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英语: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简称德国,首都柏林。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毗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国土面积358000平方千米,陆地边界全长3876千米,海岸线长2389千米。地处西欧海洋性气候区和东部大陆性气候区间。共有16个州,10786个市镇。2024年,总人口8471.1万, 主要是德意志人。官方语言为德语。
任期:1919年2月11日-1925年2月28日,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Friedrich Ebert):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他是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的第一位总统,在一战后艰难地引领德国从君主制向共和制过渡,努力维护国家稳定,推动民主进程,为魏玛共和国的早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5年5月12日-1934年8月2日在任,
保罗・冯・兴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无党派。他是一战时期的著名军事将领,早期受民众爱戴,但后来任命希特勒为总理,这一决定导致纳粹党崛起,最终使魏玛共和国走向终结。
1934年8月2日-1945年4月30日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担任德国元首,纳粹党人。他是历史上的极恶之人,发动二战,实施种族灭绝等暴行,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伤痛。
1945年5月1日-5月23日
卡尔・邓尼茨(Karl Dönitz):短暂担任德国总统,纳粹党人。他是纳粹德国海军元帅,在希特勒自杀后接任总统,是纳粹德国的最后一任领导人。
1949年9月13日-1959年9月12日
特奥多尔・豪斯(Theodor Heuss):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统,德国自由民主党人。作为西德首任总统,他致力于巩固德国的民主制度,推动国家在战后的重建与发展,为德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任期从 1959年9月13日-1969年6月30日,
卡尔・海因里希・吕布克(Karl Heinrich Lübke):基督教民主联盟成员。在任期间,他见证了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使德国在战后实现了经济腾飞,同时注重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
1969年7月1日-1974年6月30日
古斯塔夫・海涅曼(Gustav Heinemann):担任总统,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他是和平主义者,在任内以开明作风著称,关心学生运动,外交上主张与东方国家和解,推动了德国与中国建交。
1974年7月1日-1979年6月30日在位,
瓦尔特・谢尔(Walter Scheel):德国自由民主党人。他致力于改善与东德的关系,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为德国在欧洲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1979年7月1日-1984年6月30日
卡尔・卡斯滕斯(Karl Carstens):担任总统,基督教民主联盟成员。在冷战时期,他注重维护德国的稳定,加强国防建设,同时推动德国在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发展。
1984年7月1日-1994年6月30日
里夏德・冯・魏茨泽克(Richard von Weizsäcker):任总统,基督教民主联盟成员。在德国统一的进程中,他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推动东西德的和解与统一,被认为是德国最受欢迎的总统之一。
1994年7月1日-1999年6月30日在任,
罗曼・赫尔佐克(Roman Herzog):基督教民主联盟成员。他是一位法学专家,担任总统期间,致力于推动德国在冷战后的现代化改革,加强法治建设,提升德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1999年7月1日-2004年6月30日
约翰内斯・劳(Johannes Rau):担任总统,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他强调德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积极推动德国参与全球合作,提升了德国的国际形象。
2004年7月1日-2010年5月31日
霍斯特・克勒(Horst Köhler):任总统,基督教民主联盟成员。他关注国际发展和教育问题,在任内推动德国在国际援助和教育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0年7月2日-2012年2月17日
克里斯蒂安・武尔夫(Christian Wulff):担任总统,德国联盟党 / 基督教民主联盟成员。因涉嫌腐败等问题辞职。
2012年3月18日-2017年3月22日
约阿希姆・高克(Joachim Gauck):任总统,无党籍。他积极倡导人权和政治参与,推动德国在社会和政治领域的进一步改革,促进了德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2017年3月22日至今
弗兰克 - 瓦尔特・施泰因迈尔(Frank - Walter Steinmeier):担任德国总统,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他注重维护德国的民主价值观和国际地位,在国内外积极代表德国参与各种活动,推动德国在国际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