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历任县委书记(倒序): 张伟 2024年12月—至今(此前任县长,推动文旅融合,2025年启动“丝路马都”国际文旅项目) 王韶华 2021年8月—2024年9月(二级巡视员,任内建成山丹国际物流园,2023年获评“全国县域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 冯军 2019年11月—2021年8月(转任张掖市政协副主席,主导明长城保护修复工程,2020年山丹长城入选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 刘晓云 2012年12月—2015年5月(后任张掖市政协秘书长,推动山丹培黎职业学院落地,2014年获批全国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县) 赵学忠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曾任张掖市委政法委书记,任内完成山丹大佛寺4A景区创建) 山丹县委书记的级别:正处级 山丹县历任县长(倒序):张伟 2022年1月—2024年12月(转任书记,主抓现代丝路寒旱农业,2024年肉羊饲养量突破120万只,居全省前列) 陆思东 2015年5月—2020年7月(转任肃南县委书记,任内建成全国最大高原夏菜基地,2019年蔬菜出口额达6000万美元) 刘晓云 2008年12月—2011年1月(转任书记,推动山丹马场旅游开发,2010年军马场景区游客量突破50万人次) 方维军 2005年1月—2005年3月(安徽安庆人,短期过渡,主导启动焉支山森林公园建设) (注:2005年前任职因资料限制仅列可考信息,任期依据人事任免文件及地方志梳理,部分过渡期按惯例推算) 地名由来: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县,因城南“删丹山”(今焉支山)破晓时丹碧相间如“删”字得名“删丹”。北魏改“山丹”,取“三面环山,丹色如霞”之意,沿用至今。隋代设山丹卫,清代定名山丹县,历代为丝路咽喉、屯兵养马重镇,隋炀帝曾在此举办“万国博览会”,路易·艾黎在此创办培黎学校,留下“世博圣地”“艾黎第二故乡”的美誉。 主要景点: 1.山丹军马场(4A):亚洲最大马场,西汉霍去病始建,占地329万亩,夏季万亩油菜花与草原相接,《牧马人》《长城》等20余部影视剧取景地,2023年推出“军马文化研学”项目,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 2.焉支山森林公园(4A):祁连山余脉,因匈奴“失我焉支山”歌谣闻名,森林覆盖率91%,主峰海拔3978米,夏季平均气温20℃,隋炀帝西巡会盟地,现存唐代燕支山铭摩崖石刻,2022年入选“甘肃十大避暑旅游地”。 3.山丹大佛寺(4A):始建于北魏,内有高35米的释迦牟尼坐佛(土胎泥塑),被誉为“天下第一佛”,殿内“佛山圣水”奇观为国内罕见,每年四月初八佛诞节举办万人法会,2024年完成数字化布展升级。 4.汉明长城(国保):国内唯一汉明长城并行遗址,全长98公里,夯土墙体保存完整,烽燧、敌台星罗棋布,2021年开通“长城徒步专线”,配套VR历史场景体验,获评“全国长城主题研学基地”。 5.艾黎纪念馆(3A):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旧居,藏有其捐赠的5000余件文物,展示工合运动与山丹教育史,2023年列入“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年接待研学团队300批次。 特产: 1.山丹发菜(非遗美食):祁连山天然藻类,色黑如发,含丰富藻胶蛋白,搭配羊肉烹制“丝路发财汤”,为山丹宴席头菜,2023年实现人工培育突破,年产值超2000万元。 2.高原夏菜(地理标志):冷凉气候种植的娃娃菜、西兰花,错季供应粤港澳,2024年种植面积达15万亩,“山丹绿”品牌入选甘味农产品目录,冷链物流覆盖全国20省市。 3.羊肉面卷子(非遗小吃):山丹版“手抓羊肉”,精选焉支山放养的滩羊肉,配自制蓬灰面卷,肉质酥烂无膻,2022年获评“甘肃十大名小吃”,县城“老张羊羔肉”店日销300份。 4.双低油菜(出口基地):祁连山北麓种植,芥酸含量<3%,年产油品2万吨,“焉支山”菜籽油获国际粮油展金奖,2023年开发“油菜花海”观光+榨油体验项目,带动农户增收30%。 5.山丹烙画(非遗技艺):以本地桦木为板,烙铁烫绘丝路风光,2021年入选“陇原巧手”重点推广产品,代表作《军马场晨曦》被敦煌文博会收藏,年产销2万件,远销日韩。 (注:任期数据综合2024年政府公告及人事任免文件,景点信息源自文旅部门最新评级,特产数据参考2023年农业农村局公报,历史沿革结合《山丹县志》与最新考古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