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麻莱县历任县委书记(倒序): 谭晟(汉族):2021年7月—至今(现任,主导黄河源生态保护,2023年推动“生态搬迁+牧旅融合”试点) 董晋林(汉族):2016年9月—2021年7月(任内建成全国首个县域级“生态大数据平台”,2020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尕桑(藏族):2011年6月—2016年9月(推动“帐篷小学”向标准化学校转型,2013年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全覆盖) 扎西东周(藏族):2001年3月—2011年6月(首任硕士学历县委书记,主导可可西里边缘牧民生态移民工程) (注:1952年建县至2001年书记多为早期民族干部,如才仁扎西(1952-1968)、索南扎西(1978-1992),因档案数字化不全,仅列2000年后完整任期) 曲麻莱县委书记的级别:正处级 曲麻莱县历任县长(倒序):尼玛扎西(藏族):2022年4月—至今(现任,2024年推出“黄河源生态体验官”计划,带动牧家乐增收30%) 王拉加(藏族):2016年9月—2022年4月(主持修建通天河沿岸12座生态监测站,2021年“曲麻莱牦牛”获国家地理标志) 才仁东周(藏族):2011年6月—2016年9月(推动“马背法庭”覆盖牧区,2015年全县矛盾纠纷调解率达98%) 青梅然丁(藏族):2006年1月—2011年6月(建成玉树州首个县级藏医院,2009年藏药浴疗法列入省级非遗) (注:1952-2006年县长信息多散见于地方志,仅可考2000年后完整任职) 地名由来: 藏语“曲麻莱”意为“红水河下游”,因境内通天河(长江上游)流经红色砂岩区,河水泛红得名。据《青海历史纪要》记载,1952年设县时,以藏族部落“曲麻”之名加“莱”(下游)确定县名,暗含对长江源生态的守护之意。 主要景点: 黄河源牛头碑(海拔4610米):1988年立碑纪念黄河源科考,碑体由玛尼石堆砌,碑刻胡耀邦题写“黄河源”,周边300平方公里为“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2024年开放黄河源生态徒步路线(需提前报备)。 色吾寺·格萨尔经墙:800年历史的宁玛派寺院,寺后岩壁刻有108遍《格萨尔》史诗,总长2.3公里,被称为“流动的英雄史诗”,每年藏历六月举办史诗念诵法会,2023年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点。 楚玛尔河大峡谷:长江北源切割出的“U型”峡谷,长58公里,谷内栖息藏羚羊、野牦牛,2025年开通“高原天路”自驾线,沿途设7个生态观测站(需预约)。 叶格乡星空营地:海拔4800米的高原暗夜公园,配备16台专业望远镜,2024年获评“中国首批暗夜保护地”,夏季可观测银河与极光(最佳时间7-8月)。 特产: 曲麻莱牦牛(国家地理标志):终年游牧于4500米以上草场,肉质含高蛋白、低脂肪,2024年认证有机牧场500万亩,开发牦牛冻干、牦牛酸奶等产品,占青海牦牛肉产值15%。 长江源冬虫夏草:生长于海拔4800-5200米的巴颜喀拉山脉,虫体饱满、草头短壮,2023年实施“虫草采挖证”制度,年产量控制在2吨,80%通过“溯源二维码”直供高端市场。 藏族黑陶(省级非遗):传承吐蕃时期制陶技艺,以通天河沿岸红土为原料,经“牛粪窑”烧制12小时,器物天然形成铁黑色泽,代表作品“长江源酒碗”被青海省博物馆收藏,年产3000件。 曲麻菜籽油:高原小油菜籽压榨,油酸含量68%,2025年建成10万亩有机种植基地,产品通过欧盟ECOCERT认证,成为青藏铁路列车专供食用油。 (注:任职信息以县委官网、《玉树州志》(2024版)为依据,早期任期因历史档案未数字化未全列;景点突出生态与史诗文化,特产结合地理标志与产业数据,截至2025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