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隆回族自治县历任县委书记(倒序): 冶祥(2024年8月—至今,现任,回族,曾任民和县副县长,推动拉面产业升级) 曾植俊(2011年9月—2016年,任内推进黄河沿岸开发,促成李家峡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 金长华(1990年11月—1993年2月,回族,山东新泰人,后升任海东地区副专员) (注:1990年前任期需地方志补充,2016—2024年期间因人事调整资料不全,以公开任免信息为准) 化隆县委书记的级别:正处级 历任县长(倒序):冶祥(2024年8月—至今,兼任县委副书记,主导“化隆拉面”品牌全国拓展,2023年产业产值达135亿元) 罗文祥(2011年—2016年,任内完成贫困县摘帽,推动黄河冷水鱼养殖规模化) 金长华(1993年3月—1997年12月,任期内启动巴燕加合经济区建设) (注:1955年自治县成立至1990年称“县革委会主任”,早期名录需档案核实) 地名由来: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因境内“化隆谷”得名,取“教化隆盛”之意。古属羌地,唐置廓州,明属西宁卫,清设巴燕戎格厅,1931年复名化隆县,1955年成立回族自治县。黄河穿境168公里,形成“八山一水一分川”的高原河谷地貌,是全国拉面产业发源地之一,回族人口占58%。 主要景点: 1.夏琼寺(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庭):始建于1349年,宗喀巴大师剃度地,寺内“文殊石”“法王泉”为镇寺之宝,农历正月祈愿法会吸引信众逾万,2019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黄河三峡(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总装机450万千瓦的梯级水电站群,库区形成11万亩水域,夏季可乘游船赏丹霞地貌,冬季冰瀑奇观,沿岸分布“藏家田园”“撒拉人家”民俗村。 3.阿河滩清真寺(清代古建筑):西北地区少有的汉藏回风格融合建筑,砖雕“葡萄百子图”、木雕“五朝元老”枋额为省级非遗,每年开斋节万人礼拜场景震撼。 4.支扎原始森林:距县城40公里,海拔2800—4000米,栖息马麝、蓝马鸡,秋季层林尽染,徒步路线串联藏族村落,体验“马背转山”民俗。 特产: 1.化隆牛肉拉面(国家地理标志):1.8万家面馆遍布全国,以“一清二白三红四绿”(汤清、面白、辣子红、蒜苗绿)著称,2023年注册“化隆拉面”集体商标,推出预制菜速食包。 2.黄河冷水鱼:利用李家峡库区冷水资源,养殖虹鳟、金鳟、白鲑,肉质紧实无土腥,推荐“清蒸虹鳟配青稞面”,2022年获农业农村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 3.化隆手抓羊肉:选用高原藏系羊,清水加盐煮制,配蒜醋或椒盐,肉质细嫩无膻味,县城“沙力海餐厅”被评为“青海老字号”。 4.藏毯编织(非遗):金源藏族乡传统技艺,以本地羊毛为原料,手工编织“吉祥八宝”“山水纹”藏毯,2018年列入省级非遗,产品出口欧美。 5.高原菜籽油:黄河沿岸种植双低油菜,低温压榨保留营养,炒菜香气浓郁,2021年“化隆菜籽油”入选青海特色农产品目录。 (注:任期信息基于组织人事公示及政府官网,早期名录因历史档案数字化限制未完全覆盖;景点特产突出黄河文化与拉面经济特色,数据截至2025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