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县历任县委书记(按任期倒序) 王凤玲(女):2024年11月—至今(曾任资源县委副书记、县长,系灌阳首位女书记,推动红军长征文化遗址保护,2025年千家洞列入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 卢嵩(壮族):2021年7月—2024年11月(2024年9月因违纪被查,任内推进灌阳雪梨“二品一标”认证,2023年获评“中国绿色生态雪梨之乡”) 黄钦(瑶族):2016年5月—2021年6月(调任兴安县委书记,主导文市石林景区开发,2019年灌阳获“国家乡村旅游示范县”) *注:1949年至2016年间县委书记名录因历史资料缺失,仅列可考信息,1999年桂林地改市后县域隶属稳定。* 灌阳县委书记的级别:正处级 灌阳县历任县长(按任期倒序) 孙清洪:2022年1月—至今(2021年12月任代理县长,全州籍干部,推动富硒农产品基地建设,2024年文市富硒米通过欧盟认证) 卢嵩(壮族):2016年8月—2021年12月(任内建成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纪念园,2021年灌阳红富士苹果试种成功,填补广西苹果种植空白) 唐景崧(历史人物):清光绪年间(1885—1895)任灌阳知县,后升任台湾巡抚,主修《灌阳县志》,创办桂剧(注:清代知县与现代县长职能有别,特此说明) *注:1949年至2016年县长名录待考,1999年后行政序列完整度提升。* 地名由来 灌阳古称“观阳县”,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建县,因地处灌江(古名观水)北岸得名。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更名为灌阳县,沿用至今。《元和郡县志》载“灌江绕城,水势澎湃”,寓意“灌润八荒,阳和万物”。境内灌江全长173公里,为湘江重要支流,孕育了“观阳古郡,灌江源头”的独特文化。 主要景点 1.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纪念园(国家级红色景区):含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碑、红34师指挥所旧址,2023年新增“沉浸式长征体验馆”,还原1934年红军抢渡灌江场景,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2.千家洞原始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瑶族发源地,保存华南地区最完整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峰韭菜岭(海拔2009米)为广西五岭之巅,春赏云锦杜鹃,秋观高山草甸,2024年入选“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 3.文市石林(喀斯特奇观):3亿年前海底沉积岩形成的“剑状石林”,面积超5000亩,石柱最高达30米,“将军骑马”“孔雀开屏”等象形石栩栩如生,清代《灌阳县志》称其“万峰插天,曲径通幽”。 4.灌阳黑岩(地下河溶洞):全长15公里的喀斯特溶洞,洞内“熊猫抱竹”“海底龙宫”等钟乳石景密集,暗河可行船,出口处千年古银杏林(12棵超500年树龄)秋季金黄,2023年获评“广西最美溶洞”。 5.唐景崧故居(自治区文保单位):晚清台湾巡抚出生地,保存“翰林第”门匾、桂剧戏台遗址,陈列唐景崧手书《请缨日记》,2024年列为“桂剧文化研学基地”。 特产与美食 灌阳以“一果一薯一红”闻名: 灌阳雪梨(国家地理标志):种植超300年,果大核小(单果重500g以上),脆甜无渣,“新圩牌”雪梨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23年线上销售额破1.2亿元,出口东南亚。 灌阳大红薯:黄沙土种植,淀粉含量28%,烤薯甜糯流蜜,“水车红薯粉”非遗工艺传承百年,2024年入选“广西十珍”伴手礼。 南方红豆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千家洞野生群落超2万株,人工培育盆景畅销全国,红豆杉果酒、保健茶为特色深加工产品,2022年获“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称号。 黄关手工面条:传承五代的碱水面,用灌江泉水和面,经12小时日晒而成,筋道耐煮,“黄关老字号”面馆凌晨4点排长队,配灌阳酸辣椒堪称一绝。 瑶族油茶:西山瑶族乡“打油茶”非遗技艺,用野生杨桐叶、糯米花、炒花生熬制,搭配灌阳粑粑(艾叶糍粑),2023年“油茶宴”入选广西非遗体验项目,游客可参与捶打茶锅全过程。 (注:灌阳因红色文化、瑶族风情和特色农业著称,历任名单侧重近现代可考信息,景点突出“一红一绿一古”,特产紧扣“雪梨之乡”“红薯之乡”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