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魏国由曹丕于公元220年建立,是三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其疆域辽阔,占据中原地区,包括今华北、西北及淮河以北等广大区域,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政治上,推行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重视农业,推行屯田制、均田制,促进了经济恢复与发展。文化繁荣,建安文学盛行,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文人集团留下许多经典作品。军事上实力强劲,拥有众多名将,多次抵御蜀、吴进攻,还平定了北方少数民族叛乱。但后期司马氏掌权,公元266年,曹奂禅位给司马炎,曹魏政权覆灭。
生卒时间:155 年-220 年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在政治上,他迎汉献帝至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步统一北方,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推行屯田制、减赋税,兴修水利,打击豪强,使社会秩序得以恢复,经济生产得到发展。军事上,曹操精通兵法,善于用兵,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奠定了他在北方的统治地位。他还降服南乌桓、鲜卑等族,扩大了势力范围。文学方面,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诗歌慷慨悲凉,如《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展现出深邃的思想和豪迈的情怀,对建安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曹操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性格复杂多面,既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狡诈多疑的一面,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和争议的人物。
在位时间为220年-226年。
他是曹操的嫡长子,217年被封为世子,220年即魏王位,同年受汉献帝禅让建立魏国。在位期间数次伐吴无功而返,推行九品中正制,确立士族在政治上的特权,于226年驾崩。
226年-239年在位。
乃曹丕与甄氏的长子,继位后多次击败蜀汉、东吴的攻势,在东北击败鲜卑,消灭公孙渊,在军事、政治和文化上都颇有建树,但在位后期沉迷享乐,大兴土木。因儿子都早夭,收养宗室曹芳、曹询为养子,于239年驾崩传位于曹芳。
在位时间是239年-254年。
235年被曹叡收为养子,封齐王,239年册立为皇太子,同年即位,由大将军曹爽与太傅司马懿辅政。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灭曹爽一党,独揽朝政。254年大将军司马师废曹芳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
254年-260年在位。
他是曹操之孙,曹霖之子,因不满司马氏专权试图夺权中兴,于260年率领殿中侍卫讨伐司马昭,被太子舍人成济当街所刺,最终以王礼下葬。
260年-265年在位。
曹操之孙,曹宇之子,为司马昭所立傀儡,263年司马昭灭蜀汉,册封其为晋公,后封为晋王。265年禅让帝位于司马炎,降为陈留王,曹魏政权至此灭亡。
生卒时间:?—222 年。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曹魏 “五子良将” 之首。早期跟随吕布,后转投曹操。他善于用兵,有勇有谋,在合肥之战中,仅率八百将士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直逼孙权主帅旗下,吓退孙权。此役让张辽威震江东,成为历代推崇的名将之一。
生卒时间:?—227 年。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五子良将” 之一。徐晃治军严谨,作战勇猛,樊城之战中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 “有周亚夫之风”。他一生征战,为曹魏政权的稳定立下赫赫战功。
生卒时间:?—231 年。
张郃字儁乂,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人,“五子良将” 之一。早年跟随袁绍,后归降曹操。张郃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诸葛亮北伐时,他多次率军抵御,是曹魏后期的重要将领,在街亭之战中大败马谡,让蜀军遭受重挫。
生卒时间:?—220 年。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的族弟。他深得曹操信任,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夏侯惇作战勇猛,在攻打吕布时被流矢射伤左目,仍坚持战斗,被人称为 “盲夏侯”。他不仅在军事上有出色表现,还重视农业生产,在屯田制的推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卒时间:?—219 年。
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也是曹操的族弟,为曹魏主力军将领,武艺及带兵打仗出类拔萃。他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在平定西凉马超、韩遂等叛乱中屡立战功。但在定军山之战中,被刘备部将黄忠奇袭,不幸战死。
生卒时间:163—212 年。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被称为 “王佐之才”。他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战术方面也有诸多建树,如面对吕布叛乱保全兖州三城等,还为曹操举荐了大量人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也有记载称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
生卒时间:157—214 年。
荀攸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杰出战术家、军事谋略家,被称为曹操的 “谋主”。他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在曹操征伐吕布、官渡之战等战役中屡献奇计,如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等。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
生卒时间:147 年 —223 年。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有 “毒士” 之称。他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曾用计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劝张绣归降曹操,之后在曹操征战中屡献奇谋,如在曹操立继位人问题上暗助曹丕。曹丕称帝后封他为太尉、魏寿乡侯。
生卒时间:141 年 —220 年。
程昱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东阿)人。他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后跟随曹操,为曹操出谋献策,在曹操征徐州时,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程昱官至卫尉,进封安乡侯,去世后曹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生卒时间:170—207 年。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郭嘉才策谋略出众,被曹操称赞为自己的 “奇佐”,可惜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曹魏世系追认的先祖 | |||
姓名 | 表字 | 庙号 | 追谥 |
曹腾 | — | — | 高皇帝 |
曹嵩 | — | — | 太皇帝 |
曹操 | 孟德 | 太祖 | 武皇帝/魏王/魏武帝 |
曹魏世系表 | |||
谥号 | 史称 | 姓名 | 在位时间 |
文皇帝 | 魏文帝 | 曹丕 | 220—226 |
明皇帝 | 魏明帝 | 曹叡 | 226—239 |
— | 齐王 | 曹芳 | 239—254 |
— | 高贵乡公 | 曹髦 | 254—260 |
元皇帝 | 魏元帝 | 曹奂 | 260—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