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共和国(法语: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简称法国,首都巴黎,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西班牙、安道尔接壤,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海洋性、大陆性、地中海型和山地气候并存。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总面积550000平方千米(不含海外领地),海岸线2700千米,陆地线2800千米,本土划为13个大区、94个省。截至2024年1月,法国人口为6837万人,主要为法兰西民族,大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为法语。
任期:1830年8月9日—1848年2月24日
国王 路易·菲利浦(Louis-Philippe de France)1830年8月9日—1848年2月24日
任期:1848年12月20日至1852年12月2日。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他是拿破仑一世的侄子,在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后通过选举成为总统。任内于 1851年12月2日发动政变,解散议会,独揽大权,次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他试图恢复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推动经济建设,积极对外扩张。1870年普法战争中在色当战败被俘,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1873年在英国病逝。
任期:1871年8月30日至1873年5月24日。
路易・阿道夫・梯也尔他在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与普鲁士签订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支付巨额赔款的《法兰克福条约》,残酷镇压巴黎公社起义,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1873年因与保皇派意见不合被迫辞职,1877年病逝。
任期1873年5月24日至1879年1月30日
帕特里斯・麦克马洪:他是法国元帅,作为君主派代表当选总统。任内法国 1875年宪法得以通过,确立共和制,但他试图恢复君主制,与议会中的共和派矛盾尖锐,1877年解散众议院,共和派在随后选举中获胜,他于 1879年辞职,1893年去世。
任期:1947年1月16日至1954年12月1日
樊尚・奥里奥尔。在二战后的重建时期,他领导法国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复苏,同时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强了法国与其他欧洲国家的合作,1966年去世。
1954年12月1日至1959年1月8日在位。
勒内・儒勒・古斯塔夫・科蒂:任内法国面临殖民地独立运动的浪潮,如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等问题,他在处理这些问题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未能有效阻止法国殖民体系的瓦解,1962年去世。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1969年6月20日至1974年4月2日在位。
乔治・蓬皮杜:他延续了戴高乐的部分政策,继续推动法国经济的现代化,尤其在工业和科技领域加大投入,支持法国的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同时积极推动法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建设了蓬皮杜艺术中心等标志性文化建筑。1974年因癌症去世。
1974年5月19日至1981年5月19日在位。
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他推动了法国的经济改革,致力于使法国经济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强了法国与欧洲其他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为后来欧元的诞生奠定了一定基础,被誉为 “现代欧元之父”。在社会政策方面,他推行了一系列自由化改革,如放宽对堕胎等社会议题的限制。
1981年5 月至1995年在任。
弗朗索瓦・密特朗:他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二十三年来首次当选总统的社会党人。在政治方面主张限制总统权限,扩大议会作用,实行多党制;经济上主张在不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通过国有化、计划化和 “自治管理” 等措施,对法国经济实行渐进式结构改革;对外政策上赞成西欧联合,主张加强法国军事力量,同时也强调裁军和缓和。
1995年至2007年在位。
雅克・勒内・希拉克:执政 12年间,致力于捍卫法国国际地位,支持联合国和多边体系,反对美国霸权,对法中两国关系的发展留下了深刻印迹,造就了中法关系的黄金十年。
2007年至2012年在位。
尼古拉・萨科齐:任内推行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干预。
2012年至2017年在位。
弗朗索瓦・热拉尔・乔治・尼古拉・奥朗德:在其任期内,致力于推动法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在应对经济危机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17年至今在任。
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他是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之一,致力于推动法国的经济改革、社会现代化以及在国际舞台上提升法国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