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历任县委书记(倒序): 马明旭(2025年1月—至今,现任,此前2021年任县长) 刘波(2021年6月—2024年9月,后任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局长) (注:更早任期因公开资料限制,暂可追溯至2010年后,此前信息待考) 大通县委书记的级别:正处级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历任县长(倒序):马明旭(2021年—2025年1月,升任书记) 韩生才(2011年9月—2015年12月,后任西宁市副市长) (注:2015年前县长信息需结合历史档案,当前以可查证的近十五年为主) 地名由来: 大通因地处大通河流域而得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设大通卫,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卫为县,取“大通河”之名。1985年撤县设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沿用至今。历史上,大通为古丝路南道枢纽,汉魏时期称“达南城”,宋崇宁年间更名“大通城”,寓意“畅通四方”。 主要景点: 1.老爷山(国家4A级):湟水北岸名山,海拔2928米,以“老爷山花儿会”(国家级非遗)闻名,每年农历六月六,数万民众赛歌祈福,被誉为“西北民歌的活化石”。 2.鹞子沟国家森林公园(3A级):祁连山南麓原始林区,森林覆盖率90%,夏季野花遍野,冬季雾凇晶莹,适合生态徒步。 3.娘娘山(3A级):传说因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修行得名,主峰海拔4135米,山间溶洞、瀑布与高山草甸交融,登顶可俯瞰西宁盆地。 4.边麻沟花海:高原乡村旅游典范,千亩梯田种植鲁冰花、薰衣草,夏季形成彩色花谷,配套星空帐篷、农事体验。 特产: 1.大通马牙蚕豆:粒大如马牙,蛋白质含量28%以上,地理标志产品,远销东南亚,常作休闲食品或豆瓣酱原料。 2.河湟皮影:国家级非遗,以黄牛皮雕刻,人物造型融合藏汉风格,《杨家将》《封神榜》等传统剧目仍活跃于乡村舞台。 3.大通青稞酒:高原青稞+传统“土法酿造”,酒体醇厚,非遗技艺传承300余年,代表品牌“互助头曲”源自大通工艺。 4.大通农民画:省级非遗,以大红大绿的色彩描绘农耕、节庆场景,作品《高原婚礼》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衍生文创产品丰富。 5.桥儿沟砂罐:手工烧制陶罐,透气保鲜,用于熬煮奶茶、炖肉,列入青海“老字号”,2023年亮相上海时装周。 (注:任期信息基于公开履历及官方任免公告,更早历史人物需地方志补充;景点特产均为县域代表性资源,突出非遗与自然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