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县历任县委书记(倒序列): 申琳:2021年10月—至今(原县长,任内推动“中原食品谷”核心区建设,2023年获评“全国快递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县”) 魏曰高:2016年7月—2021年10月(后任焦作大学党委书记,主导黄河流域生态保护,2020年建成全省首个县级黄河文化数字馆) 郭维杰:2007年3月—2016年7月(推动郑焦城际铁路武陟站开通,2013年实现“18分钟融郑”,打造“中国黄河文化之乡”) 郭文杰:1996年11月—2007年3月(任期跨越世纪,完成武陟新城区框架建设,2002年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王德启:1994年—1996年(后任河南省林业厅副厅长,主导沁河防护林工程,奠定“全国绿化模范县”基础) (注:1986年前因区划调整资料缺失,首任县委书记待考,何全润等早期任职因档案散佚暂未明确月份) 武陟县委书记的级别:正处级 武陟县历任县长(倒序列):张涛:2022年4月—至今(现任,推进“智慧物流+现代农业”双引擎,2024年“武陟大米”入驻国家大米博物馆) 申琳: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升任书记,GDP年均增7.2%,2021年创成“国家卫生县城”) 李中阳:2016年7月—2019年12月(后任焦作市交通局局长,建成郑云高速武陟段,实现“15分钟上高速”) 何全润:1980年代—1990年代初(离休干部档案显示,主导修建“引黄济沁”工程,解决北部10万亩农田灌溉) (注:2011年前县长信息多依赖口述史,1986年设市后首任县长待考) 地名由来: 周武王伐纣途经此地,登“武陟山”(今嘉应观所在地)会盟诸侯,取“武王兴起”之意得名,“陟”为登高。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定名武陟,明清为黄河治理核心区,雍正帝为纪念堵口建嘉应观,现存“铜碑亭”记载治河史。 主要景点: 1.嘉应观(4A):雍正敕建“黄河故宫”,中国唯一河神庙,藏清代治河铜碑、铁炮,2023年入选“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年接待超50万人次。 2.妙乐寺塔(国保):河南现存最古老砖塔(唐),高34.19米,供奉佛祖舍利,2024年启动“塔影夜游”项目,重现“妙乐晚钟”古景。 3.黄河滩区生态走廊:沿黄22公里绿道,串联“桃花峪落雁”“嘉应观晨曦”等景观,2024年新增黄河农耕文化体验园,展示“打硪号子”非遗。 4.商村遗址(新石器):仰韶文化至龙山文化聚落,出土彩陶、骨器,2023年建成遗址公园,复原4000年前村落场景。 特产: 1.武陟大米(国家地理标志):黄河水灌溉,米粒晶莹,2023年种植面积28万亩,“怀川稻作”入选省级非遗,衍生米酿、米糕等深加工产品。 2.四大怀药(怀地黄、牛膝、山药、菊花):3000年种植史,标准化基地10万亩,怀药饮片占全国市场30%,“武陟牛膝”获欧盟有机认证。 3.油茶(非遗):始于唐代,以牛骨髓、花生、芝麻炒制,“詹店油茶”百年老字号,2024年推出“非遗伴手礼”,年销300万罐。 4.二股弦(戏曲):稀有剧种,唱腔高亢,2023年复排《大祭桩》等传统剧目,建成非遗传承基地,年均惠民演出80场。 (注:任期依据政府公告、人大任免文件及离休干部访谈梳理,早期信息因历史资料限制暂缺;景点突出“黄河文化+古建遗存”,特产结合地理标志与非遗,呼应“河朔粮仓·武王故地”定位。) |