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政权之一,历四帝,国祚五十五年,是岭南历史上继南越国后建立的第二个地方割据政权。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南汉的相关信息: 存在时间 南汉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末年。刘谦担任封州刺史,拥兵过万,战舰百余,奠定了刘氏家族在岭南的势力基础。刘谦死后,长子刘隐继承父职,逐步统一岭南,进位清海节度使,后进封为南海王。911年刘隐去世,其弟刘䶮继承职位,于917年在番禺称帝,建立大越国,次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971年,宋太祖赵匡胤兵临城下,南汉后主刘鋹出城投降,南汉灭亡。 领土范围 南汉最盛时期疆域北至湖南,南至安南(今越南),西至邕州、宾州(今广西一带),东至潮州(今广东一带)。共计二府辖十四县,六十三州辖二百一十三县,共计二百二十七县。 帝王在位时间 南汉高祖刘䶮:917年—942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南汉前期政治清明,沿袭其兄刘隐的做法,礼遇士人,建立健全百官机构和礼仪制度,重视经济恢复和发展,鼓励通商贸易,举行籍田仪式刺激农业生产,注重文化建设,兴办学校,开展科举考试。但晚年骄傲自大,荒淫无度,建造宫殿,滥用刑罚,亲近宦官。 南汉殇帝刘玢:942年—943年在位。他继位后骄傲奢侈,荒淫无度,政事废弛,猜忌宗室,亲近宦官,不亲政事,导致张遇贤率众在正州起义。在位仅一年便被其弟刘晟所杀。 南汉中宗刘晟:943年—958年在位。他继位后大肆诛杀宗室和勋旧,任用宦官为政。乘南唐灭楚之机,平定数州,使南汉疆域达到最大,统治范围超过岭南,延伸至湖南地区。 南汉后主刘鋹:958年—971年在位。他在位期间不理朝政,大肆任用宦官,导致宦官专政。为满足奢淫生活,加重对百姓的盘剥,设置各种苛捐杂税。971年,宋军兵临城下,刘鋹出城投降,南汉灭亡。 主要大臣名将谋士 杨洞潜:是南汉的重要大臣。他在刘䶮建立南汉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制定了南汉的许多典章制度,为南汉政权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主张与中原王朝保持一定的联系,同时重视发展岭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赵光裔:同样是南汉的关键大臣。他在南汉官至兵部尚书等重要职位,协助刘䶮治理国家。赵光裔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才能,为南汉的政权建设和稳定做出了贡献,并且在文化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原文化在岭南的传播。 苏章:南汉的名将。在白龙二年(928年),南楚派水军攻打封州,封州军兵败于贺江,刘䶮派遣苏章救援,苏章大败楚军,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保卫南汉的领土安全立下了战功。 梁克贞:南汉的将领。南汉大有三年(930年),刘䶮派遣梁克贞与李守墉攻打交趾,擒获曲承美等人,同年,梁克贞还攻打占城,并掠夺了大量的珍宝凯旋,为南汉开疆拓土和获取财富方面有着重要贡献。 龚澄枢:南汉后期的重要宦官。刘鋹在位时,龚澄枢掌握了很大的权力,他深得刘鋹的信任,参与朝政,专权跋扈,对南汉的政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加速了南汉的灭亡。 重要大事件 建国称帝: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刘䶮在番禺称帝,将广州改名为兴王府,建立了大越国。次年十一月,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刘䶮被尊为南汉高祖。建国后,刘䶮在政治上参照唐朝制度进行简化,实施科举制度选拔人才,让文人和宗室出任节度使,削弱方镇权力。 与楚交战:南汉与南楚之间时有战争。白龙二年(928年),南楚派水军攻打封州,封州军兵败于贺江,刘䶮派遣苏章救援,苏章大败楚军。此后,南汉与南楚之间的矛盾不断,为南汉后来乘楚内乱扩张领土埋下了伏笔。 对外扩张:南汉大有三年(930年),刘䶮派遣将领李守墉、梁克贞攻打交趾,擒获曲承美等人。同年,梁克贞攻打占城,掠夺大量珍宝凯旋。南汉中宗刘晟时期,乘南唐灭楚之机,南汉出兵平定数州,占领了郴州等地,使南汉疆域达到最大。 内部政变:光天元年(942年),刘䶮长子刘玢继位,是为南汉殇帝。他荒淫无度,政事废弛。光天二年(943年),刘玢与诸王举行宴会,刘弘熙趁着刘玢烂醉,派遣手下将刘玢杀死,刘弘熙夺位称帝,改名刘晟,是为南汉中宗。 农民起义:南汉光天元年(942年),张遇贤率众在正州起义,被推举为“中天八国王”,建元永乐,置百官。起义军声势浩大,虽最终被镇压,但反映出南汉统治下的社会矛盾。 宋灭南汉:南汉大宝十三年(970年),北宋派潭州防御使潘美率军攻打南汉。南汉旧将多因谗言被杀,宗室也遭翦除殆尽,掌兵权的只有宦官。宋军接连夺取南汉的贺州、昭州、桂州和连州等。次年,宋军节节进逼,刘鋹挑选十几艘船,满载金银财宝及嫔妃,准备逃亡入海,还没出发,宦官与卫兵就盗取船舶逃走,刘鋹只好投降,南汉灭亡。 南汉在五代十国的历史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它在岭南地区延续了五十多年的统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和特色,同时其兴衰历程也为后世提供了诸多历史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