美洲中部,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地形总体西高东低,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总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 总面积93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22680千米,美国共分为50个州、1个特区(哥伦比亚特区)和3143个县。美国总人口约3.41亿人,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及天主教,通用英语。
美国首任总统,
乔治・华盛顿:1789年4月30日-1797年3月4日在任。独立战争时期的大陆军总司令,带领美国赢得独立。任内确立了许多总统先例,如设立内阁等,为美国政府的运作奠定了基础。两届任期结束后,他拒绝再次连任,树立了总统任期的典范,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国第二任总统,
约翰・亚当斯:1797年3月4日-1801年3月4日在任。早期积极参与美国独立运动,在外交领域有丰富经验。任内致力于巩固联邦政府,加强海军建设以应对外部威胁,推动了美国早期军事力量的发展。但在其任期内,也面临着国内政治派别斗争等问题。
美国第三任总统。
托马斯・杰斐逊:1801年3月4日-1809年3月4日在任。《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任内从法国购买了路易斯安那地区,使美国领土面积大幅增加。他还推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措施,重视农业发展,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多元化,同时在文化教育方面也有诸多贡献,推动了美国的整体进步。
美国第四任总统。
詹姆斯・麦迪逊:1809年3月4日-1817年3月4日在任。被称为 “宪法之父”,为美国宪法的制定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担任总统期间,领导美国进行了第二次美英战争,保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战后推动了国内经济建设和工业发展,进一步巩固了美国的国家地位。
美国第五任总统,
詹姆斯・门罗:1817年3月4日-1825年3月4日在任。其任期内国内局势相对稳定,被称为 “和睦时期”。他提出了 “门罗主义”,明确反对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这一政策对美国在西半球的影响力扩张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基调。
美国第六任总统,
约翰・昆西・亚当斯:1825年3月4日-1829年3月4日在任。在外交领域有卓越成就,曾参与多项重要条约的签订。任内致力于推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道路、运河等,同时重视教育发展,为美国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国内政治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美国第七任总统,
安德鲁・杰克逊:1829年3月4日-1837年3月4日在任。他出身平民,代表了新兴的西部势力。任内扩大了总统权力,推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措施,使更多普通民众参与到政治中来,但他对印第安人采取的强制迁移政策引发了广泛争议,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美国第八任总统,
马丁・范布伦:1837年3月4日-1841年3月4日在任。上任伊始就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他采取了自由放任的政策,但未能有效解决经济问题。在外交方面,努力维护美国的中立地位,避免卷入国际冲突,同时致力于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
美国第九任总统,
威廉・亨利・哈里森:1841年3月4日-1841年4月4日在任。就职时发表了冗长的就职演说,不幸感染风寒,随后因肺炎去世,任期仅 31 天,是美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短的总统。
美国第十任总统,
约翰・泰勒:1841年4月4日-1845年3月4日在任。原是副总统,因哈里森去世而接任总统。他坚持州权主义,在国内政策上与国会存在诸多分歧,但在外交上推动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加强了美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
美国第十一任总统,
詹姆斯・波尔克:1845年3月4日-1849年3月4日在任。任内实现了美国领土的大幅扩张,通过美墨战争,美国获得了包括加利福尼亚在内的大片土地。他还致力于降低关税,促进了国内经济的繁荣发展,在任期内完成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目标。
美国第十二任总统,
扎卡里・泰勒:1849年3月4日-1850年7月9日在任。在美墨战争中表现出色,成为民族英雄。担任总统后,致力于解决奴隶制问题,维护国家统一,但在任仅 16 个月就因肠胃病去世,未能完成其政治使命。
美国第十三任总统,
米勒德・菲尔莫尔:1850年7月9日-1853年3月4日在任。接任泰勒总统后,推动了《1850 年妥协案》的通过,暂时缓解了南北之间的紧张矛盾。他还加强了海军建设,促进了对外贸易,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和稳定。
美国第十四任总统,
富兰克林・皮尔斯:1853年3月4日-1857年3月4日在任。任内支持奴隶制的扩张,推动了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这一举措加剧了南北双方在奴隶制问题上的矛盾,使美国逐渐走向分裂的边缘。
