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各族自治县历任县委书记(按任期倒序) 雷陈:2021年7月—至今(现任,推动龙脊梯田申遗与文旅融合,2023年大寨村入选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 周卉:2013年8月—2019年11月(任内龙胜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17年桂三高速通车打通旅游动脉) 李文升:2006年前—2011年(具体月份不详,主导龙胜温泉景区升级,推动滑石产业规模化) *注:1956年自治县成立至2000年期间县委书记(如首任书记赵德新)因档案缺失,任期不可考,侧重收录2010年后可核实信息。* 龙胜各族自治县委书记的级别:正处级 龙胜各族自治县历任县长(按任期倒序) 蒙新宇(侗族):2021年2月—至今(现任,创新“六方联动”产业模式,2022年龙胜凤鸡获国家级畜禽遗传保护) 吴永合:2016年5月—2021年2月(推动南山风电项目落地,2019年龙胜梯田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王少荣:2011年7月—2016年5月(主导和平乡更名龙脊镇,2014年龙脊古壮寨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注:1951年联合自治区时期县长(如侗族干部吴培梅)属历史职官,未纳入现代序列;2024年末网传人事调整暂无官方确认,以公开信息为准。* 地名由来 清乾隆六年(1741年)设“龙胜理苗分府”,因治所位于桑江中游“龙胜”之地(今龙胜镇),取“龙兴之地,胜境平安”之意。“龙胜”二字首次见载于《龙胜厅志》,寓意苗瑶侗壮等民族共居的祥和之境。1956年定名为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中南地区首个民族自治县。 主要景点 1.龙脊梯田(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始建于元朝,1100多级梯田如链似带,春如银带、夏叠绿浪、秋铺金毯、冬砌冰阶,大寨“七星伴月”、平安“九龙五虎”为核心景区,2023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 2.龙胜温泉(华南第一泉):源于地下1200米岩层,水温45—58℃,含锂、偏硅酸等20多种微量元素,20个露天汤池隐于原始森林,2024年新增“云端温泉”悬空泡池,俯瞰梯田云海。 3.花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中国最早发现银杉的“植物王国”,保存137科670属1045种植物,夏季平均气温23℃,徒步“红滩瀑布群”可偶遇林麝、黑熊,2022年获批国家森林步道。 4.黄洛瑶寨(天下长发第一村):红瑶聚居地,60名妇女平均发长1.7米,最长2.1米,每日上演“长发梳妆”民俗秀,寨子保留“晒衣节”“打油茶”等非遗,2023年建成瑶族文化数字馆。 5.红军岩(红色地标):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龙胜,在岩石上刻下《出路宣言》,现存230字标语,2021年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00批次。 特产与美食 龙胜以“一田一泉一凤鸡”闻名: 龙脊梯田大米(富硒贡米):2300年耕种史,梯田冷水灌溉,硒含量达0.25mg/kg,2020年获国家地理标志,“龙脊香糯”蒸煮后清香回甘,年产2万吨。 龙胜凤鸡(活化石鸡种):国家级保护畜禽,散养于海拔800米以上山区,羽毛五彩,肉质紧实,2022年养殖规模超50万羽,开发即食凤鸡、白凤汤罐头。 南山奶粉(高山牧场):源自海拔1800米的南山草场,奶牛食用天然牧草,奶粉保留乳铁蛋白,2023年获评“广西老字号”,年产1.2万吨。 龙胜辣椒(非遗辣酱):侗家古法腌制,红辣椒+姜蒜+糯米酒发酵,辣中带香,2023年“龙胜辣酱制作技艺”入选广西非遗,年产值超8000万元。 中国红玉(国石新贵):龙胜特有鸡血玉,硬度6.5—7,血色鲜艳如霞,2014年被中国宝玉石协会命名,雕刻工艺品远销东南亚,年交易额破3亿元。 (注:龙胜作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历任主官紧扣生态与民族特色,景点突出梯田文化与红色基因,特产强化地理标志与非遗工艺,2023年文旅产业占GDP比重达35%,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