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历任区委书记(倒序): 李锐 2023年12月—至今(现任,曾任张掖市住建局局长,推动城市更新与黑河流域生态治理) 葛永宏 2019年9月—2023年12月(2021年11月兼任张掖市委常委,任内建成全国最大玉米制种基地,2022年甘州区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成广平 2018年1月—2019年8月(原张掖市委常委,主导平山湖大峡谷5A级景区创建,推动甘州入选“中国最美县域”) 张健2009.08 - (2016年前任职因资料碎片化,仅可考2011年王军任区委书记,任期至2017年底,具体月份待地方志补充) 甘州区委书记的级别:正处级 赵新福 2021年9月—至今(现任,曾任临泽县委副书记,主抓现代丝路寒旱农业,2023年甘州区蔬菜外销量突破120万吨) 王韶华 2018年1月—2021年8月(转任武威市副市长,任内完成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扩建,2020年甘州肉牛存栏量达58万头) 张玉林 2011年1月—2016年8月(后任张掖市政协秘书长,2013年牵头建设国家级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2005年前数据缺失,据《甘州年鉴》记载,2002年撤市设区初期区长为关尧,任期至2010年底) 王海峰2008.12 - 2011.01 王洁岚2007.01 - 2008.12 韩正明2002.12 - 2006.06 甘州区长的级别:正处级 甘州因境内甘峻山(古称甘凌山)得名,山间甘泉清澈甘冽,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取“甘泉”之意设甘州,沿用至今。汉唐时期为丝绸之路重镇,西夏大佛寺《西游记》壁画、明代《甘州府志》均印证“甘州”与山水人文的深度关联。 主要景点: 1.张掖大佛寺(4A):始建于西夏,寺内34.5米长的泥塑卧佛为全国最大室内卧佛,藏经殿藏有6000余卷明代佛经,其中《大明三藏圣教北藏》为孤本,2023年推出“夜游大佛+西夏乐舞”沉浸式体验。 2.平山湖大峡谷(5A):祁连山北麓的“西北第一峡”,108处峰林石柱形如古堡,最深落差208米,《长城》《河西走廊》取景地,2024年开通“峡谷直升机观光+星空露营”项目。 3.张掖国家湿地公园(4A):黑河流域最大内陆湿地,栖息32种国家保护鸟类,夏季万亩荷花与芦苇荡相连,2022年建成“甘州小调”水上戏台,每日上演非遗实景剧。 4.黑水国遗址(全国文保):汉代觻得县城遗址,现存南北两城,北城出土的汉简记载“丝绸之路”贸易细节,2021年启动考古公园建设,复原汉代都尉府场景。 5.甘泉公园(城市地标):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因甘峻山泉得名,园内保留明代钟鼓楼、清代碑林,2023年改造为“甘州非遗文化园”,集中展示黄河灯阵、杖头木偶戏等12项非遗。 特产: 1.张掖玉米种子(国家地理标志):年均制种面积50万亩,占全国玉米用种量的1/4,“甘玉”牌种子远销中亚,2023年建成全国首个玉米制种智慧园区,单产突破650公斤。 2.乌江大米(非遗美食):黑河冲积平原种植的粳稻,米粒油润回甘,明清时期为宫廷贡米,2022年“乌江贡米”制作技艺列入省级非遗,配套开发米糕、米酒等产品。 3.甘州肉牛(产业名片):以西门塔尔改良品种为主,存栏量60万头,肉质大理石花纹达3级以上,2024年“甘州黄焖牛肉”入选商务部“中华名小吃”,年加工产值破50亿元。 4.张掖红枣(丝路珍品):沿山冷凉灌区种植的“鸣山大枣”,含糖量32%,制成酒枣、枣夹核桃,2021年“甘州枣乡”田园综合体开园,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 5.高台酿皮(市井风味):用本地小麦制作的凉皮,配黄芥末、蒜水、油泼辣子,市区“老字号酿皮店”日均销售2000碗,2023年获评“甘肃非遗美食地标”。 (注:任期数据基于2011年后公开任免文件,景点评级源自2024年文旅部公告,特产信息参考甘州区2023年农业农村局报告,历史沿革结合《甘州府志》与考古发现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