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汇区历任区委书记(倒序列,至2021年): 王继周:2017年9月—2021年12月(任内推动沙澧河生态治理,2020年获评“河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马超音:2007年3月—2015年12月(主导河上街古镇建设,2013年源汇区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郭永昌:2001年4月—2004年4月(1997年7月起任区长,2001年转任书记,期间启动开源森林公园建设) 源汇区委书记的级别:正处级 源汇区历任区长(倒序列,至2021年): (2017年后区长职务随书记调整未公开,现存可考) 马超音:2004年6月—2007年1月(2007年1—3月兼任书记,推动漯河西城区开发) 郭永昌:1997年7月—2001年4月(任内扩建漯河南站,奠定豫中南物流枢纽基础) (注:1986—1997年区长任期待考,建区初期行政主官资料缺失) 地名由来: 源汇区因古“源汇寨”得名,取沙、澧、颍三河汇流之意。南宋时为澧河口水旱码头,称“上口镇”;明清时期商贾云集,渐成豫中南商埠,清顺治年间筑寨时定名“源汇”,沿用至今。1986年漯河市升格为省辖市,设源汇区为中心城区。 主要景点: 1.三晋乡祠(受降亭):清乾隆年间晋商所建,现存单檐歇山式大殿,1945年9月20日在此举行豫中南日军受降仪式,现为省级文保单位,保留受降碑、日军投降书复刻件,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 2.河上街古镇(4A景区):明清风格建筑群,全长800米,复现源汇寨老街风貌,包含镖局、茶馆、戏台等20余处体验点,每年春节举办河上街庙会,汇聚铜器舞、皮影戏等30余项非遗表演,2023年游客量突破80万人次。 3.郝家台遗址:4500年前龙山文化古城,出土方格纹陶器、快轮制陶工具,现存城墙基址及房址遗迹,2024年启动考古公园建设,展示新石器时代中原聚落形态。 特产(非遗/地标): 1.源汇铜器舞(省级非遗):又称“八大扇”,以四铙四镲为主奏,百人方队演绎“凤凰三点头”等18套套路,2023年入选“黄河非遗保护传承基地”,问十乡年培训传承人200余人,节庆演出超百场。 2.北舞渡胡辣汤(源汇风味):源自清道光年间,以牛骨汤、面筋、木耳、黄花菜熬制,配本地红薯粉条,“闪家胡辣汤”传承五代,2022年获评“河南老字号”,日均销量超5000碗。 3.问十手工粗布:明清贡品,以纯棉线经纬交织,保留“一梭一投”传统工艺,图案含“双喜纹”“枣花格”等20余种,2024年建成非遗工坊,产品纳入“漯河礼物”旅游商品体系。 4.大刘镇晚秋黄梨:沙质土壤种植,果核小、汁多无渣,2021年获国家地理标志,种植面积超2万亩,“陈玑贡梨”采摘园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延伸开发梨膏、梨脯等深加工产品。 (注:任期依据政府公开履历及裁判文书梳理,建区初期行政主官信息因历史档案不全暂缺;景点突出抗战文化与非遗体验,特产结合商贸历史与乡土工艺,呼应“三河汇源·商埠故地”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