美国第十五任总统,
詹姆斯・布坎南:1857年3月4日-1861年3月4日在任。在奴隶制问题上态度暧昧,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南北冲突,导致南北矛盾进一步激化,国家局势日益紧张,在他任期结束时,美国已处于内战的前夕。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1861年3月4日-1865年4月15日在任。领导了美国内战,坚决维护国家统一,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他的领导和决策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在战争胜利后不久遇刺身亡,成为美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总统之一。
美国第十七任总统,
安德鲁・约翰逊:1865年4月15日-1869年3月4日在任。林肯遇刺后接任总统。他在重建南方的问题上与国会存在严重分歧,采取了较为温和的重建政策,引发了激进共和党人的不满,曾面临被弹劾的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内战后的重建进程。
美国第十八任总统,
尤利西斯・格兰特:1869年3月4日-1877年3月4日在任。内战时期的名将,带领北方军队取得了胜利。任内致力于南方的重建工作,打击三 K 党等白人至上主义组织,但在其任期内也出现了一些腐败问题,不过他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推动民主进程方面仍做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第十九任总统,
拉瑟福德・B・海斯:1877年3月4日-1881年3月4日在任。其任期内结束了南方重建时期,推动了公务员制度改革,试图减少政治腐败。在外交上,努力维护美国的国际形象,促进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和经济交流。
美国第二十任总统,
詹姆斯・加菲尔德:1881年3月4日-1881年9月19日在任。上任仅四个月就被刺客枪击,最终因伤势过重去世。他在教育和文化方面有一定的理念和计划,但因任期短暂,未能充分实施其政策。
美国第二十一任总统,
切斯特・阿瑟:1881年9月19日-1885年3月4日在任。接任加菲尔德总统后,推行了一些公务员制度改革,加强了政府机构的管理和效率。他在任内努力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在外交上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举措,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美国第22、24任总统,
格罗弗・克利夫兰:1885年3月4日-1889年3月4日,1893年3月4日-1897年3月4日在任。是唯一一位两度担任美国总统且任期不连续的总统。他致力于反对腐败和浪费,推行了一些经济改革措施。在第二次任期内,美国面临经济萧条,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危机,但效果有限。
美国第二十三任总统,
本杰明・哈里森:1889年3月4日-1893年3月4日在任。任内推动了一些国内政策的改革,加强了海军建设,使美国海军实力得到提升。在外交上,积极开展对外交往,拓展美国的国际影响力。
美国第二十五任总统,
威廉・麦金莱:1897年3月4日-1901年9月14日在任。任内美国经济繁荣,对外推行扩张政策,发动了美西战争,使美国获得了菲律宾、波多黎各等海外殖民地,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地位,但最终在任期内遇刺身亡。
美国第二十六任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1901年9月14日-1909年3月4日在任。以精力充沛和改革精神著称。他推行反托拉斯政策,加强政府对经济的监管,保护自然资源,推动了美国海外扩张,提出了 “大棒政策”,在国际上展现了美国的强大实力。
美国第二十七任总统,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1909年3月4日-1913年3月4日在任。任内继续推行反托拉斯政策,但在一些政策上与罗斯福产生分歧。他更注重外交上的 “金元外交”,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扩大美国在海外的影响力。
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
伍德罗・威尔逊:1913年3月4日-1921年3月4日在任。领导美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出了 “十四点原则”,倡导建立国际联盟,对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国内,他推动了一系列进步主义改革,如建立联邦储备系统等。
美国第二十九任总统,
沃伦・G・哈定:1921年3月4日-1923年8月2日在任。任内推行恢复经济繁荣的政策,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其任期内出现了一些腐败丑闻,影响了政府的形象。
美国第三十任总统,
卡尔文・柯立芝:1923年8月2日-1929年3月4日在任。继续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美国经济在其任期内持续繁荣,被称为 “柯立芝繁荣”。他强调政府的节俭和廉洁,致力于维护国内的稳定和秩序。
美国第三十一任总统,
赫伯特・胡佛:1929年3月4日-1933年3月4日在任。上任后不久美国就爆发了经济大萧条。他起初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后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未能有效缓解危机,导致美国经济陷入严重困境。
。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933年3月4日-1945年4月12日在任推行 “新政” 缓解经济大萧条,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在二战中,带领美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力量,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四次当选总统,在任内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国第三十三任总统,
哈里・S・杜鲁门:1945年4月12日-1953年1月20日在任下令对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了二战的结束。提出 “杜鲁门主义”,开启了美苏冷战的序幕,推动 “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恢复经济,加强了美国在国际上的领导地位。
美国第34任总统,二战名将。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953年1月20日-1961年1月20日在任。任内推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军事力量以应对冷战局势,在外交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苏联,同时也注重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发展。
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1961年1月20日-1963年11月22日在任。处理古巴导弹危机,避免了核战争的爆发。推动美国太空探索计划,提出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计划,致力于改善美国的社会状况,但在任期内遇刺身亡。
美国第三十六任总统,
林登・贝恩斯・约翰逊:1963年11月22日-1969年1月20日在任。继续推行肯尼迪的政策,在民权方面有一定进展,推动了一系列社会福利法案的通过。但因越南战争不断升级,美国国内反战情绪高涨,使其在政治上陷入困境。
美国第三十七任总统,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1969年1月20日-1974年8月9日在任。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缓和了美苏关系。提出新联邦主义,试图调整政府与地方的关系。但因 “水门事件” 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因丑闻而辞职的总统。
美国第三十八任总统,
杰拉尔德・福特:1974年8月9日-1977年1月20日在任。尼克松辞职后接任总统。致力于恢复政府的公信力和稳定国内局势,在外交上继续维护美国的利益,推动与其他国家的正常交往。
美国第三十九任总统,
吉米・卡特:1977年1月20日-1981年1月20日在任。在外交上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促成埃以和平协议。重视能源政策,试图减少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在国内,致力于解决经济问题和社会福利问题。
美国第四十任总统,
罗纳德・里根:1981年1月20日-1989年1月20日在任。推行经济改革,被称为 “里根经济学”,降低税率,减少政府干预,促进了经济增长。在外交上采取强硬态度,提出 “星球大战计划”,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
美国第四十一任总统,
乔治・H・W・布什:1989年1月20日-1993年1月20日在任。发动海湾战争,维护了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在国内,推动一些教育和环境政策的改革,加强了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美国第四十二任总统,
比尔・克林顿:1993年1月20日-2001年1月20日在任。任内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实现了 “新经济” 局面。推动北约东扩,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美国的作用,同时也注重国内社会问题的解决,如医疗保健改革等。
美国第四十三任总统,
乔治・W・布什:2001年1月20日-2009年1月20日在任。任内发生 “9・11” 事件,随后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在国内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国土安全,推动一些经济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
巴拉克・奥巴马:2009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在任。致力于应对金融危机,推动医疗保健改革,在外交上推动与伊朗的核协议,推动美国与古巴关系正常化,试图调整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
美国第45、47任总统,
唐纳德・特朗普:2017年1月20日-2021年1月20日在任。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调整移民政策,在国内政策上强调 “美国优先”,在外交上采取较为强硬的姿态,对国际秩序和美国国内政治产生了较大影响。
美国第四十六任总统,
约瑟夫・拜登:2021年1月20日-至今在任。致力于应对新冠疫情,推动经济刺激计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试图修复美国与盟友的关系,在外交上采取与特朗普不同的政策,更加注重多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